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点多的高分?这部看起来子供向的国产动画是否值得?

为何一位等待泡面的男子频频落泪?为何高龄大叔嘴角哽咽?今天我们来谈一部国产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

截至我写评论为止,《那年那兔那些事儿》依然保持着在豆瓣第一季8.8评分,第二、三季8.9评分,番外篇9.1的高评分,第四部,第五部评分明显下滑。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全番开篇映入眼帘的便是童稚系的画风,我们似乎一下子打开了一部子供向动画,我相信一开始被画风劝退的不在少数,随着剧情的展开,或者第一时间,但凡有点历史知识的观众便会一眼看出,《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以中国历史为模板的国产动画。

抛开描述历史的片面性不谈,因为这是每一部作品必然会发生的事,《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到底怎么样?

可以说,纵观整部动画,它的缺点是相当明显的。

首先它是一部怎么样定位的动画?一部子供向动画?完全应该更加详细的去描述那种历史而不是采用点到为之的方式激起观看者的情绪。

事实上,这是一部激起人的回忆的动画,如果没有去了解那段历史,我们很难去体会这部作品用意,甚至没有记忆的串联,这部动画都是破碎的。

但是你说它是一部全年龄段的动画的话,它的一些笑点的处理并不完美,这样能否让心智已经成熟的年轻人会愿意看下去?

这点在第二部讲发展的篇章中就可以看出,因为故事趋于平淡,没有热血的感动的历史元素,我们便能明显的看到动画的感染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创新的,仅靠一些段子的拼凑显然是难以完全吸引观众的。更何况很多娱乐元素的运用,都可以看出用心,但并不成熟,甚至很迷。

同样,《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剧情与人物的串联是间断的,叙事节奏也并不完美,我们能看到很多不成熟之处,它就像是把每个事件中对描述事件有利的元素忽然拎了出来,每件小事之间的前因后果又是间断的。

导演讲了故事吗?他讲了。他讲故事讲好了吗?显然是没有的。如果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历史,而是原创剧情,这样的讲述节奏无疑会让观众摸不到头脑。

这样的演出也不能完全怪导演,如果你去看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的原版漫画,你就会发现,漫画前期本身就是松散的,漫画本身就过于简单,改编难度巨大,以至于剧情断层,我们不禁想问这样的时长,这样简单的描述能否能展示历史的深度呢?

当然《那年那兔那些事》也是有自己的优点的。将复杂的历史故事用简单的动画表现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作为短片的《那年那兔那些事儿》采用了很聪明的做法,那就是从每个历史的切面出发,他选取了具有感染力的片段穿插其中,将娱乐元素与沉重的历史元素相结合,例如钱学森回国的背影,鸭绿江的牌子等等,穿插上结尾的音乐仅仅是一个背影,一处静景,一段暂停便能完全渲染人的情绪,让人感受到一代代人的前行,让人不住地泪如雨下。

《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前几部的音乐选取是为其营造如此巨大的感染的关键,相比之下后面几部选乐也许很符合历史情景,但相对来说缺乏直观的张力。

同样,我认为优秀的安排便是每个ed中的历史图片,当它与前面的剧情相结合的时候,它便是画龙的点睛之笔,完全点燃了我们深藏内心的中国情。

我们应该明白,能使《那年那兔那些事》成功的是历史本身而非番剧,它将我们的记忆与动画紧紧串联在了一起,使我们哭泣的不是兔子,而是那一颗颗坚毅的中国魂,我们从兔子身上看到了一个个在时间长河中奋力前行的中国人,血脉在我们身上喷张,我会高喊一声:中国nb,此生无悔种花家。

但是回归主题,《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否真的值得这么高的评分?我觉得从动画本身出发是过誉了,如果你说一部能带动我们爱国热情的动画,值得这么高的评分,我不加以反驳,因为《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在这方面确实做的不错。

但我想说的是,我看到的是很多很多优秀的动画被埋没,被因为所谓的“政治因素”被冠以过低的评价是让人可惜的,并不是能激起我们的回忆的动画便是好动画,若是如此,那国创动画就必然无法进步。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表现形式,更多不局限于过去的故事出现,讲出属于我们的故事,而作为观众的我们应该给予创作人更多的包容,这是每个创作者写出一篇好故事的土壤。

你可能感兴趣的:(豆瓣8点多的高分?这部看起来子供向的国产动画是否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