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活着-《我不是药神》不是观后感的观后感

图片发自App


(备注:这部片子没有在温哥华上映,我看的是网络版,但是如果它在温哥华上映,我一定去电影院买票支持。)

其实一直以来很害怕看悲剧,特别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的生活写照的悲剧。人生本来不易,不如意是十之八九,痛苦和别离是常态,本着阿Q精神,我不想面对那些苦难。再加上,这几天微信中很多观后感,影评,各种剧透,让我多少已经对剧情略知一二。更不想看了,怕看了心里难过。

周五的晚上,实在忍不住,还是找来了这部热剧,一睹为快。

我不从电影的细节,不从故事如何展开,不从整部片子拍的如何去点评或评价,只想说感受最深的两个地方。

1 重新看待徐峥

认识徐峥是从他导演主演的几部喜剧开始的,在我印象中,他出品的喜剧热热闹闹,喜气洋洋,皆大欢喜,看完图个乐呵,就是平日生活锦上添花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他出品的作品,看了开心,可以买票,但看完呢,什么也没记住,就乐一乐。要问我会不会去买票看,会的。

至于演技嘛,只能说本色演出,中规中矩,把剧中的角色完整的诠释出来,表情自然,不生硬,可以说是演技派演员。但是看不出角色的灵魂,或者,角色也不需要灵魂。看完电影,没有什么场景可以留在你的脑海里,回味或者,眼前不会浮现什么让人动容的情景。这是我所看过的他的其他喜剧电影给出的印象。因此,过往的他,身上的标签可以是,热门电影导演,主演和制片人。注意,这里说的是“热门”,不是“优秀”,或者“经典”。

但是,看完《我不是药王》,我重新为他贴上新标签,优秀的演员和制片人,因为导演好像不是他。

看电影前,看了一些影评,从专业的角度去分析了他为什么能从细节上凸显了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比如:他的坐姿,从一开始卖印度神油,到后来成功的开厂,到后来倒卖所谓的假药,有几种微妙的变化,光看坐姿,就可以看出专业优秀演员的不同之处。

而于我,我不去考究研究他的演技如何,他的细节如何处理的好,这些都不重要,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他演出了这个角色的灵魂,让人回味和难忘。他最后坐在囚车里,望着窗外为他送行的连绵的病友,那些病友纷纷摘下口罩,他那种眼神,那种复杂的表情,那种激动和安心,甚至他出现幻觉看到了已经死去的两个老友,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散去,我觉得,这就是不是演技的演技。他已经是剧中人,而剧中人又已经深深的打动了我。 一百个人看剧,一定有一百种被打动的方式,于我,这个角色是正是邪,固然重要,毕竟是价值观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可以演出这个角色的灵魂,那他一定是成功的。

2 我什么时候看哭的?

我是一个泪点很低的人,动不动就哭。

之前看的剧透知道很多地方都很感人。但是,我是在看到黄毛被车撞死的时候哭的。 哭的稀里哗啦的。

当徐峥拿起黄毛的遗物,发现里面是一张返回老家的火车票,我更是大声哭起来。甚至在写到这个细节的时候,泪水都是止不住的往下流。 一个20岁的生命,虽说得了绝症,所有人包括家人都以为他已经死去了,徐峥劝他剪个头发,回老家看看,让家人知道他还活着。黄毛抱着生的希望,要回老家去见亲人,结果为了保护徐峥不被警察抓住而被大卡车撞死。

绝症没有害死他,是求生,为别人求生,为保护一个可以用假药去救更多的人终结了他的生命。

我为什么会哭?从自我内心剖析,我觉得可能因为很小就离开父母到外地读大学,跟黄毛一样,即使表面不说,其实内心对家的那种想念和牵挂,游子之心感同身受。二来,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的匆匆终结,意外离世的结局让人很难接受。三来,那种超乎自身安危生死的义气也深深打动着我。

为思乡而哭,为想求生但可以为别人去死而哭,写得自己的心都在颤动。

第二个哭的地方就是那个老婆婆对警察说自己不想死的那一段,也是泪流满面。

最后,用余华在《活着》里说的话结束: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只想活着-《我不是药神》不是观后感的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