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1146】 2019/02/03 星期日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笔记侠
登山、滑雪、潜水、高空跳伞、国外代购、环球旅行、按摩SPA……
对很多人而言,任何一个选择都是让他们活得更有意思的理由。
每个人都在感叹:这真是一个“值得”剁手的世界。
弗洛伊德曾说:“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人类为了满足自己不断产生、永无止尽的欲望而不断奋斗。
与“双11”、“双12”不同的是,日益临近的新春佳节作为一个特别的存在,尤其能激发起男女老少的消费欲。
可是,又有几个能斗得过消费欲?
一、金钱到底对我做了些什么?
在人类演化的数百万年历史中,99%的时间都没有“钱”这个概念,直到近三四千年,“钱”才出现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
如今,我们常常会说谈钱伤感情,谈钱庸俗,但是钱就是一个谁都绕不开的问题。
谁都不能摆脱没“钱”的生活。
有多少钱算有钱?
如果让你用一个数字标准去定义“有钱”,相信每个人都会做出不一样的定义。
不过不用问也知道,这个数字肯定不小。
如果去问当代的年轻人最向往的词是什么?那一定是“财务自由”。
前段时间,有一条关于财务自由的微博意外走红,那位博主把女生财务自由划分为六个阶段:
奶茶自由→樱桃自由→口红自由→酒店自由→包包自由→买房自由
也有人曾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财务自由划分成九个阶段:
菜场自由→饭店自由→旅游自由→汽车自由→学校自由→工作自由→看病自由→房子自由→国籍自由
那么问题来了:赚多少才能达到财务自由?
据说在一线城市,财务自由的资产值必须要上亿。
在一次节目中,作家马家辉曾说过,所谓有钱,其实就是你的欲望永远比财富少一块钱,否则你永远不可能有钱。
财务自由的最大障碍其实就是:日益增长的欲望,总比自己日益增长的收入多出那么一丢丢。
所以,希望早日实现财务自由,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
有些人觉得,有很多钱就很幸福,能为自己赢得更多自由时间,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有些人没有太多钱,所以他的世界完全被类似“我必须要越来越有钱”这种想法占据;
但是也有些人,他们不会用钱衡量自己的幸福。
2009年,《心理科学》期刊发表了一篇研究称,数上几遍钱可以减轻“身痛”和“心痛”,而且不仅如此——数钱还能提升你的精神力,让你变得更为勇敢自信。
不过,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与此相对的现象:人们在看到他们最近的花销时,会表现出更强的身心焦虑。
可是,市面上又出现了新款手机,你近期打算入手一台脑;
女同事买了一个新包,你又心动了;
朋友下周末要去日本,终于又有人能代购了;
马上就过年了,新衣服怎么能少,年货必须要囤的,孝敬爸妈的钱也必须要有……
现在又到了一年一度花大钱的时候了。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
虽然大家不管多少都要花钱,但是每个人的购买力和认知能力不同,花钱的程度自然也会不同。
购买力可以理解为经济能力,而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你要花多少钱,买多少东西。
购买力和认知能力不同,就导致了消费分层和分类。
消费分层主要有三个表现:炫耀性消费、时尚性消费、娱乐休闲消费。
消费分层和分类所带来的是消费多元化。
多元化消费有两个特点:
各群体都呈现出不同的消费偏好;
个人会在多元消费场景中转换,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
拥有多元化的消费选择,成了一个城市很重要的标志。
有钱,就是你进行多元化消费的前提。
二、我们为什么想花钱?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人们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之后,尊重与炫耀便成了主要的消费动机。
简单地说,“这个东西到底应不应该买?”这个问题背后,就是你的购买动机。
购买动机有哪些分类?
(1)求实动机
求实动机是注重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要求经济实惠、经久耐用,而不大注重商品的外观造型、款式、色调等因素的动机。
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要购买很多日用品、食品、药品、家用电器等,就是求实动机为主导的。
(2)求新动机
求新动机是以追求商品的新颖、时兴,奇特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动机,这种动机的核心是“时髦”和“奇特”。
比如,我们会购买各类电子产品(手机、ipad、电子书等),就是受求新动机的影响。
(3)求美动机
求美动机是一种以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为主要特征的购买动机,其核心是“装饰”和“打扮”。
(4)求名动机
求名动机是指追求商品的名牌和高档的动机。
求名动机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一些人购买名牌产品,除了有显示身份、地位、富有和表现自我等作用以外,还隐含着减少购买风险、简化决策程序、节省挑选时间等多方面的考虑因素。
(5)求廉动机
求廉动机(也称求廉心理)是指追求商品以价廉实用为主要目标的购买动机。
比如,有的人很节俭,为了买到最便宜的菜,宁可多走一段路去更远的超市;还有的会特意选在晚上去蛋糕店,因为通常这个时候,为了不积压过夜,面包、鲜榨果汁等产品会有很大的折扣。
(6)求便动机
求便动机是指以追求商品购买和使用过程中的省时、便利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
(7)模仿动机
模仿动机指的是在购买商品时,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而形成的购买动机。
模仿有的是因为羡慕,想获得认同感,有的是因为怕有风险,为了保守而模仿。
不过,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以模仿动机为主导的消费者,购买行为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8)好奇动机
好奇动机指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产生的购买动机。
比如,明知道喜茶排队需要很久,但是我们还是被激发了消费的冲动。
(9)好癖动机
好癖动机指的是以满足个人特殊兴趣、爱好为主导倾向的购买动机。以男性居多,其核心目的是为了满足某种嗜好、情趣。
比如有人喜欢摄影,有人喜欢喝酒,而且专门要喝指定的牌子。
作为年轻人,有时会有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意识,尤其是在同一个生活环境里,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的现象尤为普遍,就会造成了超前消费、负债的风险。
如何建立自己良性的消费观呢?
1.别让营销者定义你想要的生活
工资5000,商家却告诉你用3000元一套的化妆品才有魅力,是他们把幸福的标准调高,这让你陷入焦虑的黑洞,到底要不要买?
记住,你过的是自己的生活,不是他们给你标榜的生活。
2.不极度浪费,也没必要极度地省
花钱不要走极端,要么花上万块给自己买高档化妆品,要么就一年半载不给自己买衣服。
仔细想想,自己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偶尔奢侈一下也没关系。只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就行。
3.始终留一部分钱,投资自己
我们都知道钱能起多大作用。
投资自己准没有错,不过我们说的是投资自己的脑袋。
但是,买书、买课都不是投资,买了以后输入了、消化了、实践了才是好投资。
生活处处是考验,它考验我们驾驭金钱的能力,也考验我们对欲望的控制力。
三、晚一点“幸福”,好吗?
人民日报曾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做出总结:
能买吸尘器就不用扫帚;
吃完牛油果又要吃藜麦;
100块钱一张的面膜用起来也不心疼;
口红两三只不够,要集齐全套;
租房得独立厨卫,还要带落地窗。
时代越进步,人们的消费欲就越旺盛。
今年,“隐形贫困人口”在网上特别火。根据网络定义,隐形贫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
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呢?
他们可能用着最新款的手机,穿着当季的流行时装,吃饭不是西餐就是日料,随时都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且满世界打卡、满世界拍照。
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花钱,付账的却是信用卡、花呗、白条、平安普惠等等信用卡和第三方借贷平台。
奇怪的是,就是这样的词,也有很多人都选择对号入座。
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家马尔库塞曾提出过“真实需要/虚假需要”的概念。
真实需求是人本性自主的需求。
比如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需要,以及和自己经济实力相匹配的高品质消费等等。
虚假需求是超出自身消费能力的需求。
尤其个体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会误以为自己也理应享有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偏离现实的观念,往往是很多因素的诱导。
在很多年轻人眼中,那个“看起来更好的生活”,极具吸引力。
虽然很多人并没有能力满足自己的理想生活,但是超前消费,能让他们暂时得到理想的生活。
一些人觉得超前消费好,他们觉得可能负债压力会激励人上进,努力也许还有意外的红利。
也有一些人觉得超前消费不好,很容易让经济状况更脆弱,让人陷入到入不敷出的境地。
你会怎么选择呢?
科学表明:要想在未来生活幸福,你就要推迟享乐,进行长期打算。
很多人都还记得20世界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为了研究意志力在人一生中的作用,设计的“棉花糖”实验:
这个实验邀集了一群小孩,发给每个人一颗棉花糖,小朋友可以选择马上吃掉,或是选择静待15分钟等工作人员回来,若15分钟后棉花糖还在的话,就可以获得多一倍的棉花糖奖赏。
实验人员数年后追踪当年做过棉花糖实验的小孩,发现当时能够忍耐不吃,最终获得两颗棉花糖的小朋友,不管是在学校的课业、与人相处,还是处理日常生活的表现,都比当初吃掉棉花糖的小孩还优秀。
依据这种等待中展现的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教授提出了“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的人,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即自控力更强。
张一鸣说过:“延迟满足感本质是克服人性弱点,而克服弱点,是为了更多的自由。”
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很难克服自身的弱点,也很难抵挡住诱惑。
就拿减肥来说,喊减肥的人,总是说吃完这顿再说,连自己体重都控制不好的人,如何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能控制自己及时享乐的欲望,就是一种高级的自律。
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中提到: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
延迟满足,不是要我们都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在于延迟满足与我们当下状态的平衡。
我们不应该一直活在别人或多数人对于金钱的固有经验里,不加以思考判断,遗忘了我们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四、聪明消费,过个好年
俗话说,过了小年就是年。
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春节期间,很多商家会通过预付式消费吸引消费者。
有句老话说得好:“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如何做到聪明花钱?
我们可以参考全球零垃圾运动的发起人贝亚·约翰逊(Bea Johnson)提出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refuse,拒绝。
第二个原则是reduce,减少。
第三个原则是reuse,是看看现在有的东西有没有可能重复使用。
第四个原则是recycle,回收。
现在很多城市的小区都有衣物回收箱。自己穿不了的,同时仍然很好的衣服送到回收箱,可以提供给别人去使用。
改革开放40年,我们的收入、生活质量、生活环境等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我们的消费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今,每个人对自己生活的期望都不一样,不管是追求精致生活,还是追求闲云野鹤,或者是追求分秒必争,我们仍然需要认真工作,努力赚钱,才能把生活过成我们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