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装真的重要吗?

一个小故事

前些天,有一位老友用微信发给我一张照片并问我:
“我这着装有问题吗?为什么今天出门被别人善意地提醒了,说穿衣要讲究一点”。
我打开照片一看,原来他穿的是工作服。
我就问了:“你出门干嘛去了啊?上班还是……”
“去街上吃晚饭,饭馆里的凉面没给我放豆芽,就给浇了点油辣子。”
“不会吧,穿着工作服去吃饭就受到歧视了吗?”
“要不然为什么别人碗里都有豆芽,我的为什么没有?”老友用自嘲的口吻开玩笑道。
“可能给忘了”
咱们暂且不管饭馆的老板是不是以貌取人,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样的穿着出门有问题吗?为什么我们需要注重外表和着装呢?

我们那一代人着装观念

大多数人对着装比较认同这种看法:衣着笔挺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从小我们受到的教育也是,衣服旧点没关系,只要穿的暖和、干净整洁就行。我们那一代人是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长大的,这样的教育也是顺应时代背景的。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我们60后小时候就对着装没有太多的追求,更不要说追名牌,穿品牌了,稍微有些时髦就不错了。
成家立业的时候,我们那一代人通常都有多个兄弟姐妹,父母没有能力给我们提供多少经济支持。那时候工资水平也比较低,想要吃好点,穿好点似乎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平衡家庭的各项收支均衡,想要在穿衣打扮上花费更多的财力也是不理性的。
等到孩子读完大学开始工作,又想着要帮他们买房子还房贷,尽力帮助小家庭生活安定。虽然工资涨起来了,却感觉经济压力并没有减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费在各项生活支出中的占比已经很小了,想要穿的光鲜亮丽一点,也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了。可是却发现多年形成的着装理念却很难改变了。正如我那位老朋友一样,随便穿了一件衣服就去街上吃饭了。

着装理念的百家争鸣

注重着装的这一派人认为,外表是我们展现在他人面前的一张名片。你想要给别人留下好的影响,应该对自己的着装用点心思。
也有人说,外表说明不了什么。如果有一颗高贵的灵魂,那怕衣裳褴缕也能使人肃然起敬。我们也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华丽的衣着之下隐藏着一颗肮脏的灵魂”。
在西方社会,出席宴席、葬礼都有不同的着装要求,不同的场合要穿着得体才符合礼仪规范。
但是你肯定也听说过乔布斯总是穿黑色套头衫、牛仔裤和运动鞋,这种穿衣打扮的风格成了他的标志。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标志性搭配也是衬衫和V形领的毛衣。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的标志性穿着则为灰色T恤和牛仔裤。还有我们的马云爸爸,似乎纯色毛衣和小立领衬衫是他的最爱。这些人都是富可敌国之人,穿衣打扮在我们看来却也是极简风格的。
我想问的是,我们的外表和着装真的比我们想象的重要吗?
当然重要了,你没听说那些动辄几千的教人如何穿衣着装的课程吗?什么应聘求职着装系列课程,相亲如何穿衣打扮才能提高成功率,职场女(男)性如何着装可以提升影响力等等,五花八门、各色各样的着装课程令人眩晕。似乎不会穿着打扮真的会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幸福。
甚至有女生说,没有装扮停当我宁愿不出门,这里的装扮既指精致的化妆,还指得体的着装,服装就是女人的另一张名片。精致的女人就如同精美的瓷器,而服装就好像瓷器精美的底托,少了它的衬托,再精美的物件也少了些许韵味。
我不知道是否大多数女人如我一样,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着装风格钦佩的五体投地,她的着装风格被许多人效仿,亮丽的色彩、风格迥异的帽子以及标志性的手袋,将女王优雅的气质尽数展现。
从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一定记得那个年代统一的色调——蓝色或者灰色,就连女性服装也是几乎是同一色系的。记得小时候有一件红色碎花的灯芯绒外套,那可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噢。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审美视角,使得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着装理念。衣食住行,毕竟还是穿衣排在第一位,可见着装对我们仍然是件重要的事情,那我们在注重着装的时候,究竟应该关注它的那一层作用呢?

着装的瞬间解码功能

服装最主要的首先是它的自然功能,避免我们赤身裸体,作为人类的第二层皮肤而存在。
服装的第二个功能则是社会功能,帮助我们连接外部世界,起到一座桥梁的功用,将我们私密、内在的世界与外部的、公众世界相连接。
那着装的解码功能是怎么回事呢?
最近在吴伯凡老师的认知方法论的课程中学到一个新的词汇——瞬间解码。
瞬间解码的本质特征在于:
瞬间释放认知优势,让对方的防御性识别系统瞬间瓦解,同时通过制造某种跟你的隐秘认知契合的东西,让对方突然之间 产生一种熟悉感,完全处于不设防甚至拥抱的状态,瞬间实现认知优势。
这么一段话,到底在讲些什么。其实简单举一个例子你就能明白。比如说,我们常会教小孩子,当遇到危险情况时,要及时向警察叔叔求救。那小孩子在危险降临的那一刻,看到穿有警服的人,就会瞬间启动认知的解码功能,而立即向警察发出求救信号。着装在这种情况下,就起到了瞬间解码的功用。
其实要求在工作时间必须穿制服的行业,他们的着装都具有这种瞬间解码的功能。我们能够在人来人往的银行大厅,通过着装的解码功能瞬间找到身边为银行职员。
当然,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对着装的瞬间解码能力也不同。侦探、酒店大堂的领班、刑事警察等等,由于他们的职业习惯,他们利用着装解码的能力要强于普通人。有经验的侦探,比如福尔摩斯通过着装解码的认知能力就强于普通人。
这种通过着装瞬间解码认知的能力还有应用场景之分。初次见面的场合,这种认知能力能够提供给我们许多信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貌取人”能力。经常需要与陌生人打交道的服务行业人员,他们运用着装解码认知的能力强于一般人。比如在文章开头讲的那个小故事,我的那位老朋友就是忽略了着装的这种功能,而却被经常运用着装解码认知的饭店老板怠慢了。
服装的这种社会功能也可以看成是着装的社交功能。当我们与陌生人交往时,选择合适的服装有助于缩短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对方轻松接受自己,减少沟通交流的成本。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着装呢?我以为就是要以最低的认知成本达到最好的社交效果。利用着装的瞬间解码功能创造一个顺畅舒适的沟通交流情景,以最低的社交成本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合作。
穿着得体,与自身经济和社会地位相匹配的服装。这样就可以降低认知成本,让初次见面的人通过着装就能判断出我们的经济状况、喜好偏爱、性格特点等等,不用太多的语言进行自我介绍。可能你精心准备的自我介绍还不如着装提供的信息多,就如同英国女王通过着装就能传达出开朗热情的性格特点。
得体的着装能够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认知障碍。
古时候皇帝微服私访就是反向利用了服装的这种功能,将皇帝的真实身份隐藏起来达到了体察民情的目的。穿着得体才是最适用于我们普通人的着装原则。如果你有了一定的社会声望,就不必用这个原则约束自己了,完全可以像乔布斯一样以一身随意舒服的黑T恤和牛仔裤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内。

你可能感兴趣的:(着装真的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