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概要
1、大纲:了解隋朝的兴衰
2、时间跨度: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3、重要名词:大运河 三下江南 三通流求 三征高丽
4、重要人物:隋文帝、隋炀帝 陈后主 李密
隋炀帝的“三字经”
公元604年,隋文帝的次子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杨广本来没有机会上位,但他拉拢朝中大臣,利用太子杨勇失宠的机会,假装节俭忠孝,讨好父亲和皇后,逐渐取得了隋文帝的欢心,被立为太子。
后人给隋炀帝的这个谥号“炀”字,含有残暴、作恶的意思,对照其短暂的一生,也确实恰如其分。有趣的是,隋炀帝杨广一生的经历多与“三”字结缘,是三字经念多了吗?且看下文。
隋炀帝的三大功劳
1、北方公元581年建立隋朝的时候,南方的陈后主陈叔宝还在醉死梦生之中,当着无忧天子。隋朝采用合围南陈的策略,八路大军齐下江南,而杨广以晋王身份兼任尚书令,总领各路南征大军。陈后主知道依靠长江天堑也无法阻挡北军,只好“端着酒杯念着宫体诗”投降了。
2、开通隋朝大运河是在杨广当皇帝时完成的,大运河开通有政治、经济、文化三重意义,并惠及后世。详见前文《隋唐大运河的前世今生》。
3、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破世族门阀累世为官的制度,取消了九品中正制,实行分科考试取官。但是最初考试科目少,有的属于临时设立,有的属于虚设,而且录取人数屈指可数。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考核试策,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隋炀帝注意录取真正有用的人才,并且增加了录取人数。从此,影响中国后世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为中国古代选拔人才开创了一条较为公平的道路。
隋炀帝三大奢侈享受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一生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这个优良传统,他的儿子们都没有继承下来。
1、杨广因为弑父杀兄后,知道皇位来得很不光彩,不敢在长安登基坐殿。他命令大规模营建东都洛阳,以便迁都。以皇宫-显仁宫为例,宫墙周围十余里,北邻洛水,西邻皇苑,规模庞大,极尽豪华。
2、大运河尚未完工,隋炀帝就下令各地营造龙舟大船,以备他巡游江南。这条水殿龙舟,高十五米,宽十七米,长六十七米,建有四层大殿,大殿内外雕刻绮丽,金碧辉煌。此外皇后乘坐的龙螭(chi)舟,嫔妃们的浮景舟,大臣武将护卫们的白虎舫、玄武舫,共计上千艘,沿途动用拉纤民夫无数。
3、隋朝时期,周边少数民族取得了暂时的和平与统一。隋炀帝作为天子,为了让四方畏服,刻意展示和炫耀隋朝的强大与豪富。他命令建造出行用的临时的行城和宫殿,里面能容纳数千人。出行途中少数民族见了无不羡慕称奇,顶礼膜拜。外族使者来朝,不论人数,食宿全部免费款待,还为他们搭台演戏,一派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
隋炀帝三次巡游江南
公元605年秋,隋炀帝带着他的豪华船队,沿着大运河出发巡游江南,目的地是江都(扬州)。一路上龙舟画舫首尾相接,绵延100多里。两岸还有随从卫队,旌旗蔽日,浩浩荡荡。沿途州县百姓受苦遭难,被迫捐献食品和礼物。
隋炀帝最后一次下江南,各地农民起义的战火已经燃烧起来了。他已经意识到隋朝统治的穷途末路。他自己无力挽回局面,就躲在江都,再也不敢回洛阳了。
隋炀帝三通流求
隋朝称今天的台湾为流求。隋炀帝即位不久,就派人前往流求,先后有三次。
第三次是在公元610年,由武将文臣率领一万多人,从广东义安出发,渡海抵达流求,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隋朝对台湾地区的认识比前代前进了一大步。在《隋书》中,有对流求地区地理、物产、社会组织、饮食服饰、生活习俗等方面情况的专门记载。
隋炀帝三次征伐高丽
从公元608年,隋炀帝已经着手准备对高丽的战争:大规模征兵、制造兵器、囤积粮草到涿郡(今北京附近)。
1、公元612年发动了第一次进攻高丽的战争。大军百万,水陆并进。水军从山东出发,跨海登陆朝鲜半岛,未能坚持到陆军到达,就大败而逃了。陆军是因为粮草转运不便,最终后勤不济而大败而回。
2、公元613年发动了第二次进攻高丽的战争。进军途中,后方爆发了大规模的反隋起义,隋炀帝不得不回军救援。
3、公元614年发动了第三次进攻高丽的战争。这时候隋朝后方依然战乱不断,到达前方的隋军战斗力并不强。而高丽毕竟是小国,早已不堪连年战争,主动请降。隋炀帝见对方服软,就坡下驴,立即班师了。
隋炀帝的高丽情节
大家会问,隋炀帝自己家里的事儿还没摆平,为什么要接二连三的进攻远在朝鲜半岛的高丽呢?
1、隋朝时的高丽国土包含有今天辽宁的很大一部分,而中原王朝从周朝起,历代都把辽东视作华夏的所属,必须纳入管辖。
2、隋炀帝即位前后,隋朝平江南,败突厥,西征吐谷浑,在西域设立了郡县。隋朝所向无敌,不可能让高丽长期孤悬东北,收服高丽早已列入隋朝的战略计划。
3、高丽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不好,长期处于敌对状态。隋文帝598年,双方在辽西打过一仗,隋文帝随后组织了一次对高丽的战争,但无功而返。可见隋炀帝的三征并非首发。
4、杨广是一个雄心很大的帝王,即位时隋朝国力强盛,他想要开疆拓土建立不世之功,与前朝帝王秦皇汉武比肩而立。
5、隋炀帝并非一开始就贸然出兵,而是像隋文帝那样采取过外交手段。隋炀帝曾警告过高丽不要作乱,又派使者敦促高丽按时朝觐隋朝,想要对高丽既往不咎,与突厥等民族政权一视同仁。但高丽不肯,反而与突厥暗中勾结。
遍地烽烟
但是隋炀帝三次大规模的北征,不但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反而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的局面,严重激发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直接导致隋末农民起义的大爆发。当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占领中原的时候,河北、山东、淮河两岸也已经烽火连天。
古今诗词
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汴河怀古》,倒是为隋炀帝说了句公道话: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笔者也和诗一首(同韵),从游江南说起,将隋炀帝与同样二世而亡的胡亥作对比。
江南景色美如何,千里龙舟泛碧波。
春风得意琼花放,暗笑胡亥祸事多。
谢谢阅读更多历史文章,请持续关注公众号 “云竹文斋”!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