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意义吗?”


昨天,心理学视角写作营里的大力老师,分享了她正在写的小说的一个章节,读完,我心里对她曾经的悲伤无助难过不已,感同身受。

我知道她的这部小说是一部带有自传体性质的小说。一个叫丽丽的星妈,从养育一个星星孩子的无助、被丈夫背叛到自我疗愈,内心充满阳光的心路历程。

在我眼中的大力老师是一个自信、包容,心理健康水平特别高的人,我非常钦佩又非常喜欢她。

她提出了一个疑问,“我写的这个东西有价值吗?有意义吗?”

其实我有时候也会发出这种疑问,“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有意义吗?”

我这个人,好像从小到大就是一种目的性明确的人,或者说我做事需要有明确的动机。譬如逛街,我不喜欢无目的的逛来逛去,一般都是直奔需要的目的而去。

如果做一件事没有目标,我会很茫然,做着做着就放弃了。譬如那次无疾而终的司法考试,其实真正的让我放弃的不是司法考试的难度,而是我考这个证好像没有满足我的需要,自然就没有坚持下去的动机了。

需要是什么?

需要就是人的欲望和要求。人饿了得吃饭,渴了得喝水,冷了得御寒,热了得避暑,累了得休息,还要生儿育女,这些都是不能缺少的,维持我们生存、延续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缺少这些条件,我们的机体内部就会处于不平衡状态,我们就会产生对所缺少的东西的欲望和要求,这种欲望和要求就是人的需要。

说到心理学的需要理论,最有用的是马斯洛的五个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需要,是最优先的。是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我们都希望有丰厚的收入,一份好工作,生活安全,有序,充满安全感。

爱和归属的需要,我们是社会人,需要与他人建立情感链接,需要爱与被爱,需要被接纳,需要有群体归属感。

尊重的需要,我们都希望有稳定的社会地位,受到他人尊重并尊重他人,从而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建立自信。

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我们都有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 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动机又是什么呢?

动机就是激发并维持我们的行为活动,去满足我们的需要或者说是欲望。简单的说,我们每一个行为活动,都有动机。

动机有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像满足生理需要的吃喝睡性等,就是生理性动机。像满足社会生存需要的交往、成就、权力等,就是社会性动机。

动机还分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能意识到自己活动目的的动机,就是有意识动机。像在婴儿身上存在的,没有意识到或者没有清楚意识到的活动目的的动机,就是无意识动机,这在成人身上也有,譬如思维定势。

动机还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拿学习来说,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意义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就是内在动机,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的动机就是外在动机。当然为了有一种持久积极的学习动力,还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内在动机。

回到我的疑问“我每天坚持写一篇文章,有意义吗?” 答案是肯定的。

我写文章的初心(需要与动机),“用心理学的视角解读、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现自我的深度思考,帮助自我成长,进而能帮助到别人”。

或者说坚持每天完成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意义吗?”当我们又生出这些疑问时,或许可以尝试探寻一下自己做这件事背后的欲望,找找自己的动机,说不定就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意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