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亩自留园

大包干之前,村里的土地大多都属于各个生产队,但每家每户都有三分二分的自留土地,作为菜园子使用,我们称之为自留园。我家人口多,自留园的面积自然要大一些,原先有三分,后来又在旁边追加了二分,于是就有了半亩自留园。

我家的自留园原本是土改前属于家里的祖产,位置在村后,由于村前有一条河,村后有一条沟,河就叫南河,沟便称之为后沟。后沟并不像普通的沟那么狭小,而是与村落地面有三四米落差底部很平整的一方小天地。家里的老宅在村子的东胡同中部,往北隔五排房子就到了后沟沿儿,顺着斜坡下去,在小道的东侧就是我家的自留园。

我对自家后沟的自留园至今记忆犹新,虽然没有修篱种菊,悠然见南山的惬意,却也不失瓜果飘香、葱韭竞翠的田园之乐。

自留园的土质很肥沃,时令蔬菜都可以种植。园子的西南角靠小道的位置是一口井,据说是我爷爷那时候人工挖的,已经有了年头,井口的青石磨得很光滑了,井口是方的,有一米见方,四边全是整块的大青石,我们称其为井台。井不算深,井口到水面也就有四五米的样子,水很旺,水质也不错,小时就喜欢把着刚提上来的水桶喝井拔凉。井台的东侧就是小石块砌成的水槽,延伸出去的就是用土培起简易水渠,可以覆盖到自留园的每一个区域,整个下来就是一个完整的小水利设施了。

上小学之前就喜欢跟父亲一起去浇园,父亲从井里打水,一桶接一桶倾倒在水槽里,清澈的井水就变成潺潺溪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每一畦垄沟里。我的任务就是观察水是否灌满了垄沟,然后扒开下一个垄沟,把已经浇满的用泥巴堵上。偶尔放几片树叶到水面上,看着它们像小船一样顺水而下,儿时的快乐也融进了记忆里。

父亲对自留园打理的很细心,俗话说人勤地不懒,收成总是很好。绿油油的青菜、紫莜莜的茄子、红彤彤的西红柿、香甜甜的瓜果……,到了收获季节,满满的幸福感都要溢出来了。那时的蔬菜水果都是天然有机的,随手摘下来就可以生吃。菜园也不需要看护,在菜园四周用黄毛棘子插成简易的篱笆,挡一下散养的鸡就可以了,从来也不用担心有人偷。那时候自给有余,吃不了的就分给邻里乡亲。

后来土地包产到户,父亲把菜园换到河边一块地里,对自留园也就有了疏淡。这里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有村民把后沟当成了垃圾场,日积月累垃圾都把井口堵上了,对自留园影响很大,无奈只能栽上树,任其自生自灭了。

前些天回家,又去后沟看看,早已经物是人非,没有了以前的风貌,心也就凉了半截,再也没有以前的兴致和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半亩自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