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星空之下,迎来自我的诞生

——分享武志红老师《自我的诞生》课程学习笔记

从春分开始,播下一粒种子,跟随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自我的诞生》,开始一段学习旅程。今天是武老师最后一讲,在这40天的学习里,跟随武老师课程讲解的内容去思考。武志红老师通过八个模块的课程重点解析了自我形成的五个阶段,从自闭之壳、母爱怀抱、家庭港湾、社会熔炉,最后到无限世界。

通过几个模块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和记录,进行复盘。

第一模块:混沌共生

关于粘稠思维:

为什么会拒绝沟通?

混沌共生,多是由于粘稠思维。如何解决,我觉得是要让自己从这个粘稠中抽离出来,让自己变得清爽。这个清爽就是要设置自己的边界感,也就是界限意识,要让自己能够做到课题分离。

这当中要注意的是,我们往往都是处在关系中,家庭的关系,社会的关系等等。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沟通,并且是有效的沟通。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需求甚至攻击性,同时也能聆听和感知别人的想法和感受,能共情有同理心。

通过沟通,让别人了解自己,自己了解他人。在沟通中,也清楚表达自己的界限。这样就会让彼此关系不会那么粘稠,同时自我也可以在适度“自恋”中长大,让自我诞生,成长,成熟。

第二模块:

从自闭之壳到母爱怀抱

关于动力的诞生:

为什么会感到无助、被动?

动力的诞生,让我重新来看待自己,并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从某种程度上,我渴望绝对允许,我希望自己发出的一份动力,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我不希望被人否定和束缚。但在现实的生活中,我知道这是不可能满足的。可曾经一度,我会因为得不到满足,心理上非常的不舒服,会把这种否定看的非常重,耿耿于怀,不能释放。

在慢慢的接触心理学之后,我开始让自己学会释放,接受不被满足。这也就是本节课武老师所说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接受和允许不完美的存在。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家人、孩子,都需要接受和允许需求不被满足的状态。

第三模块:

从母爱怀抱到母亲包围圈

从依赖到自主:

为什么你需要恰恰好的挫折?

如果深处母爱包围圈,在母亲的意志下生活,多是母亲比较强势,或者是母亲不想让孩子离开自己,所以要绑架孩子在身边。有时候,这样的妈妈也可能没有自己的人生,她的人生非要和孩子绑在一起。这时候孩子一旦离开,就会产生内疚。

武老师说的母亲给予孩子的,包括容器功能、恰恰好的挫折、自我效能感,很感激自己的母亲,我的妈妈都给予我了。在我30岁之前,经常不理解她,和妈妈争吵,这一切都感觉是自己没有成熟。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读大学期间,想去看张惠妹的演唱会,妈妈不允许,说我应该好好学习,不要乱花钱。我当时因为这个事情跟妈妈大吵。

如今想来,因为当时我在读大学,学费也是家里不小的开销,而且家里又要买房子,也需要存钱。可那个时候自己完全是不能理解,只觉得是妈妈不对,妈妈舍不得花钱。有些事情,孩子在和母亲争吵的那一刻,其实是只顾及自己的想法,而作为母亲,则是从全家的角度出发。

母亲对孩子事无巨细的关心,出于母性最初的爱,做了妈妈之后,更加认同这一点。

通过学习,让我这个妈妈,也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做到了这三点。有时候给女儿的爱是不是太多,太满足她的需求,还是有时候也没有顾及她的感受。最开心的事,听女儿跟我说:“我最喜欢听妈妈表扬我”,因为我从不吝惜对女儿的表扬,这让她也很有自信。

女儿在学校有时候也会受到挫折,虽然难过,但我想让她知道,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的,如果想要,也需要自己去争取。

人终究是在不断学习和挫折中磨练成长的。也许不够完美,但愿意接受改变。

第四模块:打造边界意识

关于心理边界:

为什么总想改变别人?

当一份关系或一件事情令人不舒服时,如果持有“我的痛苦我负责”,那人才容易有动力去改变。

喜欢控制和改变别人,一方面是由于极度自恋,认为自己都是对的,是好的,我的痛苦来自于你,所以我会要你承认并且改变。一方面也可能是极度自卑,我自己能力弱,我对现实无能为力,但我可以通过更容易的控制你,改变你,满足自我需求。

极度自恋的人,不允许别人和他不一致,行动上甚至是想法。文中所提到的女强人,也许就是这样的人。即使丈夫没有和人有暧昧,但是她就是希望丈夫承认。她无法接受自己是错的这个事实。

极度自卑的人,也会想要控制别人。我能想到的就是很多父母过于苛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生活,替自己造成未实现的人生。

“我的痛苦需要你来负责”,这是问题的根源,说的好深刻。想到有的情侣之间,在谈恋爱的时候,想控制对方,一旦对方不能满足需求,就把自己的痛苦归责于对方,把自己的一切都和对方联系在一起。这是很要命的事情。即使是亲密关系之间,也要有地盘意识。

第五模块:心灵的分化

想象、行为与后果的分化:

为什么你会宽容他人?

想象极为根本,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不仅仅是有创造力,他很可能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改变。关于想象,行为和后果,在这些单纯的想象中,你有绝对的自由,但是,你必须要知道,你的想象只是想象,只要你没有见诸行动,就不会引起后果,更不要因此觉得自己有罪。

女儿有时候会画一些“暗黑”的画,这个画是一种想象力。但在我这个妈妈看来,就是好像把这个想象当成现实了。让自己学会区分,让孩子也学会区分,想象,行为和后果,的确都是重要的一个课题。

记得薛兆丰老师在奇葩说里说,“人有想象力,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

人想象自己能飞起来,但不能直接行动,因为从楼上跳下去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但这不影响人梦想自己能飞,所以才有了滑翔机,有了飞机,让人们实现了“飞”的梦想。

所以,如同武志红老师说的一样:想象极为根本,一个富有想象力的人,他不仅仅是有创造力,他很可能也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改变。

第六模块:个体化的完成

个体化的自我:

为什么必须学习尊重自己的感觉?

在孩子的事情上,你是尊重孩子的感觉,还是想把你的意志强加给孩子。

家长要做孩子的容器。你把事情做好了,认可你;你受挫了,支持你。而且,你可以冒犯我,我不需要你因为服从而消融在我的地盘上,我愿意看到你的“脱颖而出”,我愿意看到你一飞冲天,逐渐脱离我的怀抱。

这还可以概括为:我愿提供支持给你,同时,我也接受你颠覆我。

我愿意提供支持给孩子,在孩子有困难和困惑的时候,同时,我也接受你颠覆我,比如你不认可我对你的一些要求。

作为家长学习心理学也很必要。一方面让自己的身心成长,一方面也可以滋养孩子的身心,让孩子获得自我个体的成长。

第七模块:家庭港湾

不同的爱:

与父母的关系象征着什么?

关于父爱的解读,武老师在原来的心理学课中《父性与秩序》中提到,父亲对于孩子来说有三大功能:第一带孩子走向外部世界,第二留在家里陪妈妈,第三,提供规则和秩序。

这次课程中,武老师重点解读了父亲在家庭三元世界中的作用。父亲的存在,可以撑开母子关系,让孩子活在三元世界中。

武老师提到的一个场景,就是妈妈和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两人都很激动,这个时候丈夫站出来,就非常的重要。发生冲突的二元关系,双方都无法马上冷静下来,而父亲的出现,中止这种激烈的冲突,就是非常必要的。

武老师提到的关于父亲的努力,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容易看到,就是父亲对于孩子的耐心程度可能没有母亲那么多,父爱更加偏向理性和秩序。

所以“父亲是最原始的外部世界,是外部世界的象征。”如何让父亲和孩子之间建立足够好的关系,一方面是父亲要付出更多些的努力,一方面是母亲也要适当的学会放手,允许孩子和父亲之间建立联系和沟通,要让父亲在家庭中也发挥他的作用,带孩子走向外部世界,并照顾好妈妈。

武老师说:“爱从来都不简单,不可能一蹴而就。”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亲和孩子之间爱的建立,也需要长期的陪伴呀!

第八模块:展开自我

进入无限世界:

活出自己会收获什么?

我觉得武老师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很多复杂的心理问题,找到一个其实是隐藏在内心,自己却感知不到的东西,挖掘出来。

一个人如果想要自我的诞生,活出真实的自我,需要经历五个过程。从自闭之壳、母爱怀抱、家庭港湾、社会熔炉,最后到无限世界。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将前一个过程刺破,才能进入到一个更大的空间里。这个过程就是自我的迭代和成长,也是破茧成蝶的过程。

这个过程只能靠自己走出来,做自己内心的主人,如果我们能找到超越现实的存在,那真是幸福的事情。

世界上唯有两件东西能让我们内心深深震撼,一是浩瀚星空,一是道德法则。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真实的自我,在浩瀚星空之下,迎来自我真正的诞生。

后记

今天拿到了武志红老师心理学《自我的诞生》学习证书,证书是学习的认可,但更重要的是,是自我内心真实的成长。

有人说:“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

一方面是你只是听了道理,但是把道理的内涵拒之门外,另一方面是只是守着道理,却没有打开心门,去接纳和实践。道理只是一个地图,索引,方向牌,但是具体怎么走,还是要自己肯打开内心,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喜欢鲍勃迪伦那句话,“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能被称之为人。”

最后引用武志红老师分享的鲁米的诗:

鸟儿在天空,画着它们的圆圈,

它们是如何学会的?

一次次地跌落,它们

就获得了翅膀。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我,让自我诞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浩瀚星空之下,迎来自我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