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大鱼酱
本文是观点主要来源是莫提默 · J. 艾德勒 / 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克里斯蒂安·格吕宁的《快速阅读》。
第一层境界:基础阅读
认识字,能知道作者的每一句话究竟在说什么。基础阅读能力的获取大多是在我们孩童时代就已经完成的事情,当完成“认字”,“增加词汇量”到“对句子的理解”的学习过程,也就获得了基础阅读的能力。
第二层境界:检视阅读
“用最少的时间了解这本书在说什么,其特点在于强调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基础阅读”,我们还得了解一本书的“结构”,“包含的部分”以及“分类”,可以说检视阅读才算真正的开始阅读。
检视阅读共分为两步:“有系统的粗读”和“粗浅的阅读”。
(一)有系统的粗读
有系统的粗读的重点在于“少量时间”,好比我们是一个侦探,需要用最少的时间寻找这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我们不能放过书里的任何一个细节,包括“书名”,“副标题”,“序言”,“目录”,“索引”。然后再从目录里挑选几个你看起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章节来看看,最后一步就是把书打开随便翻翻,随便挑一些阅读一下。
完成上述步骤,我们可以做出大概的判断:这本书主要在讲什么?值不值得继续读?
(二)粗浅的阅读
粗浅的阅读”的重点在于——不停顿,哪怕读到看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查资料,先直接忽略掉,把重点放在自己看得懂的地方。
阅读速度训练技巧:
第一步,找出一本书,指尖指着要读的地方读,通过强行地提高手指的移动速度来提高阅读速度,集中注意力,在你理解的基础上速度越快越好。
第二步,连续阅读三分钟,并且记录下三分钟共阅读了多少的内容,进行标记。
第三步,再次阅读这些记录的内容,把手指的移动速度加快,需要在两分钟内完成阅读。
第四步,重复第三步,但是需要一分钟内完成阅读,这时候我们的阅读速度已经提高了三倍。
经过训练当我们阅读速度可以达到900字/分,我们便逐渐开始摆脱“默读”——即脑海呈现的不再是声音,而是信息本身。只有“读书”变成“看书”,我们的阅读速度才会真正提升。
可能最后我们也只读懂了书里的一小部分,但没有关系,重点是我们已经读懂的部分。毕竟,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是学会阅读的前提。
第三层境界:分析阅读
重点在于如何把一本书吃透,但不是所有的书都值得仔细去精读,因为这的确很复杂且耗费时间精力。
(一)分类
规则1: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在你阅读之前就知道。
首先,从是否虚构,我们可以将书分为“小说类”与“论说类”两大类。一本论说性书籍的主要目的在于传达知识,而我们的分析阅读会更适用于这一类书籍。
然后,我们继续把论说类书籍进一步细化,可分为“理论性作品”与“实用性作品”。任何一本教该做些什么,或者如何做些什么的书都是实用书。任何一本指南类的书都是实用书,实用书常常出没在经济、政治、伦理等类别书目里。而理论类的书重点在于传播知识,即陈述“什么是什么”,比较常见的是历史、科学、哲学、数学等。
(二) 透视一本书
规则2: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骨架,而分析阅读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出这副骨架,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规则3:如果规则2有困难,可以将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的。
规则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规则连接在一起,就是我们需要在书中找到一些问题,并进行分类。哪个是最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如何被论述的?剩下的问题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哪些是理论性的,哪些又是实用性的?
(三)炼字,炼句,炼主旨
规则5:找出关键词,并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作者一般也会在书中将这些关键词标注出来或反复强调。但我们需要确认、推敲、直至确认这些关键词在书中最精确的意义。
规则6:将一本书中最重要的句子圈出来,找出其中的主旨。
当我们找到了关键句,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话来说复述或列举出一个自己所经历过的主旨所形容的经验,及与主旨相关的某种经验两种方式验证真的理解了主旨。
规则7:从相关的关联中,设法架构出一本书的基础论述。
找出书中说明重要论述的段落。如果找不到,就要我们去架构出来。这需要我们从这一段或那一段中挑选句子出来,然后整理出前后顺序的主旨。
那么具体要如何做呢?
首先,找到论述中所包含的声明,也就是你为什么该接受作者这个论述的理由或者是这些理由带领你到什么样的结论上。
其次,你需要区分不同的论述方法:归纳法和演绎法。前者以一个或多个特殊的事实证明某种共同的概念,后者用连串的通则来证明更进一步的共通概念。
最后,找出作者认为哪些事情是假设,哪些是能证实的或有根据的,以及哪些是不需要证实的自明之理。当你明确了文本的共识、主旨和论述,那么分析阅读的第八个规则便水到渠成了,而这也是诠释内容的最后一个步骤:找出作者的解答。
规则8:找出作者的解答。
经过前面的积累,我们对这本书已经有了相当多的了解,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
(四) 评价
规则9: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者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我们在评价前,要明白评价的前提。事实上,没有一本好书会好到无懈可击,但是公正合理的评论者却少之又少。
规则10: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就像反对他一样,你也要有同意他的心理准备。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需要明白规则11。
规则11: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判前,都要找到理论依据。
秉持着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并不带偏见的原则,我们可以运用以下概念向作者说明:
知识不足。除非这些知识确实相关,否则就没有理由作这样的评论。而且,要支撑我们的论点,需要阐述出作者所缺乏的知识点。
知识错误。要想作这个评论,我们必须要能说明事实,或是能采取比作者更有可行性的相反立场来支撑我们的论点。
不合逻辑的。一般来说,荒谬有两种形态:一是缺乏连贯,二是事件变化的前后不一致。要批评这两种问题,我们一定要能列举精确的证据,而那是作者的论点中所欠缺的使人信服的亮点。
分析不够完整。最显著的缺陷就是作者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然而任何人都可以这样评论一本书,因为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作者的工作也是有限的、不完整的。
这些规则是理想化的,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用这种方法去读每一本书。无论如何,这些规则只是衡量阅读层次的理想标准。想要成为一个好读者,应该达到我们能够达到的阅读层次。
第四层境界:主题式阅读
我们要读的不是一本书,而是同时阅读某个主题的多本书,涉及的方面非常多,甚至需要架构出可能没有在任何一本书里出现的主题分析。在阅读一些比较学术的文章时,大部分都会在文末有“参考文献”,这里会列出作者在论证他的观点时所阅读的书目或文献,以保证读者在阅读时明白这一论据不是凭空捏造,并且可以快速查证。他们运用的就是主题阅读的方法,也就是说,对一个特定问题,寻找大量的证据去分析它。
(一)确定主题
比如想研究“爱”,你会发现,人类的几乎没有不被称作是爱的行为,只是称呼方式不同而已,再继续延伸,宇宙的万事万物几乎都是关于爱,有些教材甚至认为天体的运转是受到爱的启发。因此,可能你会把主题改为人类的爱,但是在你读了几本书之后,发现这个主题还是很庞大,于是你又改为人类的爱情,然而人类的爱情也有很多,于是你又再次修改了你的主题。可以看到,我们在做主题阅读时,会随着我们阅读的深入而更换或者细化主题,因此很有可能,你要在阅读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能真正确认你要研究的是什么。
(二)主题阅读的步骤
步骤一:找到相关章节
我们只需从这些书中找到对我们研究的主题有帮助的章节。如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应对焦虑,我们可能会从一本自传里找到作者控制焦虑的经历,虽然这段经历只是自传里并不重要的内容,但是大可只选取这个内容,而不必介意这本自传想传达的主旨。
步骤二:构建术语体系
我们在阅读众多同类书目时,会遇到不同的作者对同一个词语的不同定义。所以我们要做的,是运用自己的思考去构建能适用所有作者的语言体系,比如对于健康,有作者认为是身心健康,有作者认为需要有量化的指标,有作者认为我们觉得自己是健康的就是健康的。而我们要做的,是带领这些作者与我们达成共识,并确定我们对“健康”一词的定义。
步骤三:厘清问题
到这个步骤,我们已经知道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了,此时还需要确定一系列的子问题,以完善我们的研究。第一个问题通常是与所研究的现象的特点有关,第二个问题是分析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的,最后一个则是这种现象所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我们在学校写议论文时常常用到的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步骤四:界定和确认议题。
在我们基本厘清需要解答的问题之后,我们要对议题做最后的界定以及确认议题。在不同的书里去寻找答案时,我们会发现不同作者对同一问题会有各式各样的意见,有些还可能因为觉得这不称之为问题而没有给出任何解答,因此我们要厘清这些争议,确认我们要真正详细分析的议题。
步骤五:分析讨论。
简单地说就是要解答所有的议题。
两个要点:1.保持客观立场;2.有效使用主题工具书。
每日精进,尽心致胜。我是大鱼酱,4月每周更一篇,这是2018年的第9篇文章。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