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文学奖散文读书笔记(一)

        第十六届百花文学奖(2013~2014年)第一次把散文列入评选范围。入选的散文作品有《夜泊笔记》等十二位作者的十二篇(组)散文作品。我把已经出版的四本散文集全都买来了,小32开本,字也相对较小,读起来有点吃力,但也有一种采集花粉的愉悦。

        王开岭的《夜泊笔记》由四篇系列散文组成,表达对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忧虑和他的生活态度,一如他的《古典之殇》。想摘取一些给我印象深刻的文句,比如描写桃花如期盛开却遭遇环境污染的尴尬,描写日本料理对食材的精益求精,踌躇半晌,我还是放弃了。

        周晓枫《素描簿》最有趣的是作者观察的细致和联想的丰富,而这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老实说,蛇和僧侣,榴莲和暧昧的气味,蟾蜍和粗陶,寄居蟹和隐者,葵花和莲花座,海参和女人,猞猁和舍利子,我看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但在作者眼里,蛇融合了出家人的悲悯和淡漠,它修行,以最低微的匍匐,受难般,感知大地上无尽的石块和刺丛。它驻留是完美的瑜伽,它盘曲是草秸编就的蒲团,它抬头的姿态如乞讨又如祈祷,它有一张被暴力击碎的脸,它只能吞咽而无法咀嚼,仿佛瞬间含羞、含怒、含垢、含恨与含冤,它是上帝身边的犹大,我们的血液一旦被它灌输有毒的真理,将成为迅速而必然的牺牲者(恕省去引号)。蛇在这里被赋予了宗教的色彩。

        丁燕《断裂人》是人物侧记,它没有高大上,它关心的是普通人的生活轨迹,普通人的心理地图,普通人的命运抛物线,而那些往往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小叶、小惠、小李(小丸子)只是克拉玛依油城的普通女工,她们也爱美,她们也希望被人关注,她们也有内心的空虚。“小叶的脸,先于她身体的其他部位发动了政变;小惠在编织中日渐沉沦,最终以自戕解除魔咒;小丸子一直在和锅炉女王抢夺注意力,并以失败告终。”作品在类似于平实而琐碎的叙述中隐含着一股强烈的震撼力。

        小茶《断章》就是生活的片段,外婆的卤汤罐,黄包车上的小姑,抗战时期重庆街头的一幕,阅读给人留下的瞬间感觉就像甜点,汉语的敏感和妙处,古典文学的失落,经典文学和艺术给人的震撼,等等,和卞之琳的诗《断章》一样,很耐咀嚼和回味。不求完整,但留空白,给读者留下了二度创作空间,而每个散文读者的二度创作又是不一样的。这篇散文的张力就在于此。

        于坚《盐津的蜂蜜》先是大视野大背景,然后由云南缩小到昭通,感觉作者是在飞机上写作,匆忙而率性,也不拘于语法,脱口而出。鸡公山是一头雄狮卧在远古,土黄色的峡谷鬃毛般的从苍天下垂下来。昭通是弹丸般的天堂之地,这伟大的小平原,一马平川全是梨花,像是生命的胜利,一场欢乐之雪在内心狂舞。村子仿佛一堆堆落叶,很快就要被风暴卷走的样子。峡谷巨门般的退开,天空闯入,盐津就藏在云下面的长坑里,白花花的像是盐坨。古镇挂在河岸的峭壁上,临街黑糊糊的老屋黑得似乎就要燃烧。诗人从一个广场飘过来,仿佛才从诗歌住院部出院,还在药物过敏,人呆呆的,天神、魔鬼在他耳边说话,他一边搭讪(恕省去引号)。这一切似乎都是虚构,梦一般飘忽,仿佛没有发生过,其实是真的发生了。

        朱以撒《流水》写大学教授的生活,写得随意,散漫,如流水,似乎不愿受河床的拘束。语言疑似钱氏幽默,比如,把教授分工比作分解一条带鱼,每人拿一块回去,靠它吃饭;在中文系教书让人有奔跑的激情,像是有一支鞭子高举起,让人感到释放中的痛快淋漓;对学问越往深入走,同行的就越少,以至茫然四顾,形影相吊;一个毋须与人合作的专业使人身心轻松,像极了秋日里摇曳的蓬松芦花;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一缕述。

(2022.9.23.7:45~9.27.17:38.初稿)

你可能感兴趣的:(百花文学奖散文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