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文字风格充满格言式的隐喻,需要慢慢读,慢慢思考,不然很多地方会让我摸不着头脑。它绝对不是一本严谨的哲学著作,而是一本思辨性的寓言散文,其中闪耀着一个孤独哲学家的深沉思考,他的许多思想都可以从中寻觅得到。他是一个破坏者,基督教伦理与理性被他以近乎狂妄的语言所粉碎;他更是一个毫不妥协的反叛者和蔑视者,他对一切正确投以怀疑的目光,并雄辩地论证着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也是一个价值重建者,他肯定生命,强调自我,主张热烈向上的人生态度,尽管他时常陷入矛盾的境地。
尼采从他称为“彩牛”的城市回到了山谷中的洞穴,他终于摆脱了垃圾聚集地“彩牛”,也不再为“市场”上的人而烦心了,那些渺小者,哪管他是乞丐或是皇帝。回来后,他异常高兴,这个最孤独者却无比热爱着孤独。从大学辞去教职后,尼采开始了一个人的漂泊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他一个人,他很久很久不与人打交道,读他的诗,不止一次表达着拥抱某人、与人聊天的愿望,这是经历漫长的孤独后,从心灵深处发出的呼喊。得益于长期的孤独时光,尼采才得以思考各种人生问题,才会产生震耳发聩的呐喊。某种程度上,查拉图斯特拉就是尼采本人,有时他像尼采的朋友,有时他想尼采的辩论对手,似幻似真,不可捉摸。无独有偶,同是伟大的灵魂,贝多芬喜欢独处,高更放逐自己到荒凉的热带岛屿,梵高辗转于法国各地,海子却是长期漂泊在中国大地上,我想凡是伟大的灵魂一定是常与孤独为伍,渴望独自漂泊的。
尼采是一个颠覆者,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思想颠覆者,他发誓要粉碎一切“老牌”,他崇拜叔本华和瓦格纳,却在处处冷眼以对,比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更加冷漠;他宣布上帝已死,自己是自己的上帝,那些教士和信仰者是多么的可怜,被人类创造出的上帝剥夺了灵魂;他说德性是渺小污秽的东西,它们束缚了最本真的人性,那些善和恶,根本就是于人无益,甚至污染人的灵魂。尼采也是一个建设者,他肯定自我,末人是希望,要向着新人类前进,他们不是市场上的人,而是“超人”。除了论及破坏与重建,这本书还论及了很多东西,几乎涵盖了人类的一切困惑,都可以从书中找到尼采给出的答案。自从读了《理想国》,还没有那本书如《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这样包罗万象而富有哲思呢。
比起书本内容,我更好奇到底是什么因素成就了尼采的哲学。尼采幼时丧父,性感腼腆,却在自然与文字中度过了自己的少年时光。同时,他自小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而他的兴趣并不在于此,基督教像一座牢笼,把他禁锢了。他更喜欢希腊,他在阅读希腊的悲剧中,慢慢体会到了希腊的精神,那块自由而充满着无尽希望的热土,是他十年游历经常光顾的地方。很快的,他便丢弃了宗教,转向了希腊悲剧。所以,儿时的好学深思的性格,对希腊的向往,无疑成为了尼采向基督教反派的最初原动力。
尼采的语言不是叙事性,而是诗性,充满着隐喻,有着难以言说的朦胧之意。这种诗性语言与尼采一颗不断思考心灵相融,给人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醍醐灌顶的,迷迷糊糊的,交织着如蛛网。这是我读过的最接近于诗歌的哲学书籍,比任何之前读过的哲学著作还要有余味。这种味道一是基于隐喻的诗性语言,更多的是一颗不断追求智慧的心灵,对人生、社会、世界的不断思索。
书中结尾处,查拉图斯特拉重新走出了他的洞穴,如一轮旭日东升。此前,他从“彩牛”归来便陷入了沉睡,他的“鹰和蛇”守护着他,醒来后,他开始找寻,把一切与世俗背道而驰者引入他的洞穴,两个国王,教皇,乞讨者,自己的影子,……他们的上帝死了,他们迷茫不知所措,渴望找寻新的信仰,于是他们找到了查拉图斯特拉,他们彼此辩论、诘难,终于彻底丢弃了之前的一切信仰,重新找到了一种全新的信仰,那便是查拉图斯特拉的思想。这里,尼采在本书中完成了破坏到重建的过程,他有一句话说,思想者的一生要经历三个阶段,崇拜、推翻和重建。他年轻时崇拜叔本华,后来却处处批判叔本华,为了抵御叔本华的悲观厌世论,他建立了以酒神精神为根基的“超人”,这形象地表明了尼采思想的形成过程。本书记载的最后部分,是全书最精彩的地方,虽然结论本身有着尼采天真的想法,渴望自己的思想得到认可,以代替上帝死后的思想空白。
查拉图斯特拉应该是我读过的作品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了,我对尼采塑造的这个形象及其意向充满好奇。市场,好比世俗,一切人都不自知,活在垃圾堆中;群氓,是庸俗的世人,没有灵魂,活得没有意义;彩牛,是城市,一个无比恶臭的大杂烩;洞穴,是尼采的精神圣地,这里没有上帝和理性,只有尼采的思想;鹰和蛇,尼采最忠实的伴侣,一种自然风光的隐喻;狮子,尼采大加赞赏的动物,它积极向上,是新时代的象征;末人,上帝死后活着的人,就像本书结尾追随查拉图斯特拉的人,他们与过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渴望着新的声音,他们是希望;超人,上帝死后的新人类,只为自己的灵魂活着,不被上帝和世俗束缚。结合这些意向,我们甚至可以窥探尼采的精神世界。
尼采的一生可以粗断为几个阶段,前二十五年,是自由灵魂的生长及渴望摆脱束缚时期;十年教授生涯时期,因为违背世俗的学术观点他逐渐被学者圈冷落;十年漂泊时期,这个时期是尼采最为自由和勃发生命光彩的时期,他的思想大多在此期间积淀;生命最后十年是被精神病夺去的十年。对于尼采,我是嫉妒的,他一生都在思考,不愧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靠着微薄的退休金游历欧洲,尤其是希腊,我却没有他的勇气和金钱来源,这里,我又不得不羡慕另外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梵高,他的弟弟一直给予他经济和精神的支持,我呢?至今不能经济自由,更没有人理解我选择的路。
查拉图斯特拉,你会邀请我进入你的洞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