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上智部•远尤卷•085程颢毕仲游•党争危害大

原文

神宗升遐,会程颢以檄至府。举哀既罢,留守韩康公之子宗师,问:“朝廷之事如何?”曰:“司马君实、吕晦叔作相矣!”又问:“果作相,当如何?”曰:“当与元丰大臣同,若先分党与,他日可忧。”韩曰:“何忧?”曰:“元丰大臣皆嗜利者,使自变其已甚害民之法,[边批:必使自变,乃不可复变。]则善矣。不然,衣冠之祸未艾也。君实忠直,难与议,晦叔解事,恐力不足耳。”已而皆验。

[冯述评]

建中初[冯注:徽宗年号],江公望为左司谏,上言:“神考与元祐[冯注:哲宗初号]诸臣,非有斩祛、射钩之隙也,先帝信仇人黜之。陛下若立元祐为名,必有元丰[冯注:神宗改元]、绍圣[冯注:哲宗改元]为之对,有对则争兴,争兴则党复立矣。”

司马光为政,反王安石所为。毕仲游予之书曰:“昔安石以兴作之说动先帝,而患财之不足也。故凡政之可以得民财者,无不用。盖散青苗、置市易、敛役钱、变盐法者,事也;而欲兴作患不足者,情出。[边批:此弊必穷其源而后可救。]未能杜其兴作之情,而徒欲禁其散敛变置之事,是以百说而百不行。今遂废青苗、罢市易、蠲役钱、去盐法,凡号为利而伤民者,一扫而更之。则向来用事于新法者,必不喜矣;不喜之人,必不但曰‘青苗不可废,市易不可罢,役钱不可蠲,盐法不可去’,必操不足之情,言不足之事,以动上意。虽致石人而使听之,犹将动也。如是,则废者可复散,罢者可复置,蠲者可复敛,去者可复存矣。为今之策,当大举天下之计,深明出入之数,以诸路所积之钱粟,一归地官,使经费可支二十年之用。数年之间,又将十倍于今日。使天子晓然知天下之余于财也。则不足之论不得陈于前,而后新法始可永罢而不行。昔安石之居位也,中外莫非其人,故其法能行。今欲救前日之弊,而左右待职司使者,约十有七八皆安石之徒。虽起二三旧臣,用六七君子,然累百之中存其十数,乌在其势之可为也?势未可为而欲为之,则青苗虽废将复散,况未废乎?市易、役钱、盐法亦莫不然。以此救前日之弊,如人久病而少间,其父子兄弟喜见颜色而未敢贺者,以其病之犹在也。”光得书耸然,竟如其虑。

译文

宋神宗去世时,程颢正好送公文到郡府。

哀悼完毕,留守韩绛的儿子韩宗师,向他问起朝廷的事。

程颢说:“司马光、吕公著将要做宰相了。”

韩又问:“如果他们真的做了宰相,会有什么影响?”

程颢说:“大概和元丰时期的大臣一样吧!如果先区分党派,将来就令人十分忧虑了。”

韩说:“有什么忧虑?”

程颢说:“元丰时期的大臣都追求眼前利益,假使他们自己能改变那些残害百姓的法令,那自然很好。不然的话,党派斗争的祸害也许会没完没了。司马光为人忠诚正直,但很难商量事情;吕公著为人练达世事,但恐怕能力不够。”

不久以后,这些话全都应验了。

[冯评译文]

徽宗建中初年,江公望任左司谏,他上奏道:“神宗与哲宗元祐时期的臣子之间并没有深仇大恨,但哲宗却当做仇人似的罢黜他们,陛下(徽宗)如果任用元祐时期的臣子,一定有元丰时期和哲宗绍圣时期的臣子出来作对,一作对就有纷争,一产生纷争,党派之争又将出现了。”

司马光为政,全面推翻王安石的变法措施。

毕仲游写信给司马光说:“从前王安石的改革理论所以能说动先帝,局势因为皇帝担心财政不充裕。所以凡是可以取得民财的行政措施无不采用。其实散发青苗、设置市易、收助役钱、变更盐法,只不过是事务的推行而已,而想有所作为,担心财政不足,却也是人之常情。[冯注:凡弊必穷其源,而后可救。]不能驳倒改革的思想基础,而只是去禁止改革的措施,怎么说也行不通的。

现在已经废除青苗、停办市易、取消役钱、废止盐法了。

凡是声称为求利而伤害百姓的事,一概废除变更。那么以前任用来推行新法的人,一定不高兴。不高兴的人一定不只说青苗不可废除’市易不可停办’役钱不可除去’盐法不可废止,一定不是只在口头说说,二且思想上一定持有财政不足的观点,谈论财政不足的实际情形,去动摇皇上的心意。

因此,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来也可以使它听从,还会被感动。

如此,则现在废除停办的各种新法都可能再恢复办理。

当今之计,应当尽量为天下人着想,明白收入支出的数目,以各路所累积的钱和粮食,全数归于地方官府,使他们的经费可以使用二十年。几年之后,又将十倍于现在。

使天子明白天下财物的充裕,那么不足的论调就无法在皇上面前胡乱提起,然后新法才可能永久废除。

从前王安石居于相位,朝廷内外没有不是他的人,所以他的新法能够推行。

现在想找出以前的弊病,而皇上左右侍从官吏,十之七八都是王安石一派的人。如此,虽然起用二三个旧臣,六七个君子,然而每百人之中,这种人只占十来个,这个势力还有什么可为的呢?

明明力量不可为却要勉强去做,那么青苗法虽然废止也将再兴办起来,何况还没有废除呢?市易、役钱、盐法,没有一件不是这样。

用这种方法来补救以往的弊病,就像一个久病稍愈的病人,他的父子兄弟都喜形于色,却不敢恭贺他,因为他的病还在。”

司马光接到这封信,非常惊骇,但后来事态的发展还是被毕仲游料中了。

程颢(hao,四声,号),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理学的奠基者,“洛学”的代表人物,封豫国公。和弟弟程颐并称为“二程”,同为理学奠基者,后被朱熹继承发展,称为“程朱学派”。

司马君实,即司马光,字君实。以前讲过,不多赘述。

吕晦叔,即吕公著,字晦叔,北宋官员,吕夷简的儿子,追封申国公。哲宗题字“纯诚厚德”。

徽宗,宋徽宗赵佶,宋朝第八位皇帝。“最差皇帝”的有力竞争者之一,“靖康之耻”的主要负责人。被金人俘虏,后死于北方(大快人心)。不过艺术成就颇高,自创“瘦金体”。

元祐,宋哲宗的第一个年号,共用了九年。由于元祐年间为旧党执政,所以,元祐又代指旧党成员。

江公望,北宋官员。被司马光所赏识。

斩祛(qu,一声,区)、射钩,两个典故。斩祛,是晋文公重耳被晋献公派出的太监杀手勃鞮(di,一声,低)追杀,重耳翻墙跑路,被勃鞮斩其祛(即衣服的下摆)。射钩,说的是齐桓公小白被管仲射中衣带。

毕仲游,北宋大臣,为官精明干练,但受党争牵连,仕途坎坷。

我们以前讲过王安石变法。

貌似没讲过党争。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除了神宗,都属于新党。反对变法的,以高滔滔高太后,司马光等人为首的都是旧党。

他们之间的斗争基本上都秉承着“对人不对事”,就像陈灏说的那样先分新党旧党,而不是先评价变法是否值得变。

司马光确实是个君子,但是,并没有什么用。

北宋末期的严重内耗,为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扫描二维码

关注我们

微信号 : zhinangzhinang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囊•上智部•远尤卷•085程颢毕仲游•党争危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