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教学后记

    今天学完了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效果良好。




    学校大门口的假山上有一行孔子的名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齐梁时思想家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由此导入课程。

    另外一个班教学的时候,我改变了导入方式,让他们联想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四季美景,如《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等文章。这些是现代人所做的写景散文,今天我们要学习古人所做的写景散文,感受古人与现代人面对山川美景时不同的情怀和相同的志趣,效果也不错。



    导入学习之后,由于学生已经提前预习过,让学生介绍这篇作者及背景,教师进行补充。

    题解:学生看标题,答谢中书,书分别对打以及两个书进行注解。

    谢中书是谁呢?陶弘景又是谁?这个问题抛给学生学生结合注释可以进行回答然后对他作者陶弘景进行补充,简单说明“山中宰相”的由来以及陶弘景的骈文,擅用四字句,间用散句及常用语。

    背景:南北朝时,政局动荡,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书信中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本文是作者写给谢中书(谢征)的书信,写的是江南山水之美,是六朝山水小品的名作。



补充完之后,学生齐声朗读,根据以往四字句短句的经验把握节奏,然后教师询问并强调重点词语的音和意。男女分组读,男生感情读并翻译,女生理清文章的层次。



    学生讨论完了之后,来到文章的结构学习。此则文言文以感慨发端,总领全文,即“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总领全文一般就会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寻找出本文“实为欲界之仙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样总结性的语句,剩下的部分就是文章分写的美景部分。

    找出美景部分后,引导学生来分析所写的视角。如仰视的“高峰入云”,俯视的“清流见底”,平视的“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可以概括出这是“四季之景”。同时可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景物的动态和静态。这个很容易就寻找出,静景有山之高,水之清,按之美。动静就锁定在“晨昏之景”,即猿鸣,鸟叫,鱼跃。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本文有动静结合之美。



  学习完这些,那么写景又是为了抒发古人怎样的情怀呢?让学生从书中找出原句来。

学生讨论之后就很容易找出就是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之感。

    在写作特点的归纳上,可以让学生尝试去进行小结。

1、本文用四字句,节奏明朗轻快。

2、本文是六朝山水小品名作,非常具有美感。

动静结合之美。

晨昏变化之美。

山水相映之美。

色彩配合之美。




    课文讲解的时候有讲过,学生可以进行回顾与归纳。归纳不上来的老师可以进行补充,当然这得让他们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句子来,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一节课在轻快的节奏中很快就完成了。作业布置上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课文。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的意境,把握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

你可能感兴趣的:(《答谢中书书》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