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明亮不是么

广州白云机场

       机场等飞机的时候真是个可以写写东西最好的时间段,之前有一篇写了一半,放了好久也没去接着写,断断续续的写也是写,连贯不连贯也是相对,倒不如重开个头,写点别的心情。这一年的工作,前前后后错过了好几个可以边工作边玩耍的地方,最后终于还是得以来到了广州,一个人来去也自在。

我有个习惯,写东西习惯以别人文章或者语言里的感触为由头,之前有一篇文章里也提到了这位同是北理工的校友师兄,看他写的文字虽不惊艳,但却极其的感同身受,或许喜欢记录点东西的人都有着相似的内核吧,看世界的视角讲故事的方式大概也类似吧,且不说写出来的事情你也经历过,就算你并没经历过也能有感而发,像是在听老朋友的诉说,只想安静的听他讲完。这篇他写的是他在匹兹堡的爱情《告别旧时光,就像告别这一年》脉络简单但或许现实中复杂的一塌糊涂,这本来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不像是旅行目的地,有去就有回,人心深似海,多的是有去无回。先摘录几段他的文字,感受一下你是否也有过这些旧时光。

“2012年圣诞,匹兹堡的冬天刚刚开始发威,我就早早的收拾了行李飞回了北京。从八月出国,跟小白已经四个月没见了。我出国时,俩人在一起已经两年,热恋期却仍然没有结束,因此那四个月显得尤其难熬。”

“那年的北京不算冷,我穿了一件破风衣在北京招摇过市就足以御寒。我两一起去地安门吃宫保鸡丁,小白看着我那件黑风衣,责怪的说,回美国去买件新风衣吧,这件都这么垮了,读商学院还不收拾的精神点儿。”

“两周过去的飞快,我临走时,没让她送我。我害怕刻意的告别,告别越隆重,就越让人感觉再见遥遥无期。”

“八个月之后,小白如愿以偿去了纽约。我坐大巴去看她,颠簸了一晚上,终于在凌晨着陆在曼哈顿。小白拉着还没睡醒的我去吃早饭,清晨六点多,曼哈顿已经呜呜泱泱都是人了,早餐店很小很挤,挤的很有纽约的风格,同时却很像北京。我跟小白面对面吃着早饭,心里想,两人从北京一起跨过了大洋,能够来曼哈顿相聚吃一顿早饭,也许,这一辈子,两人就能在一起了吧。”

“2014年一月从国内回来,我开始忙着找工作,小白忙着找实习。几个月后,我毕业了,没能去了纽约,留在了匹兹堡,小白则顺顺利利的留在了纽约实习三个月。分手后的那个冬天,我哪儿也没去,就留在了匹兹堡,却碰上了几十年来最冷的冬天。”

“2014年圣诞那天,我在朋友家吃晚饭时收到一哥们信息,“开车去纽约去不去?”

“我们依然找了一家吵吵嚷嚷的早餐店,依然挤的非常纽约。吃饭时,小白依然把她一半的东西分给了我,如往常一样说,你吃的多,多吃点。”

“吃完早饭送她回去,路过第五大道的一个橱窗,一件驼色的风衣挂在里面。小白说,试试这件儿吧。风衣很合身,我便买了下来,直接穿在了身上。”

“冬天的纽约凛冽透彻,很像一个冰凉的大鱼缸。小白笑着冲我挥手,褐色的眸子里倒映出整个曼哈顿。从那以后,我们就再也没见过。我对小白的印象就停在了那一天,她站在纽约街头,夸我风衣好看。”

“是个挺温暖明亮的结局,不是么。”

是的,的确算是个明亮温暖的结局,像是捧着咖啡望着冬天窗外深邃蓝蓝的天空,一如倒影哪座城市谁的眼睛,目光明亮清凉却翻涌着散不开的迷雾。

之所以有着很深的感触,或许过去的一些年头里你我也有相似的故事在发生。2014年的北京的秋天,开始找工作的时候,有些事情也磨磨蹭蹭的走到了结尾,后来有段时间,我曾想过,若不是那个时间点,我或许会做了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去到未知的城市做着完全不一样的工作,遇到完全不一样一群人,写着另一种心情,神奇,时光如同过滤器,一遍一遍的筛选,筛选到最后剩下的只是自己的心,从心便没有所谓后悔。

这位师兄文字轻描淡写,但我猜想他并没有完全放下,不然文章里的音乐不会是remenberence,但是并没有什么不同了吧,至少对于现在的他而言,对我也一样,我甚至都忘了模样只记得起图画,片段断断续续,像断断续续写不下去的文字,写不完整的故事。

生活少不了的乐趣便是随机与未知,昨个回酒店,电梯里听到有人说广州西关有地道的老广州小吃,我便记下来了,而就在十秒钟之前我还打算等旁边下来的电梯,都是神奇,恰如现在记录着的文字,描绘不完的心情。

之前看书说一个人觉得眼下事情过不去的时候,应该去读读哲学,阅读的哲学可以拯救人拉你走出深渊,对哲学没那么精通,不知这位师兄读了哲学没有,反正我没读,但我知道时间也可以冲刷很多无聊的心绪,涤荡掉你不可诉说的明亮,很好是很好,不错其实也当真不错。

你如何回忆往事,说明你是个怎样的人。不知是不是这样,好像每个人都有个关于宇宙的憧憬,一直以来有关这方面的记忆一部分是小的时候因为看到过大人说这一辈子估计也就看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另一部分回忆是小学的时候某个寂静的晚上,整个学校的学生坐在操场上看了一个有关宇宙与人类的纪录片,到现在已经记不住具体的镜头了,但是记得住那种感觉,感觉那么多同学熙熙攘攘的坐在一起,好像只有我自己在认真看,完全感觉不出来旁边人的存在,不知为什么那时候看完那部纪录片有种很害怕的感觉,感觉身体在下沉,沉浸在一片周遭的黑暗中,可能是因为内容跨度太久远,音效太强烈,想象太深邃,或者自己心太渺小,装不下这么多宏伟的场景。

为什么写看似毫不相干的这一段文字,其实只是想说大至每个人在面对一个内心震动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是将自身置于一片黑暗中,好像只有这样孤立出自己才可以释放自己最大化的害怕与不安,也只有这样完全释放才触底反弹,不然未来的你和时光还是会有个碰撞,从那时才得以真正走出过去好久好久的黑暗。

“现在一晃,2016年的圣诞已经在眼前,两年已经磕磕绊绊的过去了。如今再回想起那个刚分手的圣诞,我能记起的不是那个冷的异常的冬天,而是那半份美食煎饼,以及小白跟我道别时的笑。 ”


引号内容摘录于公众号头上有颗树《告别旧时光,就像告别这一年》

<很明亮不是么>By二月古刹2016.12.17于广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很明亮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