《读懂一本书》阅读笔记摘抄

《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一、你焦虑吗?如何从“单向度的人”变为“多向度的人”

>> 阅读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的思维体系里有三大支柱:

第一个是事实。在科学语言里只有事实,只有每个人能看到的事实,每个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数据才可以进行分析、做决策。

第二个是逻辑。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析能够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这些知识应该是从小开始渗透的,但大多数人掌握得并不好。

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要对所有的事实和结论保持怀疑态度,问清事实和结论的真实性。从事实到审辩式思维的循环,是在思维科学体系中不断训练的思维方式。

二、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  架构是什么?

开篇先说什么?

这里边最动人的故事是哪个?

最有价值的点在哪儿?



三、辩论队培养我正确发声和控场

>> 腹部发声法——每次吸气的时候肚子要鼓起来,然后呼气的时候用腹部的气慢慢地把声音顶出来。用这种方式说话,连续说一个礼拜嗓子也不哑。

四、培养幽默感,吸引眼球

>> 好好说话,客气、和蔼一点。别动不动跟人争论,没有那么多好争论的,有那争论的时间就把事干好,这样多好。”

五、学会讲书,为知识松绑

>>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六、讲书的五种必备能力

>> 大局观是说,你拿到一本书后,要一步步地分析: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七、对于读书的五大误解

1.读书无用?——“Keep learning”(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读书无用,肯定是最大的误解。读一本书,几个小时或几天的阅读就能掌握一个人几年甚至几十年所总结的智慧,怎么会没用?对任何人来说,读书不是无用,而是非常必要。

2.读书只追求有用?——善用邓宁-克鲁格效应

这一点和第一个误解似乎是对立的,但不妨碍它依然是一个误解。

如果一个人读书,是为了读了以后让书来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不解决问题就气急败坏,那他就完全误解了书的作用。书只是催化剂,只能助力,最后能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自己。如果完全功利地去依赖书,就会落入“读书功利化”的陷阱。

3.有的书我读不懂?——小心你的存量技能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

4.读书是一件私事?——交流才能突破舒适圈

把读书当作私事,这个行为太过封闭。

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孔子在《论语》开篇的第一句就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句就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第一句是自修,第二句是共修。

5.自己读的效果最好?——把书讲给别人,以人为镜

对大部分人来讲,“孤独”地读一些有难度的书,效果是非常不好的。读书这件事情,我们不需要执着,不需要痛苦,能读就读下去,能吸收就吸收。如果暂时读不懂,可以听听别人讲的,再接着读下去。

让我们自然、活泼地学习,保持不断进步的心态,一起把读书变成一辈子重要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懂一本书》阅读笔记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