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走出人格陷阱》读书笔记(一)

定律一:成为自己。

什么是自己?我们又怎样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综合。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时别人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不是每个人都能从小到大都能事事享受选择的自由, 大概率是,一直在被动选择,到了一定程度,能量消耗完了,走不下去了,这个时候,要如何找到自己并做自己呢?

我觉得,可以在小事情、小习惯上主动选择。

比如,我自己的话,主动选择去做的事情有:自己做饭、写文章、学习法语、扒youtube字幕、做社群(练习爱自己和好好吃饭)、阅读、健身、写日记、练字。

对于之前的错误选择留下的坑,就慢慢地填,等到有一定基础了,再去在大的事情上做自己的选择,比如工作、婚姻,等等。

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所有的困难都会想办法去克服。就像我做的好好吃饭这个社群,有很多饮食障碍的朋友,比如厌食、暴食、催吐。我的朋友不能理解我的行为:“你不觉得这样负能量很大吗?不会消耗你吗?”

说实话,我也有觉得力不从心、感到帮不到别人的时候。但是,因为这个行为是我主动选择的,所以我还是会很乐意做下去,所有的困难也都是成长的资粮。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困难、有挫折、有痛苦的,那不如去体验主动选择的痛苦。就像,同样是疲惫,自己报名跑马拉松的疲惫感,和被逼着跑800米的疲惫感,完全不一样。

人可以为自己主动选择的事情付出很多很多,承受很多很多。但前提是,这真正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而不是符合别人的、社会的期待。

定义二:我们天然就有一个精神胚胎。

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精神胚胎,这个精神胚胎中藏有心灵成长的密码,并且,孩子只有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

这个精神胚胎里,有着我们的天赋才华、人生使命。

跟随这个使命去生活,人生就是flow的流动的状态,是顺的。

这种顺,不是说一切都顺利、没有困难,而是说,愿景坚定、过程艰难但是乐在其中。

这个跟随内在的过程被打断,很难恢复,因此,人的身体和精神在成长,但是精神胚胎可能已经停止发育了。

我的精神胚胎也是中断发育的状态,还好没有完全死掉,现在在用各种方法把它激活。

定律三:关系胜于一切

情商就是人格,人格就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

我的内在关系模式是不稳定的,平静的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出现暴风雨;我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恨意和攻击性;他人是随时随地在评判我的,等等。

这里文章只讲到父母应该怎么做,但是没有讲如果不正常的内在关系模式已经形成,应该如何做自己的父母重新养育内在小孩?

我自己体验是,这一点很难通过意识做到,即使意识上对自己说:“我很爱你,我无条件接纳你。”也很难进入潜意识。

需要身体在非常放松的状态下,去接收这些暗示,类似于催眠。不过,目前催眠的坑也很多,是个赚钱的手段,真正懂的人很少。瑜伽也有这个作用,不过瑜伽的坑更多,大多数教练只教动作,最重要的冥想部分直接被丢掉了。心理咨询,会起到一些作用,不过时间和金钱的成本非常高,而且比较难进入到潜意识的状态。

所以,自己去尝试各种放松身体的方法、去给自己正向的暗示,这是比较简单的重新养育自己、重建内在模式的方式。(以上都是我自己的感受。)

什么是存在?

体验和感觉就证明人的存在。所以,一个感觉丰沛、体验丰沛的人,是存在过的。

我选择,我承担,我存在。

选择和承担,这并不是负担,而是一个人真实活着的感觉,它胜过一切。

定律四:多一只心灵之眼,看破关系的迷雾

一个人怎样对你,反映着他的内心。

你怎样对一个人,反映着你的内心。

这叫“投射”。

一个人怎样对你,可能是被你教会的。

你怎样对一个人,可能是被他教会的。

这叫“认同”。

我和周围的人也在玩投射和认同的游戏,就像是我们手上各自有一个带刺的球,丢过去,对方可以选择接住还是不接,我也可以选择接住还是不接。

用心灵之眼去看,每个关系中,大家都处在各自的

对我来说,我需要建立内在的安全感,别人丢过来的刺球,就可以反弹无效。

这种安全感的建立,有两个方式:一个是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为它去做各种选择,明确地感受到自己踏踏实实的存在感;另一个是建立有安全感的关系,这无法从一个人身上得到,需要花时间去经营,并且,安全感是建立在暴露了脆弱,依然被温柔承接的基础上的,需要筛选出能够看到我真实的状态但依然爱我的朋友。

定律五:幸与不幸,是你主动实现的。

我们的心灵是非理性的,我们都是通过自己过去有限的人生经验(尤其是童年时的人生经验)推出一些大结论,并将这些大结论延伸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人生就是一场自证语言,积极的体验会不断重复,负面的体验也会不断重复。

如何把负面体验扭转过来,这就是人生的一大课题了,否则它会极大地干扰精神胚胎的成长。

武老师的文字,偏重于分析;我个人觉得,分析对于创伤体验比较浅的人是有用的,深度的创伤,需要从身体上去释放。

你可能感兴趣的:(武志红《走出人格陷阱》读书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