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职业一年半,她活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样子|那些不一样的故事

寻找那些不一样的人和事|第2期

采访林安的时候,她正在北海道滑雪度假,她说,冬天去北海道看雪是她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在替她感到高兴又完成了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情时,我知道,这个外表看似文弱安静,内心却拥有无数能量的女生,在自由职业这条路上,也是在不断突破自己,将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她是我认识的90后中,活得很明白的一个女生。

林安在北海道游玩

拍摄VLOG视频


出版新书


自由撰稿


旅行采访


办新书签售会


这是离开职场后一年半的时间里,转型做自由职业的林安所做的事情。


回顾这一年半时间,相比一个人漫长的几十年职业生涯,其实是很短暂的,但是林安却比别人多走了很多路。回首这一路,有惊喜、有感动、有委屈、有心酸,但从没有过后悔,她也很庆幸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


林安的新书签售会

这次在对话林安时,我能感受到这个女孩言语下的强大能量,至少相比身边大多数追求安逸的女生,她是特别的。我问林安,这一年半时间,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她的回答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接受自己的平凡”。


没错,在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很平凡,但是,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生命经营的不平凡。


01

时间回到2018年5月份。


那一年,林安26岁,在上海一家互联网公司市场部做某条内容产品线的负责人,朝十晚七,工作稳定,待遇可观,工作压力也在可承受范围内。在朋友眼中,那是一份十分适合女孩子的工作,但是那一年,林安过得并不开心。


身边要好的同事,接连因为各种各样主动或被动的原因离职,她时常都能感受到那种命运随时被人掌控在手上的无奈感,却又无可奈何,而每天上班,都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个个不得不做的任务。

很长一段时间,林安都感觉自己像是一台没有感情的机器,每天上班、午休、下班无止境轮回,没有任何期待,也没有明显的进步。

林安也考虑过跳槽去一家新的公司,那样或许可以拿到更高的薪水,但毕竟本质都是给人打工,时间久了,该出现的问题还是会早晚出现。


意识到这点后,林安开始思考,“工作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这也是那一年,林安思考最多的问题。

回顾自己的职场时光,林安发现自己只有在与志趣相投、目标相近的人共事时才会感到快乐。但是,商业是不讲究什么志趣不志趣的,“上班的本质就是老板花钱来买一个人的时间,不管做的事是不是喜欢的”。

当林安想明白这件事情时,她开始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人生有限,为什么不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呢?其实不止是林安,很多在职场久了的人,都会有这种深深的无力感,但是,大多数人除了偶尔发发牢骚,也不能做什么改变,还是老老实实的回去上班。

 

但林安是个例外。


她没有选择妥协和低头。不过,不能上班又能做什么呢,在众多的可能性中,她抓住了“自由职业”这根稻草。


辞职后的第一个生日,那一年林安26岁  

其实在刚毕业不久,她就对自由职业充满了向往。那时是她刚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在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关公司做数字媒体营销。


“客户的上班时间是她的工作时间,客户的休息时间是她改方案的时间”。林安这样形容那时的工作状态。


日子就在这种重复与单调中一天天过着,直到有一天下午,林安突然发现,一直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她,竟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读过一本书、看过一部电影,写过一篇文章了。从前那个充满灵性的自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每天对着电脑、浑身负能量的写稿机器,而极度的时间不自由让她格外渴望一份能自主安排时间的工作。


当时,她在心里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三年后,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


后来的几年,林安其实已经在忙碌的职场生活中忘记了这个曾经定下的目标,毕竟听上去还太过遥远。 直到三年后,在她决定离开最后一家公司的那一刻起,“成为一名自由职业者”这个念头才再次冒了出来。


林安并不是一个头脑容易发热、做决定冲动的女生。离开职场转做自由职业者,对她来说并不是贸然的行动,在此之前,她已经思考了半年的时间,确定了选择这条路,也存了足够的钱做好重回职场的准备。

但那只是她存钱的一个很小目的,因为她明白一个道理,当你还没开始做一件事情,就已经想好了各种退路的时候,那这件事情你大概率会做不好。


林安自由职业一年时间出版的新书


02

林安从小就喜欢写作,小时候妈妈去庙里求签,得到的签文是“文曲星下凡”,妈妈把签文缝在她的棉衣里,陪伴了她很长一段时间。

在职场的那几年,她写过各类风格的文章:广告文案、新媒体软文、企业公关稿、人物采访、行业分析、数据报告、散文、小说…


但是,脱离职场后,对于写作能否真正成为吃饭的工具养活自己这件事,林安并没有太多信心。辞职前林安听到一种说法:“如果把你写的文章发在网上,一直没有编辑来找你约稿,说明你不适合吃写作这碗饭。”

这句话对她影响很大,促使她源源不断在网上写作,也接了很多写作类客户的单子,大都是身边的朋友介绍。但林安很快就意识到,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客户总会有枯竭的那一天,而写作需求的不稳定性也让收入很难稳定下来。

《圆桌派》一期名为“不想上班怎么破”的节目


林安开始思考,究竟有哪些事是可以长久做下去,为她带来持续收入的。带着这个疑问,她开始频繁上网搜那些与自由职业相关的文章或视频,同时,她打开微信好友通讯录列表,把身边那些不上班的好友名单逐一列出来,再根据熟悉程度约好聊天时间。


“既然我不知道该做什么,那不如做一个采访,对自由职业者,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会找到答案”。带着这样的想法,她策划了一档栏目叫“100个不上班的人”,每期一个采访对象,通过采访走进了解每一个自由职业者的故事,并记录在自己的公众号里。

初期,林安选择的都是自己身边的朋友,渐渐的随着这个栏目的影响力越来越高,很多自由职业者主动找到她咨询采访事宜。


虽然这档栏目并不赚钱,但是提起它的时候,林安还是颇为自豪,因为这是她一直想做的事情,同时她经常告诫自己,眼光要放的长远一点,这个栏目做好是可以带来很多其它机会的。

事实证明,她的预想并没有错,她后来获得的大部分撰稿机会、平台合作、媒体采访,以及出版的新书,都是这个项目的影响力给她带来的,我个人也是因为这档栏目认识的她。


“100个不上班的人”系列,林安采访某视频导演


到目前为止,“100个不上班的人”已经走过了40多期,采访对象有旅行博主、风光摄影师、自由撰稿人、民宿业主、远程工作者、Vlogger等。未来,林安表示,她会一直把这个栏目坚持做下去,并集结出版。


目前来看,林安的自由职业之路一切进行的平稳有序,心态也平和了很多,但是在初期,林安却经历了最煎熬的三个月。

那三个月,她每个月的收入几乎下滑到上班时的三分之一,每天都处在“焦虑-自我安慰-要不要回去上班-再坚持一下-再焦虑”的循环里。


林安记得有一个月已经过去了一半,但是她还一分钱都没赚到,那段时间,任何一点来自外界的风吹草动,都让她陷入深度的自我怀疑中。她经常半夜失眠、焦虑,甚至怀疑过这样的日子究竟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好在那段焦虑时期,她一直没有停止做事情,那三个月几乎每天都在工作,思考如何赚钱、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林安印象最深的是7月的某天晚上。

她在微信群里和外地的朋友聊天,聊着聊着情绪就到了崩溃的极点,眼泪忍不住从眼角爆发出来。她就一边在群里装作若无其事的打着哈哈哈聊天,一边坐在沙发上痛哭,那种难受和崩溃的感觉她到今天都记得。

辞职后在咖啡馆工作


在自由职业初期,林安变现的途径主要是写作和摄影。写作以客户约稿为主,同时她持续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输出“100个不上班的人”系列文章。而摄影则是那段时间她的主要收入渠道。林安擅长人像摄影,也在微博、小红书等渠道发布了很多摄影作品或相关文章。

那时候是上海一年中最炎热的夏天,她常常一个人顶着大太阳外出拍照,不拍照的日子就在家熬夜修图、写文章。随着一些作品在社交平台上逐渐有了人气,找她约拍的人也开始慢慢变多。


2018年7月,林安在1933老场坊拍照


挺过了最初也是最艰难的三个月,林安的努力开始逐渐有了回报。它的作品影响力越来越大,收入也有了质的飞跃。在进入自由职业的第4个月,她的收入渐渐和上班时持平,第5个月开始超出很多。

到后来,渐渐稳定下来,每个月在工作量不变的前提下,收入不会有太大波动,每天也不需要工作太长时间。而且林安对自己很有信心,她可以预见自己的收入未来还会上涨。


而随着写作约稿的任务渐渐变多,林安开始意识到,很难兼顾写作和摄影。再三思考后,林安发现,自从摄影从爱好变成工作后,自己对它的兴趣降低了,于是,她砍掉了摄影,除非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会接一些老客户和熟人推荐的单子,然后,把节省的时间全身心用在撰稿和自媒体上。


林安拍过的部分人像作品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你所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这句话放到林安身上再合适不过。

03

在采访“100个不上班的人”时,有一对来自哈尔滨的情侣让她很感动。

这对情侣相识于一场旅途,在30岁那年,男主辞掉了电视台的工作,拿出自己多年攒下的积蓄买了辆迷你小车,开着这辆牌照为黑A的小车和女友自驾去了亚欧大陆,历时258天,途经44个国家,行驶60600公里。

在俄罗斯,他们受到了几百名车友的鸣笛欢迎;在挪威,他们被当地的电视台采访,还登上了当地的报纸头条,被称为“了不起的中国人”。

林安采访的那对情侣在卢森堡国境线  

梦想往往都不是触手可及的,否则就不叫梦想。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做逐梦人,但是当你知道这条路很难走下去时,你的选择是什么?你会坚持、还是会动摇?

林安采访这对情侣时,也在他们身上产生了很多共鸣。对于做自由职业这件事,很多林安以前的同事都投来向往的目光,他们很羡慕现在的林安,也想像她这样,但是如果让他们去做,他们又做不到、不敢做。


“不上班这种生活方式也并非所有人都能适应”,林安提到。


她见过太多因为不自律、孤独感爆棚和丧失目标方向的人,在尝试过一段时间不上班的生活方式后一蹶不振或者重返职场。

在她看来,为了逃避上班而选择裸辞从来都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在采访了几十个不上班的人后,林安发现,大部分有能力不上班的人,都不是职场的逃兵。相反,他们在职场中也是很优秀的人,只是他们更想按照自己的想法,为自己做点事情。

而自由职业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经历的一切,让林安对“没工作”这件事情不再惧怕,自信心也越来越高,她发现,只要按照自己规划的路好好走,日子总会越来越好。


林安组织的一场 photo walk  

林安也想过重回职场,不上班的这一年半,她常常感慨相比自由职业,还是上班更轻松。

上班时混日子也照样有工资拿,工作进度有老板和同事监督指引,没有目标就参考一下别人的职场晋升路径,工作犯了错还有同事一起分担、有社保有福利有年终奖,自由职业就不一样了,一天不工作往往就一天没有收入。

但是,每当想到回去上班时就要失去这种自由和快乐,林安很快就放弃了这个想法。更重要的是,不上班的这一年半,林安发现,自己居然比上班时更加热爱工作了。


现在的林安,每天都很充实,她已经跟腾讯职场、网易看客、字节跳动等公司平台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写作的同时,每个月还会完成一支精品视频的拍摄。而每月都会有很多网站编辑、媒体老师、电视节目组、互联网公司的商务pr,或者图书出版编辑找到她,要么谈约稿、要么谈合作、要么谈出书。

去年,她还尝试和一位采访的自由撰稿人合作知识变现,一起花了3个月时间出品了一套讲书稿的线上写作课程,第一个月就卖出去近300份,评价和反响都还不错。

林安采访钢琴大师郎朗

林安很爱旅游,很多采访也是在旅途中完成,进入自由职业后,林安每年都会去国外或者国内一些地方自由行,这也增长了她的见识,更加丰富了她的羽翼。林安说,趁现在时间自由,父母身体健康,多去不同的城市体验下生活,说不定哪天很喜欢某个城市就搬过去定居了。

在清迈逛艺术村旅游


前几天,林安跟一个做自由职业的朋友聊天,朋友说到一个词叫“生命力”。

她说,在上海的时候,她看到马路上的树都长得规规矩矩,等去了巴厘岛,那边的树都长得乱七八糟,但看上去却更有生命力——那才是一棵树该有的样子。


我想,林安就是那棵树吧,那棵任凭外借条件有多恶劣,永远都发出最闪亮光芒的树。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职业一年半,她活成了自己最喜欢的样子|那些不一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