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篇共38节,其要义是以深入浅出,引经据典的方式详解王羲之系统笔法精要。其中第38节做课程总结,另37节从几个方面全面讲述书法笔法技法。顾本文以此分书法导论,笔墨识用,执笔运腕,九用 永字八法。笔法篇黄先生追本溯源,从历代书法大家之书法心得与理论文献入手。全面解析王羲之系统笔法玄妙。是为1级课程。旨在书法理论入门,基本笔法要做到心中有数,笔法篇,能够达到熟练运用九用以及永字八法写出永字为终。
书法导论
本段主要包含黄先生1级课程中的前7节,是其概要。导论之目的在于认识书法,大致了解书法之意。要区别与练字写字。一些重要的观点以及见解,我会加粗精练引用之。
开篇之意:
常人喜爱学习书法,往往不得要领,成功比例不大,是何原因?
常人练书,常以临帖为始,却不甚清楚书法之“法”。不通法,书何以成。
书法牵扯到很多方面的知识,不了解这些书法知识,进步难矣。学书法要先搞清楚什么是书法
三种体的意义
中国汉字的体有很多,书法有篆书,隶书,草书,行书,真书。又有欧体,褚体,颜体,柳体...初学者往往无从下手.
- 三种体指郭绍虞教授<从书法中窥测字体的演变>一文中提出的就汉字论字体分类的观点,其将字体分为三类:
- 文字的形体 = 字体
指字形的结构特点.有相同字体结构特点的字,称之为字体,如篆字,隶字,草字,简体字等.
字体的演变,大致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个阶段:
篆字属古文字,自汉代改用隶字之后一直沿用至今.正楷字也属今隶.这里强调的数字体的结构特点.结构特点不同才称之为不同字.(汉代书法家造隶法,由篆转隶是古文字向今文字的转变)
与正体相对是手写体:
(草字是有严密的系统与结构特点的手写体,随手乱写不是草字.草字有章法)
- 书写的字体 = 书体
指在书写中产生的不同体式.书体不是从字体的结构特点出发,而是就书写特点而言的.字体产生之后,书写的时间长了,由工具,用途,写字的人不同,就自然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体式.是为书体.一种书体可能产生十数种书体.
书体与手写体不同,普通手写体没有规则,书体是特意创作的.
秦书八体与新莽六体
// 大篆即籀文,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整理,做籀文十五篇,已经失传,石鼓文为秦时期刻制于石鼓之上,属籀文体系,战国时期,秦用籀文,其他国用古文.文字不统一.
// 秦始皇统一天下,废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小篆简化大篆,整齐划一.李斯做小篆,刻石峄山上
// 隶书,隶人(有罪之人)抄写之体,为程邈整理,隶书秦代用于公文抄写,到汉代成为正式文字.
// 汉代王莽时期政府规定所用六中书体,大致相同
汉代除了以上六种书体之外,还有两种重要的手写体,即草书与行书
//汉代草书又称之为章草,草书是指有系统有规则的草书,不是随手乱写的草书.
// 行书,开始时签名画押所用,又称为行押书,图为李柏文书,是东晋成帝时期的作品,与王羲之同期.
// 真书是汉末年间产生的.代表人物是钟繇
- 书法家的字体=书风
书法家的字体不是考察字形的结构,也不是书写的特点.而是指书法家的风格,书风.如欧体,颜体,等.同一种字体或书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个人风格.
一种字体可以写出很多书体,书体是字体的衍生,使字体形态多样化.而一种书体由不同的人去写,又有不同的面貌,这就是风格.书风是人性的表达,风格即人,人人不同.
// 行书是一种书体,王羲之兰亭序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多有临写,不同人临写可以发现各有面貌.无一相同.
同一种书体,写出来各有风格,书风即个性之表达,即书写之人个性各不相同.书风是体现作者个性风格的.
字体产生书体,书体由不同人写又有不同面貌,即给书法创作无限的可能.
// 三体之意在于讲解中国汉字发展至今的一些基本知识,至此,你应当对中国字体发展以及三种字体之不同含义有所了解,以及篆,隶,草,行,真五大书体的发展历程及其关系.来源久矣,至今未断.并且最后你应当知道,书法家之追求应当是书风.三体与书法也有重要关系,搞清楚三体之意,其后理解书法,就简单多了.
什么是书法
黄先生承上启下,通过对字体的分类讲解了三种体的意义,又以三种体之于书法之关系,从创作目的,创作手法,创作结果三个角度来阐述其各自与书法之关系,逻辑严明,理论清晰.
- 字体与书法
-
创作目的: 记录语言,为了沟通和保存.
-
创作手法: 以篆字的创作手法通常指六书,前四为造字,后二为用字.隶字用隶定或隶变的方法得到.
字体创造的结果: 规定了字形结构以供书写.
-
字体的创作目的是沟通和保存,结果是规定字形结构以供书写,那么字体算书法吗.不算.字体只供书写,写字只是写出字形结构,以供沟通保存.不是书法,从古至今,大多数人写字只是写一个字形,达不到美观的标准.
书写只是表达字义,只解决字形结构对不对的问题.所以书写某一种字体,并不是书法.
普通手写体没有法,只是写字,只起到表达字义的作用.不是书法.学书法的人,个个会写字,那么为什么还要来学书法呢?
因为他们都知道"会写字"和"会书法是两件事情."
- 书体与书法
书写的字体就是书体,那么书体是不是书法呢. ?-
创作目的:实用性,功利性.
-
创作手法: 加工字形点画,字体是创造字形,书体是加工字形,造字是从无到有,加工是对既有的字形变动或者美化.
-
至东汉末,汉灵帝提倡,使这种加工美化外形的方法,发展出很多书体.<古今篆隶文体>就记录了52种.
这种作品,其实都是美术字.唐孙过庭书谱有言,指这类书体的巧妙只是美术,写这些美术字的人没有书法功夫.既然跟书法不是一回事,就不谈论这些了,不承认这些是书法.
-
书体创作的结果: 丰富了字体的表现形式.
书体没有改变文字的基本结构,不影响字义,只是丰富了字体的表现形式.书体初创,目的是主人沦,为教化.是实用性,功利性的书写.属于工艺美术.后来书法淘汰了装饰性的美术字,只留下自然书写的书体.
就字体而言正草隶篆四体,书体而言真书与行书相近,所以有时称四体,有时又称五体.
- 书法家的字体与书法
书法家的字体是指书法家的个人风格,是表达自己的个性的.当字形显示出个性的时候,字形就形成了一个"像".
-
创作目的:表达个性
意在笔先,意是根本,先于像的,是先天的,字像后于意,所以是后天的,这就是书法之用.即创造字像以表达心中之意.书法这个像,就是一个人各方面的表达,字如其人.
形象二字含义是不同的,形指外表,外貌,如果把一个人的内涵,气质,学识,涵养,性格寄托与形,那就是一个像了.人的外貌好不好看,是天生的,但一个人的像好不好,取决于他的修养.
字也一样,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个性,性格,涵养寄托于字形,那就形成了一个字像.字形只表达字义,字像表达个性,抒发心中之意. 正因为有了字像,因此产生了书法艺术
如此,字像与字义就开始分离了,一个字,其字义可以是不好看,不美.但字像可以是美的.
个人的神采使字形成为字像,真正懂书法的人,只看字像,反而不留意字形.就纯粹的书法,写什么文字内容都可以,因为它表达的不是字义,而是作者的个性.
-
书法创作手法: 运用技法
书法创作关键在于创造字像,表达作者情性,喜怒哀乐.没有个性色彩的,字就是死字.
在书写中,字形表达字义,字义供阅读,文学作品就是用字义表达的
在书法中,字形转化为字像,字像表达个人情性,以供欣赏和品位
现在我们可以尝试回答什么是书法了,通过书写,创造字像,以表达个性,这就是书法.也是书法家之追求.
用毛笔写字是毛笔字,不是书法.写真草隶篆就是书法吗,也不是,秦朝人都写小篆,汉朝人都写隶书,晋唐以后都写真书.书法不是(或者说不仅仅是)写出漂亮的字.更重要的是写出活的字.创造字像,把自己的生命寄托于字像.照相能够照出一个人的外形,书法能够留下你的内心.
//练出一手漂亮的字容易,但要创造字像则难.本段黄先生从字形到字像,向我们表达了书法家之追求,书法之于写字的根本不同,学书法,应当求创造字像,表达个性.而不单单是练得一手好字.
从笔法入手
- 笔法之于书法的关系
古人言字如其人,普通人写字也能表达个性,那为什么不能称之为书法呢.黄老以唱歌喻之,普通人也会唱歌,但不是人人都是歌唱家.普通人唱歌是自然表达,没有技巧的真情流露.歌唱家都是经过系统的训练,掌握技法,所以唱歌比普通人好听.书法也是如此.
// 表达个性的方式有两种:
自然表达与艺术表达.自然表达是天性使然,无需教.但自然表达是低层次的,达不到艺术的境地.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没有掌握书法技巧的人,字如其人只是天性的流露.当有些人掌握了技法之后,个性的表达就上升到艺术的层次了,个性的表达就更深入,更细致,更动人了.
李柏和王羲之同时,但李柏没有掌握书法的技法,虽然也是用毛笔写行书,表达了自己的个性,但与王羲之一比,就差的太远了.写字和书法的分野,就在于有没有掌握技法
// 学习书法,必须先从笔法入手,笔法是书法的基本技法.表达个性,要想表达的好,用笔之技法尤为关键.首先就要掌握笔法.古人也是如此,黄老后面引用诸多历代书法大家的言论,无不指出学习书法,掌握笔法是最基本的第一步,笔法之密令历代书法大家趋之若鹜,求之不得.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所以笔法之于书法的关系即笔法是学习书法第一步.学书法,必先从笔法入手.笔法是书法最基本的技法.无论是写真行草隶篆哪一体,都要先学习笔法,毛笔都用不好,写哪一体都写不好.所谓书法,就是强调书写有法,笔法是书法的根本.
- 笔法之统一规范
学书法应当先求笔法,那么笔法有没有统一的规范,还是各不相同,各家各持己见呢.书法笔法是有统一规范的,笔乃工具也,历代书法大家,无论作何书法,笔几乎没有改变,用笔讲的就是工具的使用方法,工具都没有改变,那么使用工具的方法自然是不会变的.
笔法千古不易,用笔的方法从古至今都是一致的,学会了笔法,就掌握了关键,什么书体都能写,一个是结字,结字是书法另一重要的技法,但结字是主观的,依各家个性不同,各时代审美不同而有差异.就个别书法家而言,个人用笔方法各有偏重,各有特点,但还是要符合规范.笔法本身是讲共性的,共性就是用笔规范.大家都要遵守.
具体运用是讲个性的,个性发挥不能脱离规范.
- 王羲之笔法典范
// 现在我们虽然是用正楷字,实际上正楷字在唐代也叫今隶,也是隶书一个系统的.前面我们知道字体实际上只分为两个阶段,古文字篆书,今文字以隶书为代表.只是历代书法大家运用技法形成不同的书体.草书和楷书,都是从隶书中演化而来的,尤其在技法上也是隶法的各种变化.
唐朝人认为笔法就是指真行草书之笔法,又称为楷法. 和篆隶相对.而从篆隶转化为真行草之法,里面的关键认为就是王羲之.
笔法,从王羲之始,就完成了从隶书到真行草书的变化.
// 真行草书的产生都是在隶书时期的,可以说是隶书的演化,王羲之成功的把隶法运用到真行草书之中.使其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枢纽性的人物.所以其笔法可称之为典范.学书法,就应当了解,学习王羲之体系下的笔法.
王羲之体系的笔法
- 什么造就了王羲之
王羲之是公认的书圣,学书法避不开王羲之,就像研究儒学避不开孔子一样.
// 什么造就了王羲之,一个人的成功无非就是内因外因,自己的个性,才华,学识.外因就是时代背景.王羲之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王羲之时代的特点是两个肯定:
一是对人个性的肯定.肯定个性,对艺术的发展有极大的意义.
一是对艺术本身的价值肯定
到现代还有部分人认为艺术无用,不创造gdp,实际上魏晋时期就有肯定的答复,艺术是培养一个人的品位,提高人的审美,不懂审美就是俗人,品位好就是雅人,产品没有艺术的因素就是低俗品,进不了高级市场.学习艺术是美育,美育是人生不可缺少的
// 黄先生就王羲之的成就分析了魏晋时期的思想解放,以及对艺术,美育的探讨,魏晋以前称之为功利艺术,魏晋以后称之为自觉艺术.就其所言,旨在说明魏晋时期的时代之风,玄学的兴起与精神解放,晋人对个性价值的肯定,以及对艺术价值的肯定造就了书法艺术.书法艺术对于个性的表达式那个时期最恰当的,最适用的手段,所以其书法艺术的发展也是空前绝后的.王羲之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下造就的,其及其富有个性,其书法作品中亦可窥见一二.
汉字发展的三个阶段, 字体从造字开始就有了,有了文字就有了书写,一直延续到今天,书体的产生主要集中在秦汉时期,这是功利性的艺术,魏晋时期,书法才达到自觉,书法家努力创造书风,表达个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伟大的艺术家,王羲之.王羲之就是从书体向书风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
- 王羲之的继承与创造
汉末魏晋时期,书法还在隶书的巨大影响之下.当时最出名的书法家有两位,一是写草书的张芝.另一个是钟繇,最出名的是章程书(真书,楷书).
// 王羲之有两个老师,幼年书法老师是卫夫人.卫家出过很多有名的书法家,他们很熟悉钟繇与张芝的笔法.曾经创造过一种新体,藁草.
王羲之另外一个老师就是叔父王廙,王廙当时有人称其书画第一.王廙也是传钟繇之法.两相比对,确实十分相似.王廙也写草书,熟悉张芝的草法.对比
王廙也写草书,熟悉张芝的草法.对比之下,十分相似.
由此,我们知道王羲之的书法来源是继承张芝,钟繇,卫氏这些书法家族的传统.但是他的老师王廙,卫氏都没有脱离钟繇,张芝的体系,没有创造新体.钟繇,张芝专一,王羲之取其法,兼之,真草都好.两种书体的优点集中一身,这就是王羲之的优势.
// 王羲之与其堂兄弟都努力改变古形,创造新体,但王洽在创造新体上面远不如王羲之,不大成功.一直取法钟繇,张芝.
张芝的草书,钟繇的真书,都带有浓烈的隶书痕迹,历史上称之为古质,.王僧虔就说其字形是古形,王羲之变为今妍,风格妍丽,变为今体.这就是王羲之的创造.
比较就可看出,钟繇的字形较扁,隶书的意味很浓.王羲之的字形方正,风格秀逸,这种书体大受欢迎,流行到现在近一千八百年.成为书法史上最大的流派,不可撼动.
- 王羲之的笔法溯源
王羲之的笔法传下来了吗.智永之前是家族传授,智永之后是师徒传授.
王孝宾,王法极都出家当了和尚.智永是第七代孙,自此之前,王羲之笔法都是家族传授,没有外传的.这个时期王家笔法是没有公开的,有几篇托名王羲之的文章,如笔阵图,都是靠不住的.只知道王羲之的名作兰亭序,传到智永手中,后被酷爱王羲之的唐太宗拿去了.智永是王羲之第七代孙,本身也是杰出的书法家.光真草千字文就写了八百本.
智永当了和尚,我们知道其是王羲之7代孙,本身也是书法大家,显然其是得到笔法真传的,那智永有没有传授他人呢,是有的,智永有几位学生,历史上是有多种记录的.
其言张旭是知道王家笔法的,并且知道自智永始传虞世南,虞世南传陆柬之,陆柬之传其子陆彦远,陆彦远是张旭的堂舅,张旭遂得王家之法!
这几个人都知道王羲之笔法的秘密,结果都成了书法大家.之于张旭,弟子非常之多.可以说是唐代最大的书法教育家.以下简示之.
自此张旭将王家笔法传授,意义重大,形成了王羲之系统.韩方明是日本空海来华学习书法的老师,后来空海回国后成为了日本的王羲之.这说明韩方明是知道王家笔法的秘密的.
- 谁做了记录
// 前面我们知道王羲之的笔法秘密并没失传,在智永之前是家族秘传,不传外人,在智永之后,开始师徒相授,至张旭开始广泛传授,形成王羲之系统,得其法者无一不是书法大家.
那么王羲之的笔法有没有被记录下来呢,黄老在笔法溯源后,对谱系内的人所有的文集进行了梳理,视图从中寻求王羲之笔法.追本溯源,有没有人记录下来,当然有,自张旭广传王法后,得其法者不少,自是有人记录下来的.就是韩方明,韩方明算起来是王羲之13代传人,先拜入徐夀门下,后改换门庭,投入崔邈门下,崔邈是唐代有名的书法家.
// 韩方明有文集授笔要说,是书法理论的重要文献之一.记录了张旭上课的内容,崔邈是传张旭笔法的,然世人很多也说传张旭笔法的,但他们都只得到两样东西,五执笔与永字八法.已下就没有听到过什么了.
这段话讲述了韩方明传崔邈笔法,问及永字八法从何时开始的,是从隶字之始,这里的隶字就是真书,真书开始的时候,就产生永字八法了,从后汉的崔子玉(崔瑗),经过钟繇,王羲之往下,一路传到智永,可见永字八法不是王羲之发明,在当时是一个比较公开的内容.到了张旭,发杨永字八法,演化了五势,还准备了九用.这两样东西,是张旭教崔邈等弟子的内容,也就是智永传下来的王羲之笔法的核心.所有的字都可以用这个方法写出来.书法的妙处,就是由这而形成的.
人们向张旭求笔法,一般人只得到公开的内容,五执笔与永字八法.一般人来求笔法,张旭也不能不教啊,于是就教怎么执笔,然后写一个永字,就叫你回家好好练,能成吗,不可能的.因为张旭另有不公开的内容,只传弟子.那就是五势和九用.一般人都不知道,这就是智永传下来的王羲之笔法核心.五执笔,韩方明授笔要说有记载,永字八法,一般人听过但不知道具体内容,至于五势和九用,旁人听都没听过,至此,成了王羲之笔法最大的秘密.有没有另外的人把它记录下来呢.
唐朝张怀瓘的玉堂禁经有记录,并且是唯一一篇完整记录永字八法,五势,以及九用的文章.张怀瓘是著名的书法理论家,留有很多重要的书法理论文献.玉堂禁经就是其一小文集,夹杂在其他文集之中.是书法理论,王羲之系统笔法的重要理论资料.王羲之笔法的秘密,就此解开.
由玉堂禁经入笔法探秘
- 书法三要素
// 玉堂禁经不仅记录了王羲之笔法的秘密,还讲到了书法的三要素.即第一用笔,指笔法,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缺一不可,即为未得.黄先生亦是由此出发,设计课程,三个要素分别对应三级书法基础课程.三者兼备,然后为书.笔法篇,就是从第一要素开始由玉堂禁经入手,探秘王羲之笔法玄妙.
- 用笔
第一要素即用笔,用笔即指的笔法,笔法主要包括两点,即执笔和用锋,我们已经知道公开的内容有五执笔,这在韩方明授笔要说有记载,不公开的九用,属于用笔之法,在玉堂禁经,由此组合成王羲之笔法全貌.
五执笔指唐人流行的五种执笔方法,但其中只有执管是正确执法,其他都是错误执法,不可以学.
九用是唐朝术语,其中只有两种是运笔动作,其余七种都是调峰动作.毛笔是软的,笔锋时常会散开,会扭起来,所以要一边写,一边调锋,调锋动作十分重要.调锋以后笔锋就顺了.
书法第一要素是用笔;用笔等于执笔+用锋.用笔调锋习惯称小圈.
- 识势
书法中的点画,是讲究姿态的,不能乱用.点画的姿态,取决于笔锋的走势.变化姿态,只要改变笔锋的走势就可以了.
// 黄老在这里讲了书法中的识势,由于书法是用毛笔写的,和硬笔不同,书法的运笔,尖峰都是藏在笔画之内的.看不见摸不着,如何分辨其尖峰的走势,是非常重要的,尖锋不同的走势,其造成的点画姿态也不同,是重要的书法表现手法.所以玉堂禁经书法三要素,第二就是识势,会用笔之后,还不行,还要知道怎么识势,张旭传王羲之笔法,公开的有五执笔和永字八法,不公开的有九用和五势,其中九用是用笔技法,五势就是识势技法.
永字八法讲述的就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八种单一笔势,书法中还有复合笔势.由单一笔势构成,用处非常大.五势就是讲解了五种最常用,最基本的复合笔势.称其为五势,五势又能发生变化,衍生众多其他复合笔势,受用无穷亦.
张旭传法中的五势
// 横竖组合,成为曲尺势.识势之后,方能用势,书法之于写字的不同就在于此,书法是靠笔势写就的,写字看的是字形结构.不会识势,就不会用势,不会用势,就无法做书法创作,只能临帖.只能算是练字,没有创造自己书风的可能性.
// 笔势可以简单的认为就是笔画,再书法中指的是尖峰的走势,有的时候走势是看的见的,有时是看不见的,行草书中笔势往往有牵丝,笔势比较清楚.真书则不同.
所谓识势就是懂得笔锋的走势.永字八法包括八个单一笔势.五势是复合笔势的例子,笔锋行走的路线,习惯称之为大圈.
- 裹束
用笔调锋是小圈,笔锋走势是大圈.裹束=小圈+大圈.
// 我们前面知道书法的三要素就是用笔,识势,裹束,用笔讲了九用,其中运笔动作只有两种,调锋动作有七种,并且知道了毛笔是软的,写字需要边写边调锋,调锋动作就是小圈,学会了用笔,还不能写字,还要识势,笔势就是笔锋的走势.书法创作其实就是笔势的组合,笔势就是指笔法的走势,而书法又是笔势的组合,那么我们就知道,用用笔的技法,将笔势写出来,组合在一起,就是书法中的成字了.也就是黄先生说的大圈加小圈+裹束,裹束其实就是指的组合.结合用笔的技法,以及识势.写一个字的时候,先想好笔锋的走势,其实就是要先取势,然后使用用笔的技法将其写出来,加上调锋的动作,就成字了.
阴符经"沉字"示例:
书写一个字的过程就可以简化为这三个步骤,先取势,再裹束.使用笔法将其写出.
智永真草千字文
在书法中,写字实际上就是写笔势,大圈以行笔,小圈以调锋.裹束就是大小圈的综合.初学书法者小圈难,深入者,大圈难.在掌握笔法后,就要下功夫研究笔势.
// 以上内容为黄老的笔法篇前6节内容,时长大概三个小时左右,简单的讲解了一下书法的由来,何为书法,以及初学者该如何入门,学习书法等问题,并且指出了王羲之系统下的笔法要义.显然,黄老是学王羲之系统的.其课程也当是以王羲之笔法为主.王羲之在书法史的地位,以及其笔法唯一记录的文章玉堂禁经都彰显其笔法学习的必然性.前面的小结只是简单概述,黄老还未深入讲解.
- 书法分多少级
// 黄老在笔法篇第7节,简单的介绍了下自己对于课程的分级,其双基的观点,根据玉堂禁经所言,书法三要素,视为基础课程.分三级.后有专题篆隶真行草五个专题课程,分别对应五种书体.中间加入一节格式课,讲解书法创作相关的注意事项.最后加入一节理论课,讲解书法理论,带读各个时代的书法大家,书法理论家的理论.
// 本段取笔法篇前七节,概以为主讲书法基础知识,入门,对于了解书法有帮助.顾分此一篇为书法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