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交:以和平手段行使国家主权的活动。
2、李鸿章年少时有“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的诗句。
3、回旋舞步:
4、津门论道:痞子腔,诚字经。
5、语云:蝮蛇螫手,壮士断腕。其曲在我,百喙何辞。
6、折冲樽俎: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7、金荣毋避、天子守在四夷
8、刘永福黑旗军
9、金鸡纳霜(奎宁):据说是,产于南美秘鲁的金鸡纳霜树的树皮磨制提炼而成,治疗疟疾特效药,康熙皇帝受益于此药,感谢传教士,亲提“天主奉敕建”,赐建“蚕池口教堂”。
10、“不可以和允为古今御侮长策”“中国不亟图强兵精武,徒纷纷遇事张皇,事后苟且粉饰,必致失国而后已,可为寒心”
11、甲午海战过程:1894年9月平壤之战,清军溃败,失去朝鲜屏障;黄海海战,双方各有损失,清军损失稍重,后李鸿章采取“保船避战”的策略,北洋海军封闭于威海湾,制海权尽失。10月日军大举进入辽东地区,1895年1月,日军进攻山东半岛,海陆两路夹击威海卫,,至2月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总体上看,一是由于军事及综合实力的差异,另一方面,清朝最高层战争指挥方针失误,组织、部署、指挥等欠当。
12、马关议和:
1)不得不应的差事
出发前的汇报工作
2)谈判
1985年3月14日,日本正值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中国从辽东半岛到山东半岛的大片疆域,却仍处在兵燹的深重灾难之中,血浸大地,火燎云天。整个中国朝野上下,也都被悲怆的浓云笼罩着。肩负特殊“使命”的李鸿章,自然更难有轻松的心情,轮舟东渡,骇浪拍心。73岁一老翁,此去何知?
赴日的谈判主要是和伊藤博文对接。初次二次三次谈判,主要就是对甲午战败,如何赔偿做商讨,日方要求苛刻,中方能争回一分,即是一分。会间,李中堂极力阐述中国之困境,祈求日方条款之减少或免除。但在战前,日方已经就中方各省的财政情况做过摸底。日方提出要求,并表示不可退让。李亦极力争取。
三次谈判结束后,李在归大使馆的路上遇刺,左眼镜片及颊骨受伤晕厥。后证实,此项活动与日本官方政府无关,系其国公民的个人行为。日方为维护本国利益对李之遇刺之事积极认真处理,李似乎从心中对日方的处理也表示满意。医生建先进行外科手术取出来弹头,因为那样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李鸿章拒绝了。(此老当真坚毅)有人看到李身上的血迹,有“此血所以报国”之言,李听之“潸然泣出”说到“舍我命而有利于国,我也毫不吝惜啊!”为不致拖延谈判时间,他真的未取弹头,而缝合在里面,以至留有后遗症,也成为其终生的纪念。
也许是日方在谈判中的策略性让步,或者也是李老受伤换来的一线转机,日方在合约方面有所“让步”。
且看:
心疼李老,但大势如此。分别作为清政府和日方的全权代表,对伊藤博文来说退让会使这次战胜方,日本的利益受损。而李老的能争一分就是一分的努力也算是对清政府的尽心尽力了。
3)评述:
甲午海战战败,李的自述及古今人的评述
李鸿章认为甲午海战战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是其政治生涯的一大跌落点,他自己有这样一番评述:
余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
吴永,对他有“少时敏手事澄清,老做朝中万里城”的美誉。
今人赵朴初先生以读史为题的组诗中,有一首即这样写到:
昔年甲午战,唯有直隶当。
一省抗一国,寡弱敌众强。
诸藩壁上观,独罪李鸿章。
13、历聘欧美
俄国——德法——英国——美国——加拿大。
李鸿章为铁血宰相脾斯麦的留言:“朴闻王盛名三十余年,不过如空谷之应声耳;今乃睹面见之,直如剑气珠光,不敢逼视”
观览尼亚加拉大瀑布“喷珠溅玉,注壑奔岩”犹如“悬半天之长虹”
马关条约之恨,誓终身不履日地
子舆氏有言: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恃人终难久也。
玉成:
14、庚辛乱局中的最后使命
门庭冷落车马稀,谗言讦语常有时。
东南互保,两广独立
秋风宝剑孤臣泪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钟不鸣了,和尚亦死了。
夜再长也有天亮的时候。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欣”
李老临死前吟得一首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百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
上谕悼词:
15、有作为李鸿章举人同年亦为曾国藩弟子的俞樾对李有此一联:
甫四十而封疆,未五旬即宰辅,经文纬武,盖代勋名,历数寰中荡寇,域外和戎,力任其难,相业巍巍千古少。
位三公为太傅,食万户为通候,垂地隆天,饰终典礼,惟是边警仍殷,銮舆尚之运,殁而犹视,忠心耿耿九原悲。
自述裱糊匠: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和戎观
和戎的诸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