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事物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吗?丨休谟问题的前世今生及其解决可能


足球场上,一群孩子玩的正嗨。分成红蓝两队的双方,你争我抢,激烈的攻防着。

突然,红队的小刚虚晃一脚,突破了对方的拦截。他抓住这个时机,一脚大力抽射,皮球直奔球门而去。

胜利在望,红队甚至都准备击掌庆贺了。

然而,皮球却以一个优美的弧度,越过了球门上方,径直朝着场外的老李家飞去......


原因了吗?你没有,那你怎么能说是我弄坏的呢?我为什么要赔偿你?

如果,休谟在这真的这么说的话,他肯定会遭到一顿暴打。

虽然,老李依然回答不上来休谟的诘问,可几十年的人生阅历告诉他:皮球把玻璃震碎了这件事,是毫无疑问的!

那么,皮球把玻璃震碎了这个结论,真的对吗?真的不对吗?

明明感觉很正常的一件事,为什么就被怼的哑口无言了呢?

问题到底出在了那里......


大卫.休谟:18世纪英国著名的经验论哲学家,彻底的怀疑论者。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提出了著名的“休谟问题”。

“休谟问题”,简单说就是:从“事实命题”能否推出“价值命题”,或者说从“是”能否推出“应该”。它是休谟在其《人性论》中所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在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我们同样可以说:我们只是看到了皮球和玻璃发生了接触和之后玻璃碎了这两个独立的“事实”,我们不能由这两个独立的“事实”推出皮球和玻璃发生了接触是之后玻璃碎了的原因这一“价值命题”。二者之间没有必然性,只有归纳意义上的或然性。它只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性联想而已。

这种和常识相违背的看法,实在让人无法忍受,但又不知如何反驳!

那么,休谟又是如何产生这样的一种想法的呢?

下面,让我们从休谟问题诞生的时代背景来说起。

休谟所处的18世纪,是英国的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牛顿经典力学,微积分等在工业上的成功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工业上的巨大成功,让中世纪以来,基于神权的唯心主义思想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崛起。

当时,人们意识到知识不过是客观物体的反应而已,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人们若非发狂,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当求之于感官 ——培根

在这种经验论的认识中,最著名的就是洛克的“白板说”。

洛克的“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如同一张白纸,人的一切知识都是外部事物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而已,都来源于感官经验。

这种经验论的思想,到了休谟那里更进一步,直接把哲学推向了彻底的怀疑论。

在休谟的认知中,凡是不能被人类感知经验到的,都是值得怀疑的,都是不可靠的。而只有那些能被人类感知经验到的,才能称之为知识。

在这里,休谟提出了他著名的因果问题: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的双方,不过是空间上的彼此接近和时间上的前后相继,仅此而已。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在因果关系的整个事件中,感知经验到任何其他的东西,而无法感知到的东西是不可靠的。

由此,休谟得出结论:因果关系只是人们对于多次重复出现的前后事件的一种习惯性联想而已。不具有真理意义上的必然性,只具有归纳意义上的或然性。

在休谟的认知中,之前人类所掌握的一切知识,都成了可以怀疑,而且必须被怀疑的东西。

这种想法一旦蔓延开来,便具有了摧毁一切的能力!由此,因果诘问在哲学界掀起了滔天巨浪,各种论战铺天盖地而来。

而这其中,最先起来应战的便是康德。


康德对休谟诘问的态度

对于休谟的问题,首先康德同意其关于人类一切知识来源于感性经验的说法。但同时,康德指出:人类的认知不但要与客观经验相符合,而且客观经验也要与人类自身所固有的先天认知结构相符合。客观经验必须被纳入到人类的先天认知结构中,才能被我们理解。

而因果关系是我们先天范畴结构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我们在认知前后相继的两个事件时,是把它们纳入了我们的因果范畴中,形成了知性知识,然后把它们组织成了一个知识的体系。

故而,一如休谟所说,我们不能在外部经验到因果本身,因为它是人类自身所固有的知性范畴,是人类将其赋予到前后相继的两个事件中的。而人类,也就是这样来认识客观世界的。而且,这一归纳意义上的认知也没有出现过错误。

在这里康德绕了一个弯子:没有把证明休谟对因果联系的怀疑,作为论证的起点,而是把因果的先验存在作为客观要与主观相符合的普遍必然性来证明。至于前后相继的两个事件,本身之间是否客观存在着因果联系,那不是康德所关心的问题。

所以实际上,康德并没有反驳倒休谟的诘问。在其认知中,因果联系客观上,同样只具有归纳意义上的或然性,而不具有真理意义上的必然性。很显然,康德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休谟之问。

马克思对休谟诘问的再解决


对于休谟问题,马克思认为不能从问题自身的角度来解决,只有从实践的角度,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马克思说,人类把自身从客观世界掌握的知识,应用于了改造客观世界的,大规模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应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而这种巨大的成功,反过来证明了,基于因果联系的知识的正确性。

所以马克思说,只有实践才能证明两个事物之间客观存在着因果联系。

但同样,这种正确性也仅仅只是基于,大规模生产实践活动的归纳法意义上的正确性,同样不具有真理意义上的必然性。我们只能说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应该是正确的,却不能说这种联系是必然正确的。

它也只是说明,在之前的大量实践中,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都是正确的。但,却不能说明,在之后的工业实践中,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依然有效。

故而,马克思同样未能解决休谟的诘问。

历史上,还有很多人都对休谟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但无一例外的,全部以失败告终。

休谟之问真的无解吗?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其实,这个问题或许根本就是无解的。因为在它里面蕴藏着一个,我们之前从未发现的奥秘:那就是人类的感知方式。

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是以一个个独立的单元的方式进行的。大到我们的地球,小到原子甚至夸克,无一例外。


无论在哪个层面,两个独立单元的相互作用,我们所能看到的,永远只是这两个独立单元的“各自变化”。永远看不到一方的变化,是由另一方引起的原因本身。

所以,在人类的感性直观中,永远得不到关于双方因果联系的任何知识。

这种联系,也只会是人类基于多次重复的经验的归纳式的综合联想而已,永远都不会具有必然性。

所以,只要人类对外部事物的感知方式,是以独立的粒子单元的方式存在,休谟问题就是无解的。这是人类的感知方式,在认知客观世界上的固有缺陷。

只有打破这种独立的粒子单元感知方式,休谟问题才能得到解决。

但,那可能吗?!

图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