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艳平青春语文同质同人群文研究——辛弃疾群诗课堂实录
金戈铁马辛弃疾
——辛弃疾《太常引》《破阵子》《丑奴儿》《南乡子》群诗课堂实录
诗词再现:
1.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4.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课堂实录:
第一部分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南宋词坛上,有这样一位词人,他豪气英发,驰骋江湖,被称作词坛飞将军,他是谁呢?
生:辛弃疾!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金戈铁马的豪词江湖,去感受词里乾坤的纵横肆意。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辛弃疾的四首词,分别是——
生:《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第二部分 一读稼轩,纵览其情
屏显:
读完这四首词,你认为它们的共同点在哪里?再分别说说四首词所表现的主要内容。(生自由读,思考)
师:读完这四首词,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四首词有无共同点呢?
生:读完这四首词,我感觉辛弃疾一生都非常执着,他就想帮着南宋朝廷收回失地,这样的愿望在这四首词里都有显现。
师:你看到了辛弃疾的梦想。
生:我读完这四首词,心里有点堵,除了那种慷慨激昂,我还看到了一种无奈与忧伤,就是他的理想无法实现的那种怨愤。
师:你是个会用心去读诗词的孩子。
生:我感觉辛弃疾有点倔,他一生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明明现实已经如此,但他不愿意接受。
(众笑)
师:看来你说出了大家心中所想。谁来说说第一首词《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生:这首词是词人在中秋夜写的,他借写月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即使在非常美好的月圆之夜,他依然想到了沦陷的山河。
师:你关注到了词作的方法与内容。第二首讲了什么呢?
生: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好朋友陈亮的词作,他在词里追忆了自己以前火热激情的军营生活,还描写了战场上拼死杀敌的场面。
师:提炼得很好。我们继续来看第三首。
生:第三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师:这是非常标准的答案哦!第四首呢?
(众笑)
生:第四首诗是辛弃疾登临京口北固亭所写的,这是一首登临词,这首词里,词人借古讽今,实际是写出了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因为他们不抵抗,只想着投降。
师:的确如此,这首词是一首登临词,词人登高望远,触景生情,看到滚滚流逝的长江水,不胜悲慨。老师来追问大家,如果给这四首词两两分类,会如何划分呢?
生:《破陈子》和《太常引》可以归为一类,因为都是写给朋友的词,《破阵子》是写给好友陈亮的,《太常引》是写给吕淑潜的。
师:从内容角度划分,很好。
生:《破阵子》《南乡子》可以归为一类,里面都用了典故。
师:《破阵子》里哪句用了典故?用了什么典故?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用了典故,引用晋王恺的典故,八百里就是指的牛。
师:《南乡子》里什么地方用了典故?
生:“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典故,引用孙权迎战曹军的典故,写出孙权的英雄气概。
师:分析到位。还有划分标准吗?
生:我觉得《太常引》和《丑奴儿》也可归为一类,这两首词都写于辛弃疾辞官归隐的时候。
师:这个角度也很好,这两首词都是写于他在江西上饶时,当时他没了官职,归隐田园。
第三部分 二读稼轩,中观其味
屏显:
朗读《太常引》《南乡子》,找出其中自问自答的诗句,感悟其中真味。
师:请同学们将目光集中在《太常引》和《南乡子》上,找出其中运用设问的词句。
生: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师:我们来齐读。
生: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生: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师:大家找得非常好。同学们再次品读这些自问自答的句子,说说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人生滋味。
生:我从“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中,读出了辛弃疾满心的沉痛,他似乎在问嫦娥,问天宫,眼看着岁月已经流逝,他白发增多,却还一事无成。
师:所以说,稼轩问得痛苦,问得沉闷啊!大家再想想,哪一句写出他心中还残留着希望?
生:“直下看山河”。他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实现梦想,魂归梦绕的山河去。
师:读得透彻。
生:我从“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句当中,读出了一种苍茫辽阔,词人登上北固楼,望着滚滚流逝的长江水,感觉他心中想了很多。
师:是啊!词人心潮澎湃,想到过去的岁月,想到如今的现状,心内唏嘘。
生:“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他想到了古往今来很多大事,有的兴盛,有的衰亡,他还是在自问自答。
师:为什么他总在自问自答呢?
生:因为没有人聆听他的心声,回答他的问话,他只好一个人自问自答了。
师:解得好啊!
屏显:
朗读《太常引》《破阵子》,找出其中运用想象的诗句。
生:我认为《太常引》里,“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运用想象,词人想象着有那么一天,上到月宫,去看看那美好的河山。
师:词人梦想着能再次踏上昔日的热土,将大好河山揽入怀中啊!
生:“斫去桂婆娑”也运用了想象,词人想象着自己飞到月宫,把桂树砍去了,这个桂树就是喻指那些金人的军队。
师:词人想把金人打败,收复失地。
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里也有想象,这是词人想象自己似乎回到了以前,回到以前在军队里的火热生活,将士们个个热血沸腾!
师:热血沸腾说得真好!他们期望着能驰骋疆场,马革裹尸,血染山河,这样的豪情,稼轩怕是再也无法亲身体会了。
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我认为这句也运用了想象,这也是词人在回顾过往,他想象着自己骑上战马,拉开弓箭,在疆场上奋勇杀敌。
师:金戈铁马好儿郎是也!
屏显:
再读《太常引》《破阵子》《南乡子》《丑奴儿》,关注词作中含“白发”“少年”等词的诗句,比较辨析其中的诗味。
师:请同学们再次细读聚焦,仔细朗读这三首词中含有“白发”“少年”等字眼的诗句,看看其中的意味如何?
生:“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这句中含有“白发”,我从中读出了一种岁月流逝但功业未成的深深的伤感,词人似乎在抱怨岁月,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师:我的梦想如何能抵挡岁月的庸常?时间无情,岁月无义,就在这无情无义之中,我蹉跎年华,一生的梦想都是泡影啊!
生:“可怜白发生!”这一句“白发”用感叹号作结,我似乎读到了词人内心的泪流满面,他好可怜!
师:他可怜的或许不是霜染白发,或许不是岁月匆匆,他可怜的更是功业未成,事业未就,梦想成空!
生:“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这句话中的“少年”给人一种意气风发之感,我好想看到词人登高望远,不知道愁为何物,这一句里有少年的豪情万丈!
师:“豪情万丈”说得好!这就是词人心仪的少年姿态。
生:“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句当中写到“年少”,这个“年少”时用来形容孙权,他年轻有为,面对曹操的挑战,他不惧怕,毅然迎战,可见少年孙权有非凡的胆识与气魄。
师:如你所言。这句是词人对孙权极高的评价,他赞叹孙权年少有为,有胆有识,其实也映射了什么呢?
生:也影射出他对南宋朝廷的不满,现在朝廷里就是少了像孙权这样的人。
师:从少年到白发,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辛弃疾?
生:辛弃疾一辈子都在执着一个梦想,那就是收复失地,把敌人赶出他们的国土。
师:专注执着的辛弃疾!
生:我读到辛弃疾一辈子的痛苦与忧伤。
师:壮志难酬的辛弃疾!
生:我读到一个有点倔强,有点无奈,又活在痛苦里的辛弃疾。
师:刚正辛辣的辛弃疾!我们一起来总结。
屏显: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刚正辛辣,革除弊政,从一而终;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渴念北伐,收复失地,执着坚定。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英雄血未凉,沙场秋点兵;
从少年到白发,稼轩一生壮志难酬答,毕竟东流去。
第四部分 三读稼轩,微观其志
屏显:
继续寻读这四首词中最能体现稼轩雄心壮志的诗句,说说从中你触摸到了稼轩怎样的灵魂脉搏?
生:“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我从这一句里读出词人梦想着有朝一日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这是他毕生的心愿。
师:的确如此。
生:“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我从这一句里读出辛弃疾的理想和报负,也是他的价值观所在。
师:你的解读深刻。他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行动都来源于此,辅佐君王,血染沙场,青史留名。
生:“却道天凉好个秋。”我从这句里读出的是词人内心的不甘,他登高望远,其实不是想赞美天气,他是想着……。
师:他还是想着自己怎么能把梦想变为现实,可是现实的残酷又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他不得不顾左右而言他。
生:“生子当如孙仲谋”我从这句读出他的不满,对南宋朝廷的不满。
师:辛弃疾热情赞颂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这是借古讽今,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这就是我们的辛弃疾。同学们来看看他的生平,说说你的想法。
屏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生:看来一生力主抗金就是辛弃疾的心愿。
生:辛弃疾是一个武将。
生:辛弃疾文武全才,厉害!
(众笑)
师:言为心声,辛弃疾把他的满腹心愿与抱负都融化在他的词作里,他在诗词的天地里金戈铁马。
第五部分 四读稼轩,细观其心
屏显:
一个人的成长总是隐藏着童年的底色,童年的所感所悟往往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目标与追求。辛弃疾也不例外,他1139年生于山东,那时的山东已经被金人占据,他的祖父无奈之下才做了金朝的官员。可是在他祖父心里,靖康之变的耻辱从未化解过。而且,这种民族大爱与大恨植根在少年辛弃疾的心中,一生横亘。少时的辛弃疾练剑习武学兵法,学得一身本领。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为国效力,做真正的傲骨男儿。
有了这样的能量积蓄,1161年,金向南宋宣战,疾风骤雨的马蹄声轰响在神州大地的时候。辛弃疾凭借能力与才气参加了北方的抗金义军,而且迅速成为义军很重要的领导者。这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成为辛弃疾一生最光辉灿烂的记忆,每每在现实中碰壁,总要在回忆里咀嚼这段珍贵的人生岁月。
此后的辛弃疾再未能酣畅淋漓地与金兵真刀真枪地面对面,辛弃疾后期的词作里无不透露着这种情绪。“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惨烈的现实将他的理想撕成了碎片,激情燃烧的岁月不再回还,内心的悲愤与痛楚幻化在词作的铁马金戈中。
——司艳平《词坛英雄辛弃疾》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文字,此时此刻,你想表达什么?
生:辛弃疾虽然没有在战场上实现他的梦想,但他在词作当中实现了他的抱负,这也是一种补偿吧!
师:他在用另外一种形式成就人生。
生:辛弃疾能文能武,是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师:家国天下,至高理想。
生:辛弃疾的祖父对他影响很大,他的家庭给予他成长的底色。
师:每个人的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
师:同学们,读文识人,识到的是思想,是情怀,是灵魂。有人说,少不读东坡,老不读稼轩,因为苏东坡的词有一种随遇而安的从容,少年时期读,或许不易于你积极进取;稼轩的词呢,是一辈子都在让你激情澎湃,豪情万丈,对这样的说法,你认同吗?
生:我不认同,我觉得他们两个的词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来读,苏东坡的词虽然随遇而安,但是也能让我们在逆境当中获得从容,比如他写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觉得很好。
生:我也不认同。你看辛弃疾的词虽然充满豪情,但是他的词有骨头,耐人寻味,“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任何时候读,都很好。
生:我赞成这两位同学的观点,我觉得没有必要分那么清楚,只要对我们有帮助的,就可以去读啊!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读书主张,我们就来做个积累,将二人的词做一比照,至于怎样读,什么时候读,你可以自由选择。
屏显:
有人说:
品苏轼之词,若清茶,一樽还酹江月。
品稼轩之词,若浊酒,一饮壮怀激烈。
苏轼说: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辛弃疾说: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苏轼说: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辛弃疾说: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屏显:
苏轼的知其不可为便不为,是有着望尽花开花落,胜败两忘的豁然通达。
辛弃疾的壮志难酬,是有着坚韧不拔的心性作为支撑。
若年轻时便诸事不争,顺其自然,只会让你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若年老时仍不能看淡尘俗,只会让你人生求而不得,有心无力。
师:让我们带着或多或少的疑问与不解下课!请同学们课后写稼轩,品稼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