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唯一的明代古戏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口子上清泉寺古戏台

口子上,位于清水河县城关镇东南约40公里处,属北堡乡。明朝隆庆二年(1568年)始有人居住,当时称五眼井村,崇祯十年(1637年)建立城堡,称五眼井堡。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清政府利用五眼井堡开设办事机构,在明长城关口设卡收税,分上下关口,当时人称“衙门圐圙”;以后随着“口里”山西一带人口的迁入,逐渐在口子沟周围形成自然村落,分为上、下口子,当时有“五眼井堡子、老牛坡口子”的说法。

口子上村地处明长城脚下,峰峦叠嶂,烽燧林立,树木葱茏,民风淳朴。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清泉寺古戏台位于口子上村南丫角山北麓的缓坡上,戏台坐北向南,背对深沟。戏台始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清光绪十三年(1887),五眼井堡所辖村民募捐费用重修。台基仍为明代建筑,保存较为完好。

戏台由台基、台身、台顶和观戏平台组成。占地面积572平方米,其中戏台建筑面积72平方米,观戏平台500平方米,整体呈长方形。坐北向南,砖木结构。硬山顶。台脊用30块雕砖砌制垂檐,青色脊简瓦盖顶,前后各有49行,由上而下呈弧线形分布,形成凹曲巧妙的台顶,这种“反宇向阳”的建筑结构有利于观众的更好地看和听唱戏。

戏台从地面至脊顶高7米。台口高3.1米,台进深7.1米,宽9.2米。台基高1.5米,前台基表层砌经过锤凿加工的条石,白灰勾缝,整齐大方。台面用不规则形大片石砌筑,光滑平整。前台、后台用木制隔扇分隔,两侧为上下场门。檐柱四根,金柱两根。台面用石料铺砌,台口踢脚用八根石柱衔七块石板组成。石板高0.3米,厚0.4米,上刻花草。石柱高0.5米,上雕雄狮、白菜灯、八宝灯等。

口子上清泉寺明代古戏台

台基用长方形条石砌成,高出观戏平台1.4米,戏台东西两端砌五级石阶直通台上。台下建观戏平台,宽25米,长20米,有石砌台沿,高出地面,可容纳近千名观众在平台上看戏。每年正月十五、五月十三日,演出秧歌(踢鼓子)、晋剧等剧种。口子上古戏台是内蒙古唯一的一座明代古戏台。

反宇向阳,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具体在进行建筑时,按照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提出的“举折之制”建造,使屋架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样,在建筑的屋顶剖面上形成内凹的曲线。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蒙古唯一的明代古戏台: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口子上清泉寺古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