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已习惯了漆黑一片,独自走在深夜无人的街。
小时候,我常听我的外公外婆说,我是个非常野的女孩子,身后总是跟着一大群年纪相仿的男孩子,跟着他们四处疯玩,溜冰滑板,爬树爬杆,玩水戏火,样样在行。
我简直就像一个男孩子,每次吃饭前,她们都得一顿好找。
小时候的我,性格外向,调皮捣蛋,甚至拥有者领导者的风范,带领一帮男孩走南闯北,惹是生非。
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上了学的缘故吧,我突然变得内向起来,开始怕黑怕生,甚至变得异常腼腆,在外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
沉默,开始侵入我的内心,唯有沉默,才能带给我十足的安全感,不在感到彷徨无措。
“这孩子长大了,变得乖巧懂事了啊!”
“女孩子还是安静一点,乖一点、懂事点好!”
亲戚的话隐隐传来,已经听到过无数类似赞语的我只是笑了笑附和,紧接着依旧是沉默。她们不知道,因为父母工作忙的缘故,我一个人在家忍受了多少个孤独的夜晚,硕大的房间,只有我一个人抱着枕头低声啜泣,那种恐惧到绝望的感觉,那种临近深渊即被吞噬的感觉,我不想在经历了。
我不怪我的父母,相反,我很感谢她们曾经带给我那一段无忧无虑的童年,他们或许认为我的胆子很大,独立能力强,自己可以放心去为这个家打拼。可那时的我,早已活出了他们口中的反义词。
讽刺的是,倔强的我从来不像父母抱怨,只是默默忍受着这一切。
高冷,早熟,孤僻,不合群,这些本不属于的标签如今也仅贴着我,伴随了我整个小学生涯。是的,我开始喜欢靠窗的座位,喜欢体育课独自坐在操场的角落,喜欢一个人背起书包,喜欢漫步在枫叶凋零的街道,喜欢朦胧的下雨天等公交。
从某一刻开始,我慢慢接受了孤独,接受孤独的代价是沉重的,我告别了中小学生涯的那些年,又成长了一步,而我,也在这过程中学会了去适应空气的稀冷,哪怕身心俱疲。
那时,我拥有两个真正能够聆听内心的朋友,分别是我的手机和我的耳机,我与它们真的形影不离。说起来也有些可笑,因为年龄增大的缘故,我更加习惯了独来独往,当然,我不确定那究竟是习惯了,还是麻木了。也许我曾笑过、哭过、吵过、闹过,如今我需要的,只是冷漠。
公交车末排的靠窗位,落叶成堆的小路,暴风雨前的骤静……我越来越享受这些孤独,这种落寞萧瑟的景色往往在不知不觉间,填补心头上的空虚和无措,寂静的心跳,无声的呼吸,都给予了我巨大的安全感。
这是成熟吗?有的时候我会这样问自己,也许并不是,如果我是个成熟的人,也不会变得如此担小怕生。这是抑郁么?更不可能,我憧憬着未来生活,积极幻想着美好生活的曙光,制定计划努力实现。
《海上钢琴师》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永远无法走下这艘船,但我可以走下人生的舞台。反正我没有为任何人存在过,也不会有任何人挂念我。
他孤独吗?或许对于观众来说,他很孤独,久处大海,钢琴为伴。可也许对他自己来说,有着活生生的音乐相伴,怎么会孤独?
把孤独当成无我的另一个名字,亦或是我们的影子。
久处孤独,忘乎孤独,融与音魂,享处孤独。
这,就是孤独的真谛吧。
最后我想说,我是个孤独的人,却不是懦弱的人。
城市延绵不绝,却唯独没有尽头。我的世界或许只有我与自己,无畏和信念悄悄地蔓延,我与自己为伍,悄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