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很”难填

2018年10月28日星期天
北京,晴天

时间飞逝,一晃从菊花厂出来快4年了。
出来后,由于又发生一些变故,当时感觉有些迷茫,于是4年来,折腾了不少事。柳传志说过,如果每件事的始终,来个复盘的话,才能快速成长。

于是复盘?
我感觉,应该是找出自己做出的选择,然后在这些选择上圈出影响自己未来半年,1年,甚至是更长久的那些。对那些选择,做个分析。

那分析什么呢?是分析为什么会做出这个选择么?
其实我自己也做过一些复盘,复盘来复盘去,我得出一个结论:复盘不是找因果,而是找相关性。

怎么说?我也不知道,只是隐隐约约意识到自己所做的选择,并没有一个特定的因果,而是有诸多的考虑因素,综合起来影响的。

比如离开菊花厂这个事情吧,为啥要离开?说的清楚么?说不清楚!
好多原因,年龄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公司制度问题,外部影响问题,等等,综合起来的一个影响。

遇到选择的时候,一般有两类人,一类呢,能够将好处,坏处,分门别类的列出来,然后比较好处多,还是坏处多;另一个类呢,不做罗列,就在脑袋里面,按照自己想前进的方向进行思考,有点感性。

哪种方式好?各有各的说法。

在一次读书分享会上,听到这么一个观点:其实人的思考,抉择,可能考虑的事情多种多样,维度也不同,角色也不同,但囊括起来,其实就是两点,理性和感性。

感性也好,理性也罢,单纯来说,是不分好坏的。
有两句话,第一句:骑马打江山,但不能骑马治江山。说的就是感性抉择,可以让自己一往无前的,去完成一项事业,但不能守成;
另一句话,书生误国。说的是理性分析,分析来分析去,这些好,那也好,却又显得犹犹豫豫,无法决断施行。

可是,每个人都有感性和理性,那种占据主导呢?
读书会上说,针对具体事情来看,操作层面的,理性成分可能多些,要思考每一步如何做,会给下一步带来什么影响,又有什么方式可以去处理这些影响;但方向层面的,感性可能多些,不要考虑的太细,太细了就会优柔寡断,止步不前。

似乎有道理!

丁元英也许是最理性的人了,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是波澜不惊,宠辱不乱。这样的人厉害么?厉害!但却孤独,所以在面对芮小丹的感情的时候,显得不近人情,是个魔鬼。

《遥远的救世主》塑造了丁元英这样一个纯粹理性的人物,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存在。有个评论说,丁元英厉害?其实我们并没有读懂他,真正读懂他的,还是作者。也许只有作者本人才会有过哪些类似的经历,才会有这么一部作品。
所以呢,《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中比较睿智的观点,并不是丁元英的,而是作者的,比如对佛性的理解,对人性的理解,对文化属性的理解,甚至是对爱情的理解。而丁元英,只是一个道具。

好比孙悟空厉害么?厉害个P,再厉害也打不过吴承恩一样。

读《遥远的救世主》的时候,我们通过这本书,可以想象,作者本人应该有这么两种经历:
一是,有过留学经历;二是有过一个炒股的男人;

至于留学的经历中,是否开过公司,是否在跨过贸易公司工作过,不可而知。而这个炒股的男人,也可能是丈夫,也有可能是情人,或者是父亲。

但我个人认为,应该是情人更多一点。
因为书中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情感,感觉起来是一种超脱的情感,是超越了普通恋人的情感。

作为一个人,往往自己看待自己的情感时,是不容易超越的,因为是被世俗所框架的,比如传统的恋情。
而只有当摆脱了世俗框架的情感,才会超越,比如婚外情。处在婚外情的人,一般认为自己的恋情是升华的,认为自己是超越了传统的爱情的。

当然,这些都是跳出丁元英和芮小丹的故事外,去看这本书的,而不要把自己迭代到这个故事的角色中去。

中秋节前夕,和几个朋友聚了一次,算是提前过中秋吧。
小燕是在聚会上认识的,在metlife工作。经过介绍,才知道小燕原来的工作,是在西门子做财务会计。

在我的印象里面,财务工作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不过小燕看起来是个比较开朗的人。
可能我是属于慢热型的选手吧,有点受不了这种对比差。
小燕在聚会上比较活泼,倒不是话多,而是在讲着metlife的产品,保险,在推她的保险。

我就在想,一个做财务的人,什么时候会变的这么主动呢?我会不会也变成这么一个这么主动的人,见人就推销业务?
一开始,我的答案是不会。
但细想下来,答案变了,是一定会。

我们毕竟都是人,硬件是相同的,但环境不同,给我们装上的操作系统就不同。再进一步,如果经历不同,那么在操作系统上面,装的APP就不同。
装了什么操作系统,装了什么APP,我们就会进入到什么模式。

小燕是离异,具体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也不好意思去问。但知道的是,她离婚并不是彼此的出轨,而且离婚是小燕主动提出来的。
按照小燕自己的说法,是觉得不爱了,彼此都不爱了,在一起感觉就是相互拖累,一个人反而更加洒脱。
我问她怎么从外企西门子出来,做保险业务了呢?
她说,和前夫是在西门子认识的,不出来的话,感觉还是别扭,就没想太多。至于出来之后干啥,也没有考虑太多,就是metlife找她了,约谈了几次,觉得可做,就干了。

当时离婚的时候,她说好多朋友都劝她,别离,又没有发生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情。我问她怎么抉择的?她说没考虑那么多,只是思考之后,觉得分开是对的。

也是,怎么都是对的。
可是外人怎么想的呢,别分开了。老夫老妻,就这么走完一生吧。
我们是不是在用我们的“道德”观点,去绑架了小燕?

后来我想,如果那个时候我也是小燕的朋友的话,我会不会去规劝呢?我又如何去规劝呢?其实,每一对离婚的人,我们作为外人都不应该规劝的,因为他们两人在心里早就有了权衡,离婚肯定是当时更好的选择,否则就不会有这么一个决定。至于这个选择是怎么做出来的,不重要。
你要说,如果以后后悔了呢?
后悔了就复婚,没啥!

小燕说,就像一首歌唱的,没有谁是谁的谁,总要有一个人先走,又何必太在意分分合合。
我不知道她说的是哪首歌?貌似是几首歌的歌词串了。

我没有指出来,我想的是,呀,怎么现在年轻人都这么想的开,看来自己真是老了。

小燕和丁元英是两个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感性的抉择,一个是理性的抉择。
不论是感性还是理性,我们都做了选择。
我们为什么要做选择呢?为什么不能按照生活本身的轨迹,一步一步的走完?这个背后,我想还是有一个基本的驱动力。

责任?利益?
不排除那些因为责任而不得不做的选择,但在现在这个社会,基于利益出发的还是占据大多数。呃,原谅我说话太直接……

就拿赚钱来说,股票是最近一个话题,跌了,是什么原因,我不懂,不去深究。
不过炒股却是一个非常考验人性的东西。
涨了,卖还是不卖,卖了,如果还涨,就赚少了,后悔,不卖,万一跌了呢?也后悔。
反之跌了,买还是不买?买了,继续跌咋办,不买,万一反弹了,又没赚着,岂不是亏了?

细细体味,个中也是一个选择性的问题。
都说长线是投资,短线却是投机。

不再去看是感性还是理性。拿腾讯来说,知道腾讯最大的股东是谁么?马化腾?错!
是MIH!MIH是一家什么公司?南非的,起身应该是南非报业,后来做了投资。最高的时候,持有腾讯45%的股权,一直到现在,也还是腾讯最大的股东。

马化腾厉害不?厉害,但也只有10%多点的股权。说白了,再厉害,如果要换掉马化腾,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里不说马化腾,而是说MIH。
MIH这么多股权怎么来的,也不是马化腾卖的,而是从各个公司,比如电讯盈科,IDG等手里买过来的。一点点的,积累来着,可以去查查MIH持有腾旭股票多少年?

可是这些公司又为什么要出售这么好的一家公司的股权呢?
和个人买股票是一个心理。
哪个股票赚钱,就卖了哪个!可是有的时候,又反着来了。往往赚钱的股票,会更加的赚钱,而亏了的股票,却又继续亏钱。于是这些企业都没有套住,留住腾讯这条大鱼。

是感性?还是理性?
什么也不是,就是人性!

不过又说回股票,无论投资还是投机,原来还是需要耐性的。
没有耐性,往往却就是人性!

欲壑难填!


你可能感兴趣的:(欲,“很”难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