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联合主办的首届混合云大会上,开始围绕混合云、多云管理等课题展开讨论,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生产力,是支撑数字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而云计算的出现,大大降低算力使用门槛,并在以多种形式直接赋能给最终用户。这其中,犀思云等一批优秀的云网服务商和SASE解决方案脱颖而出。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的经济格局,“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云计算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对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混合云凭借自身在灵活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再一次被业界与众多企业重新认可、采纳,并作为数字化转型标准架构。本次大会汇聚行业中各方力量,深入推动企业上云、用云,推动云服务商和行业企业加强供需对接,促进更多信息系统向云平台迁移,引导企业循序渐进,深度上云。
众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当下急需3个方面能力的提升:
更智能的运营能力:
这首先需要企业将整个运营过程的所有数据和信息整合在一起,存储在云端或任何地方,并通过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处理在复杂的混合环境里的实时数据,将企业成本和业务目标联系起来,从而在风险、成本和绩效之间实现平衡。这不仅需要数字化能力进入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更需要数据能够在企业复杂的 IT 环境中灵活流转。
更弹性的应变能力:
其次是如何增加企业应对变化的灵活度。众所周知,业务运转的弹性是数字化企业所具备的基础能力,也是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希望具备的能力之一。近些年,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更让企业增加了对弹性的渴望,努力尝试利用数据对突发事件做出及时准确的响应。只有利用万物互联,做到可预测并能够在预测基础上采取预防措施,企业才可以在学习、决策与行动上领先对手。而这一切需要建立在智能运营的基础之上。
灵活优化成本效益与生产效率的能力:
做到了智能运营和弹性应对,企业还要能够使生产效率最大化,灵活地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产品方案和厂商。
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来讲,要想实现这三方面的能力提升,只有将具体应用与云网深度融合,进化为企业的一种数字化能力,并建立一个数据可以灵活流转的开放安全的混合多云环境,才能满足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调研机构IDC在一项调查中指出,“到2022年,全球90%以上的企业将依赖内部部署/专用私有云、多个公共云和遗留平台的组合来满足其基础设施需求。”MarketsandMarkets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声称,“全球混合云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446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976亿美元,在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7.0%。”混合多云正逐渐成为企业IT基础设施演进和布局的新常态。
同时与国外相比中国的混合和多云需求更加旺盛也更加迫切。国外的法律法规健全,拥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信用体系,这对于公有云的发展是一种有力的保障和促进。在国外,公有云和私有云是泾渭分明的,大多数企业用户会选择公有云,而一些超大型的企业会部署私有云。
但是反观中国,无论是企业的数量、规模还是IT需求都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很难用一种云模式满足所有的需求。另外,出于安全性、合规性的考虑,大多数成规模的企业还是愿意将数据保留在私有云中,而将一些新的业务应用放到公有云上。总之,无论是从应用需求和业务环境的复杂度考虑,还是从企业用户的使用习惯、技术能力、惯有思维等方面考虑,混合多云都是理想的架构。
加之在此前企业在使用单一云服务商时,问题频出:
2021年3月,欧洲云计算 OVH,位于法国的机房发生火灾,导致350万家网站下线,部分客户数据永久性丢失;
2020年5月,有黑客声称获取微软公司存储在Github私人仓库中的大量源代码片段,源码大小高达63.2GB,涉及Azure、Office和Windows;
2019年2月,国内某云商的代码托管平台的项目权限设置问题导致代码泄露;
包括最近的某知名云商宕机事件....
以上案例不断印证,在实际应用中,将混合多云落地实现,真正服务于企业,是云网服务者和行业共同的新课题。
除此之外,在混合多云的部署上,还有很多待解决的问题,就比如每个公有云上都在使用它的原生配套服务,但这最终会导致需要使用好几个不同的配套服务,那么如何保障所有云服务的统一成为疑问。
多云的权衡矩阵是复杂的,如果一个云平台拥有2000个云服务,而另一个云平台拥有1500个云服务,那么你最终会有5000个服务需要来管理、跟踪、监控和保障,许多企业很快就达到了临界点,完全无法控制服务,这会造成混乱、运维困难以及多云的失败。这是很多公司在部署多云中遇到的困境。
就混合多云的复杂性而言,其实组织更需要借助外力来构建和管理全新的多云环境,同时兼顾传统环境和迁移后编排一个新的云网构架。正因为多云技术服务标准不太可能统一,因此最简单的是通过第三方平台(云管+云网)融合管理,从这些复杂性中跳脱出来。
来源:犀思云(根据600+企业案例分析)
在犀思云的众多客户中,以某互联网服务平台企业为例,提供商务流程服务管理,涉及七大业务板块:业务流程外包BPO、人才用工配置信息服务、智慧工厂服务、通信平台服务、安居安全管理服务、金融及投资服务、职业教育投资服务,相关业务系统部署在阿里云和腾讯云上。
项目需求:
1、数据传输快速、稳定、实时性:客户在企业、数据中心、多个公有云之间需要稳定、快速、低时延的互联互通需求;
2、线路高可靠性、快速开通交付以及一站式服务:SLA要求99.99%,客户要求网络和多云端口连接在5-10个工作日开通交付;
3、满足生产开发环境需求:多节点灵活组网,要求弹性开通与调整,同时保证生产业务的安全稳定,兼顾测试、开发环境的便捷性;
4、可视化集中监控平台:能随时对每条线路进行实时流量负载查看、延时查看、丢包情况查看、线路吞吐压力测试。
原有多云架构(自建VPN)
面临挑战:
· 在以上需求中,涉及到:多个公有云、数据中心,总部,多个接入点,如何实现快速高效连接?
· 原有自建VPN模式网络管理复杂(N条静态路由,重复网段),安全风险高,如何保障?
· 若以传统L2点对点电路部署,则需n*n条,成本不说,架构不利于云网络拓展,如何支撑业务发展所需的灵活调整?
· 项目要求快速实现多云接入,需要服务商一点对接多家云商,如何实现;可视化的专线管理如何实现等问题。
基于混合多云解决方案:
· 混合云互联:线下私有云侧就近接入云交换网络的边界,兼容多ISP线路接入(如MSTP/IPRAN、Internet、4G/5G多种线路),最终形成一点入网,全云互通;
· 多云间互联:通过云交换网预置的多云专有网络,基于L3云原生交换网络,将多个云的VPC加入到云交换网中,形成可选择的多云网络互通。
· 智能运维:利用云网控制台建立端到端网络管理模块,将多云、混合云的边界设备进行集中纳管,形成混合多云网络的一体化管理。提供全网端到端的业务监控和自动化告警;
· API集成:开放云网络的API功能模块,如监测、管理能力等,便于企业自有云管系统对于云、网、端整体资源的管理。
方案价值体现:
· 业务加速:帮助加快业务流程、支持协作并提供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创新的创收项目腾出IT预算;
· 降低成本:通过云原生L3网络,灵活、可扩展的解决方案帮助降低运营和资本成本,并提高性能、生产力和业务敏捷性。企业可以根据要求选择在云平台和内部部署数据中心之间迁移的应用程序;
· 可靠性:在此模型中,如果一个云平台发生故障,其他云平台中的用户仍可以使用某些功能。在通常情况下,一个云平台可以用作另一个云平台的备份;
· 风险管理:通过单一、统一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帮助降低风险;
· 管理遗留系统:混合云可以弥合遗留系统和新系统之间的差距,而不是取代遗留系统,从而大幅节约成本;
· 可扩展性:应用程序可以通过采用混合多云策略无限扩展,同时通过内部部署数据中心托管保持业务和数据的核心安全。
总结:
混合多云网络改变了初期传统“一线一云”模式,通过“一线”就近接入,即实现同时连接多公有云。打通线下多节点与多云之间的数据互通,极大简化客户的多分支、多云部署网络架构,降低客户网络搭建、后期运维成本。为企业混合多云架构,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可全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