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特洛伊木马屠城》之木马意象赏析

引言

古老的传说总是带着某种无法言说的神秘力量,在人类心灵的最深处诉说,那些神话,那些意象,那些看得懂似乎又看不懂,好像被意识捕捉到,却又在潜意识下涌动着的永恒变化的象征,构筑起我们心灵最古老的结构。

看电影,透过画面和音乐,透过时空隧道,过去和将来,在直觉里就像一道闪电,那匹木马变幻莫测,从古至今。

电影《特洛伊木马屠城》


01 特洛伊木马

在空旷的海滩上,一匹巨大的木马出现在特洛伊人面前。它有三层楼高,黑色的木板,像一个巨兽的雕像,矗立在被蓝色大海环抱的银色海滩上。旁边散布着刚刚死去的希腊人的尸体,脸上身上布满了淤斑。“国王,小心,他们得了温疫。”“这是神的诅咒,他们损毁了阿波罗神庙,所以神用这样的方式惩罚他们。”祭祀职业性地推断。再看向木马时,特洛伊人认为那是希腊人献给海神波塞冬的祭品,祈祷能平安回家。

特洛伊人诅咒:“我希望海神将气出在祭品上,让他们都淹没在海底。”而祭祀却认为这是一个礼物,应该放到波塞冬神庙。

短短的几句话,连二王子帕里斯的反对都无效,可见,那时候的人对神和祭祀是多么的敬重。老国王竟然认同祭祀的话,认为大王子赫克托尔是因为对神不敬而死在了与阿基里斯的搏斗中,高声宣布把对神的礼物迎进城内神庙的广场中心。

于是,特洛伊人拆掉部分城墙,把这匹巨大的木马推进了自己的心脏。奥德修斯的计划与计谋赢了简单而天真的特洛伊人,他得逞了,成人的复杂思维战胜了儿童的简单思维。

这是古希腊历史上最著名的特洛伊战役,一个女人引起的权力争霸战,耗时十年,死伤无数,希腊人多年未能攻破的特洛伊牢固城墙,最后却在一个木马下溃败。

2004年,沃尔夫冈·彼德森把这部史诗搬上了电影荧屏,十年的战役,高度浓缩为三小时,场面宏大,浪漫壮观,据说是“虚拟特技人”技术的处女作,获奥斯卡金像奖。影片精彩之处甚多,可我最感兴趣的还是那匹木马。

电影插画


困惑

看第一遍时,我很是困惑,任何一个现代的青少年,都能看出这其中有诈,为什么那时候的特洛伊人会如此的天真?十年攻不破的城墙,被一个计谋轻易攻破了,最后弄得国破人亡,这不是犯了一个显而易见低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么?

后来才渐渐明了,对于一个安逸地吃着爆米花,躺在沙发上,被牢固的钢筋混凝土保护的现代人,通过数字智能电视走进古代的血雨腥风中,用高度理性的逻辑化的大脑,是很难以感受到他们尤如身处丛林世界的简单思维的。就像一个成人对着幼儿,不明白TA为何对着一个木偶一块石头说得如此津津有味一样。

看神话故事,要用象征性的思维去看待,要走近古希腊的时代精神去理解那时候的人们,就像在游戏中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一样,若用严谨的成人的逻辑思维去看远古的神话故事,那将是个错误。

奥德修斯在荷马的笔下,是父性精神进化得比较高级的典范,他懂得隐忍,懂得审时度势,懂得延迟满足,有规划有计谋,为了目标作长远的打算。他在一个士兵给儿子做木马小玩具中得到灵感,做了一匹超大的木马,送给天神,也送给特洛伊人。果然,超前意识战胜了时代精神。

木马不能动,只是一个礼物,看起来笨重可爱,就像父亲送给儿子的雕刻。没有人会看到安全的外表下,内里隐藏着巨大的阴谋,毁灭性的力量在看不见的黑暗之腹。当时代精神与远古精神汇聚在特洛伊人身上时,他们如此对待木马便变得可以理解了。

就这样,木马在特洛伊人载歌载舞中被迎进了广场,大家像群孩子,围着木马狂欢,醉饮,欢庆战争的结束。二王子看着狂欢的人群,愤恨地朝海伦抱怨:“看看他们,早就忘记了王子尸骨未寒。”可这声音太微弱了,集体退行无人能挡。

如果不了解古希腊的神话,仅仅以一个真实的故事,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当时的典故,着实难以理解。难怪长期以来,关于特洛伊战争与木马的传说故事,都被认为是捕风捉影的艺术虚构。

随着19-20世纪的考古学发展,大量关于古代近东和爱琴海两岸的遗迹被发掘出来,人们对于特洛伊木马的认识才逐步随之提高。当代学者不仅大致勾勒出这场战争的历史原型,也发现木马实际上就是当时的高科技武器--攻城塔

威尼斯著名绘画大师多梅尼科-提埃波罗曾根据史诗记载,于1773年描绘了著名的特洛伊木马油画,此画至今仍广泛流传。

著名的特洛伊木马,既象征着创造、灵感、朴实,又象征着计谋、欺骗、攻击。隐蔽性是这一木马象征最大的特点之一,外表极具欺骗性和迷惑性,憨厚可爱,一个玩具,令人想起童年的记忆。可腹内却是刀光剑影,暗藏杀机,最后带来毁灭性的能量。

看着火光冲天,特洛伊城在燃烧,妇女被凌辱,老人被刺杀,小孩被甩死,满地鲜血,满城哭喊,广场中心这匹巨大的木马可曾升起过一丝恻隐之心?不,它没有,它仍然是那样的憨容可拘,对于它来说,一切只是游戏。哦,这不是我的错,我只是一匹木马而已。仿佛看到神在狂笑,一面反光镜,折射出不同的人性,可怜而天真的人啊!

大师油画


02 文学中的木马

《特洛伊木马屠城》这部影片出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这匹木马象征着奥德修斯的灵感和创造性,同时也喻示着隐藏的杀机和毁灭。几千年前的荷马绝对没有想到,他在《伊利亚特》中创造的木马,竟然变成了一匹焕发魅力无穷的神马,激活着人类的灵魂,天使与魔鬼纠缠不休。

在鲁格.肇嘉的《父性》中,“乔德一家的旅行”那一章的故事中似乎重复着特洛伊的故事。只是“主角不再是王子,而是普通人。特洛伊领土变成了美国中南部平原的一块土地。特洛伊被希腊人围困,这些土地被银行吞并。保垒不是被机敏的尤利西斯的算计攻破的,而是被匿名的精算表格攻破的。木马变成了铁制拖拉机,这是专门用来纪念智慧女神密涅瓦的工艺。虽然也有勇敢的人拿起武器反抗,但招来的是不可思议的惩罚,就像击倒拉奥孔的神的责备。”

而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木马赢家》中,小男孩保罗为了获得母爱,填补妈妈对金钱的欲望,骑上了神奇而幸运的木马。每次骑木马到疯狂状态时,就能准确预测赛马的结果,最后一次预测后从马背上摔落身亡。这匹木马,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社会里,亲情沦丧,母子关系异化的象征,它变成了小男孩母亲情结的化身,妈妈爱的不是他,而是他通过木马带来的财富。木马既帮了他,也毁了他,既是奥德修斯的灵感与创造,也是特洛伊的毁灭。

但在大部分文学作品中,木马让人们最先联想到的还是童年的记忆。单个木马,小孩坐在上面,模仿着骏马奔驰的感觉,一种游戏,满足儿童欢快的愿望。又或者,旋转木马,伴着音乐盒,在游乐场一圈一圈飞奔,不仅孩童,有时候是父母一起坐在马背上嘻戏,小孩乐此不疲,那是亲子之间通过游戏建立起情感的连接。还有些情侣一对对,一起坐在木马上,或是分开坐,一前一后,又或隔开更远,不同方位,按圆形的轨道追逐着,脸上洋溢着欢乐。

大部分文学记录,描述的都是木马带来的欢乐、童趣,妈妈般的滋养。就像一千零一夜的童话《乌木马的故事》,在睡前故事里带你去翱翔。在王菲的《旋木》里畅想:“旋转的木马没有翅膀,但却能够带着你到处飞翔。”

但是,也有人认为旋转木马,这个让人看起来很幸福的游戏,却也隐含着追逐和等待,永远无法触及的距离。因为木马本身不会动,坐在木马上的人只能根据游戏规则一圈一圈周而复始地旋转,永远只能看到彼此的身影,怎么也无法触及。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你只有打破规则,从木马上下来,主动去接触,才有可能创造新的可能。

而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约翰认为霍尔顿像佛教中的菩萨,到凡间帮助别人免受轮回之苦,是一个无私的拯救者,如同佛陀一样思考年老、疾病、死亡等,最后菲比乘坐的旋转木马便象征着生死的轮回。

文学中的木马,多姿多彩,魔幻百出,可终是一块铜板的两个面,有惊喜与欢乐,也有伤痛与毁灭。


03 网络的木马

木马病毒

不管是在爱琴海银色沙滩上,古特洛伊的城堡内,又或者在儿童的游乐场中,还是在文学家的各大作品中,木马都以那可爱的无害的憨憨的面容矗立在你面前。或高大、或矮小、或闪着金光、或镶着霓虹,或在文字中闪现,在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个个有形的木马,但在网络世界里,它却隐于无形中,造成电脑程序的崩溃,那就是电脑木马病毒

一经潜入、后患无穷,这样的黑客程序的名称,就源自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源自于奥德修斯的妙计“木马”。

木马病毒具有欺骗性、隐蔽性、非授权性的特点。据说它是一种后门程序,也就是说它进去了,却是你自己把它请进去的。就像特洛伊士兵那样,把城墙拆掉部分,用几根巨大的木棍垫在底下,模拟滚轴,费了好大的力气把它请进自己的神庙。电脑木马也是如此,在特定的后门进入,然后就随心所欲地摆弄你的电脑了。在城内杀人放火,据为己有。


元宇宙

在今年3月,元宇宙概念第一股罗布乐思(Roblox)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5月,Facebook表示将在5年内转型成一家元宇宙公司;8月,字节跳动斥巨资收购VR创业公司Pico……,元宇宙无疑成为了科技领域最火爆的概念之一。

资本的欲望永无止尽,这似乎是一匹看不见的巨大木马

什么叫元宇宙?

元宇宙的概念缘自于史蒂文森的《雪崩》。据说他在书中描述了一个荒诞的赛博朋克世界,用以来警示人们注意资本主义与无管控的科技进步带来的危害,可书中对虚拟社会的构想也为大家打开了想象力的大门。Facebook的创始人便借用“元宇宙”三个字,命名自己的公司。

元宇宙,就是这些互联网精英们想全力打造的这样一个世界,与现实世界平行,我们可以戴着不同的面具,在数字世界中交友嬉游、工作娱乐。与现实世界无异,全然地投入其中,只不过我将分裂为一个现实的物质的我,和另一个虚拟的数字的我。

我想到了咨询当中的来访者,正因为父母的唠叨和控制,老师的要求和鞭策,社会的竞争与追赶,还有各种现实环境的嘈杂与变幻,他们抑郁了,焦虑了。干脆逃到手机游戏中,逃到二次元的虚拟世界里。在那里披上盔甲,换上超人的服装,变身不同的角色,在网络里乐此不疲,希望不要回到现实。如果手机被没收了,他们便逃到想象的世界里,完全活在幻想当中,有些甚至分不清现实,精神分裂了。这是我们人的一种本能,保护自我免受强大压力的本能,逃到一个更为舒适的空间,也因此造成了分裂。


可如今,“元宇宙”披上资本的外衣,家长们便忘记了当年是如何把小孩送去各种机构戒网瘾,自己却沉醉其中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仿佛再现了特洛伊人围着木马欢唱的场景,这是一匹看不见的木马

心理专家曾奇峰写过一本书《幻想即现实》,讲的就是我们如何去理解和驾驭我们的幻想世界。正因为我们是一个有现实检验能力的人,才分得清何为幻想,何为现实,如何更好地平衡和适应内外世界。

现在,元宇宙如此被广泛热议与推崇,被资本裹挟着急速发展,无法不担忧,将来若长时间呆在那个世界,依赖那个世界,我们还能回到现实吗?还能认得出身边的活生生的父母和朋友吗?这会不会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一种逃遁?

记得《三体》的开篇便是一系列高级知识分子的死亡追踪案例。他们白天是教授,是科学家,晚上戴上VR镜,穿上VR套装,完全沉迷于另一个世界的游戏中,随之自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崩塌,一个一个自杀身亡。

科技让我们变得便利的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的大脑结构。元宇宙,在象征层面,就像潜意识中神送来的一个礼物,一匹巨大的木马,在人们欢欣鼓舞下,悄无声息地入侵到我们的心脏。

当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以其便捷、高效、高能的超人形象站在我们面前,面露着温和的可爱的笑容时,是否,也像特洛伊木马一样,隐藏着不可估量的毁灭性的能量,正在侵蚀着我们的大脑和内心?我们如何识别这匹巨大的木马,合理利用它积极的一面,随时注意平衡它消极毁灭的一面呢?

后记

木马长老看着自己的子子孙孙日益壮大,浩浩荡荡,繁衍得面目全非了,它的内心说不出的复杂。它突然觉得累了,想要去循祖认宗。

一天晚上,它做了一个梦,梦中想去寻求答案:我到底是马科的,由生理进化来的,还是只是一个精神的象征,一个父亲制作的玩偶而已?

它找到战场的战马,赌场的赛马,还有草原上的野马,还有马窖里待宰的马,它们都摇摇尾巴表示不认识,因为嗅不到一点点马的味道,于是,建议它去问问远古的祖先。

木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源头的古马,它也不说话,哼哧哼哧地往前走,径直走到一个山洞前才停下。木马走进的山洞,只见石壁上画着各种各样的马的形状。木马看得出神,有匹马飞入了它的大脑,把整个进化过程重新刻划了一遍。

最后,古马说话了:“你不属于马科,你没有肉身,你只不过借用了我们的原型,你是一个象征性的精神的存在。你源自于我们的形式,却又超越这形式,从精神上来说,你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原型意象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影评|《特洛伊木马屠城》之木马意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