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涛育儿笔记115--详细讲解一下发热的原因及其相关问题。

图片发自App

今天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发热的原因及其相关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能更直观地理解发热的原因,我准备用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在没有生病的情况下,如果给一个人多穿衣服,那么这个人只会多出汗,但体温不会升高。因为人的体温调定点是一个定值,而且在37.5℃左右,所以当一个健康的人的体温超过了37.5℃时,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向身体发出信号,人体进而做出反应,减少产热、增加散热,如排汗等,所以体温还会维持正常水平。但对于一个发烧的人来说,即使穿同样厚的衣服,可能还是会觉得很冷。这是因为一些致病因素会使人体的

体温调定点上移,

也就是将原来的37.5℃变为38℃、39℃甚至更高。

而在外部环境差异较小的前提下,体温调节中枢就会向人体发出增加产热,减少散热的信号,所以体温升高的症状自然就出现了。在此基础上,产热和散热会维持一个新的平衡,不过要是产热量达不到新的调定点的标准的话,人就会觉得很冷。

了解完发热的原因以后,我们再来说一说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的致病因素,也就是致热原。

致热原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源性致热原。

外源性致热原主要有细菌、病毒和过敏原等,这其中又以细菌和病毒最为常见。

内源性致热原可能是肿瘤,也可能是其他疾病。

不过这里要强调的是,幼儿遇到的致热源基本上都是外源性致热源。那么,外源性致热原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传播的呢?刚才我们说了,在外源性致热原中,细菌和病毒所占比例非常大,它们往往通过空气、飞沫,这种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形式进行传播。而且,它们大部分来源于家长或其他和孩子接触比较频繁的人。可能有些家长就会问了:我身上有这些病毒和细菌,那我怎么没感冒发烧?这是因为,家长们在经历过多次感冒和发热后,已经对某些病毒和细菌产生了抗体,所以没有任何生病的症状。但孩子还小,他们的抵抗力还很弱,一旦接触了家长呼吸道中携带的病毒,就很容易生病。所以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家长常跟我说,孩子感冒发烧找不到原因,其实并不是不明原因,很可能是没考虑到我们刚刚说的这个因素。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给孩子按时接种疫苗是一种最有效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方式。

另外,家长做好个人清洁,及时清理呼吸道,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比如,长期在室内办公的家长可以在开车回家的时候,把车窗打开透透气;如果有可能,也可以在外边短暂逗留一会,使呼吸道得到一定的净化后再回家。

听到这,家长们可能又困惑了:外边的病毒和细菌种类比室内还要多呢,在外边逗留不是会吸入更多吗?

大家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不在于病毒细菌种类的多少,而在于密度的高低。也就是说,当人体中有多种病毒的时候,因为每种病毒的浓度都不高,达不到致病的量,所以不容易生病,但如果病毒种类减少,而浓度上升的话,就很容易引起疾病。所以清洁呼吸道,不是把所有有害物质都去掉,而是冲淡,把每种病毒细菌的密度降低,这样生病的几率就变小很多了。接下来,我想做一个延伸,跟大家谈一谈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指的是对致热原的治疗,比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需要吃抗生素;对症治疗指的是将体温调定点恢复到原来水平的治疗,比如孩子发热会吃一些常见的退烧药。需要强调的是,要想治疗发热,根本的是要治疗致热原,退烧药不能从本质上逆转发热,只能起到暂时调控体温的作用。所以呢,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吃了退烧药以后体温降低了,就意味着病治好了,因为退烧药属于对症治疗。

最后,我再利用一点时间,带大家了解一下高热。

高热是发热的一种,秋冬季出现得比较多。高热本身可以引起呼吸急促、寒战和四肢冰冷等,这些人体对待发热的正常反应,但最值得注意的是,高热时,孩子体内产热大于散热,体内消耗量增加,很可能会造成惊厥,影响大脑的发育。所以,只要是高热,也就是只要体温超过38.5℃,不论是何种原因所致,都要考虑退热问题,至于具体的退热方法,我会在第4期语音中着重介绍。讲到这,大家是不是就发现,发热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神秘了。我们了解了发热的原因,知道了如何最大限度的去规避细菌、病毒传播的可能性,还知道发热后不光要及时做好对症治疗,还应积极做到对因治疗。我相信,当孩子再次发热的时候,大家就不会那么慌乱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发热的基本知识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具体操作的步骤了,我将会在这期语音中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为孩子测量体温、如何判断孩子病情的轻重,以及带孩子就医的时候应该为医生提供哪些有效的信息。下面,我就先来给大家说一说关于孩子体温测量的相关问题。

当怀疑孩子发热的时候,测量体温就成为了家长必做的事情之一。

之前我们说,体温分成体表温度和体内温度,所以体温的测量就可以分成体表温度的测量,和体内温度,也就是中心温度的测量。通常,体内温度一般都会通过测量口腔内或肛门内的温度来获得,然而,在家中测量这两个部位的温度其实不太现实。因为在测量口腔温度的时候,你得让孩子含住体温计并闭着嘴,这时他很可能不太会配合;而测肛温的时候,绝大多数家长都不太敢这么做,因为害怕把孩子的肛门弄破,所以这两种测量方式在家庭中很少使用。

那什么样的测量方式在家庭中比较常见呢?

家庭中比较常见的体温测量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对耳温的测量,一个是对腋温的测量。在测量时,我们会用到水银、电子或红外线体温计,但我不建议家长使用水银体温计给孩子测量体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旦水银体温计出现破损,里面的水银就会有被误食的可能,虽然通常来讲,不至于致命,但仍很危险,因此,我们最好尽可能地回避这种风险较大的测量工具,而是选择电子或红外线体温计。另外,孩子发热时,家长们不必过于纠结哪种体温计更加准确。实际上,测量方式对于准确程度的影响更大。

那么下面,我来给大家具体讲一讲,测量腋温和耳温的正确方法。

测量腋温的时候,首先要擦干腋窝的汗液,如果腋窝湿湿的,就会影响最后的测量结果,测出的体温会偏低。接下来,将体温计的感温端放在腋窝中心,与臂部形成一个角度,大概在30°~40°之间。此时呢,家长需要手扶着体温计,同时让孩子屈臂夹紧体温计,等待7-10分钟后就可以得出结果。不过这个时间相对比较长,孩子一般都坚持不住,所以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建议家长使用红外线耳温枪进行体温的测量。那耳温枪要怎么使用呢?具体的方法是将孩子的耳垂轻轻向下向后方拉,确认耳道被拉直后,再把耳温枪的探头放进耳朵里,嘀声后即可取出。还要注意的是,家长要记得先把耳温枪的探头塞进耳道后再按开关,这样得出的测量结果能更加准确。测量出体温以后呢,我们还需要用热度指数来判断孩子是否发热。热度指数是什么呢?热度指数是人为规定出来的,用于辨别孩子发烧程度的指数,分为4个等级,低热:37.3℃~38℃,中等热度: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则是指体温达到41℃以上。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说的温度,指的是体表温度。家长可能会觉得不懈,心想我们又不是想当医学生,有必要记热度指数这么专业的内容吗?其实,我今天介绍这个热度指数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大家摆脱焦虑。孩子发烧时,家长紧张、着急是情理之中,特别是看孩子烧到38℃时,就会感觉坐不住了,着急想给孩子吃退热药。其实只要对照热度指数就会发现,大家平常觉得,所谓很“高”的温度,比如说38℃,并没有达到真正应该特别紧张的程度。因此家长还是需要了解一些医学常识,才能让自己在应对孩子健康问题时更镇定。

那么,家长会问,我现在已经会量体温了,也知道了什么情况可以算作高烧,那么如果确定孩子已经发高烧了,要不要立刻送到医院呢?还是在家吃退热药就可以?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两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一模一样,遇到的细菌或病毒都一样。一个体温是38℃,一个体温到了39℃,谁的体质好?给大家两秒钟,想想答案。好,下面我来公布答案:是烧到39℃的孩子体质好。为什么呢?因为发烧到39℃的孩子对病毒或细菌的反应能力更强。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他们发热时的体温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高了。这是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身体对致热原的反应能力在逐渐的变强,也就是说,孩子在长大,他的发烧度数可能也在变很高,但并不意味着病情很严重。好,第二个问题:依旧是一模一样的成长环境,感染细菌或病毒后,一个孩子没发烧,另一个孩子发了高烧,哪个孩子的体质好?相信有了上一题的铺垫,大家能很快做出回答——高热的孩子体质好。因为没发烧的孩子很可能已经被致细菌或病毒打败了,所以当孩子遇到感染却不发烧的时候,我们反倒要怀疑他的感染是不是很重,因为他没有能力做出发烧的反应。

我之所以问这两个问题,就是想告诉大家,衡量孩子病情是否严重,并不能单纯以体温做判断,不是体温越高,就意味病越严重。

当热了,体温较高的情况下,及时退热还是必须的。所以我们会推荐孩子体温超过38.5℃,有惊厥史的孩子体温超过38℃的时候,要口服退热药。但是是否去医院,还是要根据孩子的整体病情判断,不能单纯看体温。

听到这里,家长一定会问,既然发烧度数无法准确地反映孩子的病情,那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知道孩子的病情是重是轻呢?

在这里我要交给大家一个办法,那就是以看孩子的难受程度来判断病情的轻重。问题又来了:什么叫难受程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可以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案例。之前有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跟我说他的孩子发烧了,我没问他孩子的体温是多少,而是问孩子现在正在干嘛。他说孩子正在家里玩呢,于是我建议他先把孩子留在家中做退烧观察,因为孩子虽然发烧了,但是他的精力还很充沛,还能玩耍,这说明他还不是很难受,所以可以先观察再做是否就医的决定。如果家长说现在孩子在睡觉,那我会询问孩子平常这个时间在干什么,要是平常这个时间没有睡觉,我会建议家长把孩子带到医院来看一看。因为孩子的生活规律都被打乱了,说明他可能真的很不舒服。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当发现孩子发烧的时候,先别慌,看看孩子的反应是什么,自己先判断一下,孩子的病情是否严重,要是他能玩耍自如、吃喝正常、交流如前,就说明孩子的病情应该并不是很严重;但如果一声不出,对周围的东西失去了兴趣,或者作息规律明显改变,要么就是异常烦躁等,总之就是看起来和平时特别不一样,那么就应该赶快去医院就医了。所以说,千万不要以温度作为绝对的标准,关键的是看孩子的反应情况。

如果孩子的病情真的达到需要看医生的程度,那么在就医前,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搜集有用的信息。首先,算一算孩子的病程,也就是孩子的发热持续了多长时间。说到这,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个概念,就是热程。热程分为急性发热和长期发热。急性发热的病程在2周以内;长期发热指的是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长期发热的情况确实存在,但是概率很小很小。第二,算一算体温上升所需要的时间,比如说,孩子的体温达到39.5℃花了多少时间。第三,有没有伴随什么症状,比如咳嗽,打喷嚏、腹泻等等。第四,其他的问题,比如是否用药,用了什么药,是否物理降温等。在了解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医生才能给出一个合适的诊断和建议,不然很可能就会出现偏差。关于体温的测量和病情轻重的判断我们就说这么多,在下一期节目中,我会告诉大家一些实用的退热原则,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欢迎收听。

更多育儿知识请加微信号:18148781518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崔玉涛育儿笔记115--详细讲解一下发热的原因及其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