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放农村之后

图片发自App

这故事中的主人公,已经是83高龄了,因为身体因素,并不能一次将自己的过往表达清楚,而这下述的文字,也是由她主诉,家人补充而记录的。

那个时候,我家在市区,因为环境因素,我们学校都要求学俄语,我的俄语歌唱的可好听了。在我年轻的时候,经常去参加聚会,那个时候,都会跳交谊舞,你不知道,我的交谊舞跳得可好了。

后来我去了卫校,学医。学医不是要实习么?我们老师就说啊:“现在响应国家号召,叫知青下乡。哪里艰苦生活艰巨,我们就去哪里。”就这一句话,把我们班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改了,我们算是最早知青下乡的,本来以为体验生活嘛,过了几年就可以回家了,什么都没变。谁知道,到这么大了,我还没有回家。唉!

就把我们分配到了赣州,赣州真远呐。我们下了车,走路走路,绕了那么多座山,走的那种泥巴道。当时呢,班上人都是分开的,我和另外一个女同学分到一起。我俩就在那里边走边看,坐在路边哭,看着那山无穷无尽,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哦。

到了那乡下,我们白天干活,从来没有干过那些活,身上痛啊,一开始痛的晚上睡不着,最后身上痛的都直接睡着,不睡着不行呐,明天继续干活,不能偷懒的,人没有精神,做不动也要被笑话,整天就是拼着一口气在那里干。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直想找机会回去,一直都没有机会。等到我40多岁的时候,老家的弟弟有了一点路子,慢慢把我调回的近一点,好歹没有那么苦了。所以,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过来这里生活。

下面是她女儿的口述:

我母亲呢,以前也算受过教育,所以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教会我们很多东西。那乡下的孩子走出去都是脏兮兮的,我们不一样,不管是哪方面。

其实那时候大家都一样穷,母亲在那种情况下嫁给了我父亲,老实巴交又不善言辞,到现在也想不清楚她怎么就那样嫁给我父亲。不过我父亲呢有点好,就是他出门,只要在外面看到什么新奇的菜,都尽可能的学会做给我母亲吃,让我母亲开心。

又一次啊,他去了广州,吃到一个菜,当时就觉得:这个好吃,她一定会喜欢。磨了好久,就为了这个菜往返了三次,就为学这个菜,不可思议吧。逢年过节,都是他做年夜饭,母亲从来不用动手。用他的话说:我母亲太辛苦了,总要休息休息。

就我们小时候吃的熏肉熏猪肝,特别是那个猪肝,别人家切出来都是一样的,我家是那个花的形状。就为了这个,她每次都要拿筷子固定好形状后去熏,还得经常调整位置什么的,也不嫌麻烦,所以我们童年呢,虽然苦一点穷一点,但在精神成长方面我们是一点都没有丢下。

彼时老太太安静的躺在床上,听她女儿口中的自己,不知道在想什么。

她曾经的苦难远不像我们目前看见这样三言两语这么简单,可在询问的时候就只有短短几句话,没有抱怨。而她曾经擅长的俄语,也已经太久没有接触而忘记,现在女儿会给她放俄语歌曲让其欣赏,她也就从来只是静静欣赏,不知道那时候,她会不会回忆曾经。

用柔韧的状态去面对更真实残忍的生活,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下放农村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