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 | 《堂吉诃德》它越是令人发笑,越使人感到难过。

      有一个传闻,讲的是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王宫阳台上看见一个学生边看书边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不然一定是疯子。”是的,《堂吉诃德》就是这样一本充满魅力的小说,相信看过这本书的同学,都曾在那个闲静的下午捧腹大笑,又或是曾在教室里前仰后合。

      《堂吉诃德》一书全名为《拉曼却的机敏堂·吉诃德传》(西班牙文Don Quijote de la Mancha),它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于1605年和1615年分两部分出版的长篇反骑士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位沉迷骑士小说的穷绅士,时常幻想自己是一个中世纪的骑士。终于有一天,他按捺不住内心的疯狂,给自己取名堂吉诃德,骑上一匹精心命名的瘦马,拉上邻居桑丘充当自己的仆人,开始做一个四处冒险,行侠仗义的游侠骑士。

      然而,这场冒险并不风光:不仅是他的形象和装扮与当时的时代格格不入,他经常所作的一些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行径,也闹出了很多笑话。经历了一番碰壁之后,他最终觉醒过来,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想象,便垂头丧气地回乡,落寞地死去。

图片发自App

      有人戏说堂吉诃德是历史上最早的中二病患者(捂嘴防笑喷)。然而,开完不正经的玩笑之后,我们能否感知“堂吉诃德”这个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涵?无疑,塞万提斯的写作意图,是为了讽刺西班牙当时存在的一些粗制滥造、荒谬愚昧的骑士小说。然而,他却把许多深刻的哲思隐介藏形地渗透在了《堂吉诃德》里头。

图片发自App

        讴歌本真:热血可爱真英雄

        作为一部万世文学经典,《堂吉诃德》虽然满纸滑稽言论,看似荒诞,但它试图通过主角堂吉诃德所传达的,乃是一曲偏执狂式的骑士浪漫。堂吉诃德在开头的出场就十分耐人寻味:一位年近五十的村镇绅士,作风古板,终日无事,闲极无聊之下一头钻进骑士小说了。他对此爱不释手,津津有味,在小说华美的言辞乱搅之下竟神经错乱,打算做起骑士来。既然是骑士,那么就要嫉恶如仇,警恶惩奸,追求美人,万死不辞。

        然而,时代早已变样。堂吉诃德的骑士理想,在人人都活得很理智、很正常、很“成熟”的时代里,注定只能是痴人梦魇。他由此造下多不胜数的笑话,供人喷饭。比如,他一路“征战”,始终找不到真正的敌人,最后没办法唯有将远处的三四十架风车想象成顶天立地的巨人,一往无前地挥矛向敌,结果落得个人仰马翻,鼻青眼肿。又如他不顾桑丘的劝阻,执着地认为弄得路上铺天盖地般尘土飞扬的羊群是敌人的军队,二话不说冲过去一顿厮杀,最后被牧羊人无奈地用石子打下了半嘴牙齿,方才停歇。

        然而,堂吉诃德虽然头脑痴热,内心却燃烧着一股纯真的火焰,比如他总是对过去的骑士时代表达这样的追慕:“那是多么美好的岁月、多么幸福的时代啊!难怪古人冠其以‘黄金’二字。倒不是我们这个黑铁时代如此钟爱的黄金,在那个幸运的时代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而是因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不知道‘你的’和‘我的’这两个字眼”。

        这难道不是一种返璞归真、忘我求真的人生态度吗?《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试图以滑稽笔触所达成的,不正是让读者在愉悦中获得教益的天下文章所追求的最高旨趣吗?

图片发自App

【用法解析】

题材相关:燃情岁月,回归本真,生活的激情等,如2012年上海卷《曾被舍弃的微光》,2012年广东卷《你想生活的时代》。

示例:

经历了两千年的纪元,人类已经获得了一个“成熟”的心智。然而,人类对于这种成熟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因为变得深谙世事,许多人藏起了真性情;因为深知“乌托邦”的虚幻,许多人失去了一腔热血。杨晨在《生活启示录》中说过:“那一年纯真的洒脱,我们认为年少轻狂就是胜者为王。”堂吉诃德尽管年过半百,依然埋头骑士小说,梦想回归那个“黄金”年代。这些行径和想法,纵然虚妄,却触动人心。诚然,尽管人类无法回归一个纯真的年代,我们依然能追求一颗质朴纯真的心灵。


      理想与现实:作为矛盾体的人

        在小说中,塞万提斯除了设定了堂吉诃德这一偏执狂主角外,还匠心独运地安排了桑丘这一侍从的角色。桑丘之所以跟随堂吉诃德,是因为他盯上了堂吉诃德在一次搏斗中“赢下”的一座岛屿。显然,这岛屿纯属子虚乌有,然而世俗的魅惑却让桑丘一心效忠堂吉诃德。在一场场可笑的境遇中,桑丘更是最能看透事实的人,他不断与主人争辩说那不是“城堡”而是客店的桥段,在小说里经常出现。在桑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面朝“现实”或“世俗”的一面。

      相反,堂吉诃德作为人类追求理想的一面,关键时刻展现出的是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比如,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主仆两人身处荒山野岭,当桑丘已被周围的场面吓破了胆,嘀咕当初就不应该贪欲那子虚乌有的岛屿来受这晦气之时,一身英雄气的堂吉诃德马上正义凛然,时刻准备与恶势力同归于尽。主仆二人理想与现实的人格之对比与映衬,让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使得小说的角色编排达到了绝妙的艺术水准。

      有趣的是,堂吉诃德这个人物也并非只有追求理想的一面。在小说中,表面上堂吉诃德虽然无心欺骗桑丘,但却经常在无意间让桑丘成了被主人占便宜的仆人。比如在桑丘掏出简单的餐食(一个葱头、一点奶酪还有几块面包)准备充饥之时,刚刚结束战斗而身体困乏的堂吉诃德,竟以厚颜无耻的意图、循循善诱的口吻,骗取桑丘与之分食。正是在这里,我们又看到了作为理想主义化身的堂吉诃德的世俗一面,感受到他原来也食人间烟火的可爱。

图片发自App

【用法解析】

题材相关:理想与现实,超卓与平凡,人生的道路等主题。如2013年全国卷一《经验与勇气》,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示例:

理想与现实在生活中是一对奇异的矛盾体,而它在人的内心更是一对“相互抵触”的存在。没有了理想做伴的现实人生,就像一块食之无味的面包,难以下咽;而缺少了现实在身边的理想人生,就如同一场痴心妄想的冒险,狂悖无道,白日做梦。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诃德再怎么莽撞,也有仆人桑丘在一旁提醒他的可笑;毛姆笔下有那么多紧握口袋里的六便士的现实之人,也有一位望眼月亮的“半路画家”告诉他们理想的美丽。


      关于《堂吉诃德》这个作品,就总结到这儿了。在堂吉诃德身上,我们看到了一股纯真的热血,它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我们还看到了堂吉诃德的半生中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极妙冲突,它是人永远无法摆脱的一对“难兄难弟”,然而,正是它们的存在,人类才如此灵活可爱。

        因此,纵使这是一部惹人捧腹的小说,读的人仍然会掩卷三思。我们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那些悄然消逝的东西,以及那些每个年代都常有的无奈感和唏嘘感。对于这部经典,纸条君只能感叹:“它越是令人发笑,越使人感到难过。”

煽情之余,来点实际的吧!《堂吉诃德》有好几个中译本,而国内首个根据西班牙原文翻译的版本,是杨绛先生于1978年完成的,据说她为了译好这本著作,还专门自学了西班牙语,可谓用心良苦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名著导读 | 《堂吉诃德》它越是令人发笑,越使人感到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