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的故事(上)

前言


公元前8世纪后(约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希腊出现数百个小国,但它们不叫“国家”,而是“城邦”。这些城邦都讲希腊语,承认自己是希腊人,但是没有叫希腊的国家,希腊是这些个大大小小城邦国家的总和,其中比较著名的两个城邦就是斯巴达和雅典。

城邦多了,自然也就不太平,大大小小的战争就像家常便饭一样,但是总打架的日子,终究是不好过的,能不能歇一下?希腊人想了个好主意——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亚的位置特别好,很多很强大的城邦都分布在它的四周,方便过来竞技。

于是,为了休战,希腊人在公元前776年举办了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并且决定每四年都要举办一次,每举办一次都能休战一个月。

那时的奥林匹克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不仅仅是项目上:运动员必须光着身子,因为男子均匀的身材是一种美,大家要欣赏;外国人和奴隶都可以观看比赛,但女性不被观看,男尊女卑啊;想参加奥运会,必须说希腊语、信奉希腊诸神。

提到希腊诸神,想必大家不会陌生:比如众神之王宙斯、智慧女神雅典娜、爱和美的女神维纳斯、战神阿瑞斯等等。在希腊,所有的城邦都信奉希腊诸神,他们在一个叫德尔斐的地方建设了神庙,供奉诸神。

精神上富足了,但是物质上还是匮乏,所以希腊人几乎全民总动员的,去海外殖民。当然,他们不会去选择已经有国家的地方,比如,埃及,而是会选择,既有人已经生活着(物资就可以手到擒来)、但没有建起国家(不会有组织地防御、抗争)、有海、土地肥沃的地方。毕竟是为了自己的肚子和钱包,当然是资源越多越好。

选中地方之后,希腊人要么把原住民赶走,要么用暴力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奴隶,并建设自己的城镇、港口。

但是上面讲的希腊人里不包括斯巴达人。

斯巴达在内陆,而且三面都是山,不方便向海外发展,所以便优先国家发展,强化自身。


斯巴达的改革


在斯巴达,有一个人,一个决定了斯巴达命运的男人。

他的名字叫吕库古。

约公元前8世纪末,7世纪初,这个人游历各国,学习各国经验,回国后,制定了很多法令,按照作者的意思,因为斯巴达之前没有明确的法律,所以,这些法令可以称得上是斯巴达的宪法。而吕库古后面再无人来修改、打破,这宪法一直跟随着斯巴达。

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更可怕的是,这些可怕的法令,斯巴达人和奴隶们居然能一直坚守下去。

宪法使得社会阶级更加固化。

它将人分为三个等级,只有第一等级的斯巴达人才具有统治权,剩下两等人(庇里阿西人、希洛人)要为斯巴达人提供各种物资,帮他们干活等,甚至法律规定杀死最下等的人(希洛人)是不犯法的。

宪法确定了一个斯巴达勇士的一生。

在一个斯巴达男婴呱呱坠地的时候,就有5个监察官(相当于明朝的内阁)来检测他们的身体,健康的,通过测试,有残疾的,会被降为下等人甚至摔死。通过测试的婴儿,在0-7岁在妈妈身边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7岁后开始集体生活。

他们的宿舍是最简单的帐篷,床垫要自己用稻草做,没有凳子,席地而坐。吃的是浑浊的汤、黑乎乎硬邦邦的肉和面包。每天大量时间都是学武。20岁生日那一天,要半裸身体,带着武器,去森林里活7天,最后还要带一个希洛人的脑袋回来才算合格。

通过考核了也不能回家,还是继续集体生活,甚至到了30岁,可以结婚了,有自己的房子之后,晚上还是要回部队睡觉。所以,同性恋很普遍…...

宪法规定了斯巴达的国家体制。经济方面,流通铁币,而其他城邦是银币,所以,阻碍了国外的商品流入,阻碍了商贸的发展,彻底封闭了起来。政治方面,2个国王,从王族中选出,但是只负责带兵打仗;30-60岁的斯巴达人组成公民大会,推举5个监察官和28个60岁以上的公民,后者和2个国王组成长老会议。

这个制度发展到最后,长老会议形同虚设,因为战事不断,再加上斯巴达人的成长环境(被摧残的),很少能活过60岁。公民大会也不起作用,因为这些人从小就被训练成战士,“服从”文化根植于心,就连雅典人也嘲笑斯巴达人,没有思想,不会说话。所以,更不指望这些人能发表自己的建议。国王也疑惑,为啥我指挥战场、娶妻生子都被管制,却不能治理自己的国家,而别的国家都可以呢?

最厉害的就是那5个监察官,这5个人连战场都没有指挥过,甚至可能都没参过战,只知道,要限制王权,要疑心每个人,因为怕每一个人破坏国家,每做一个决定都要反复思量(可能根本就是能力有限啊),导致每个决策都很慢。

制度敲定之后,吕库古还有一个杀手锏,他担心自己死后这个政策就会荒废,于是决定放逐自己,并让所有斯巴达人发誓,他一天不回来,这个政策就要一直坚持下去,果然,他再也没回来。(本书作者评论:他将法律变成了宗教)

最后,一个犹豫不决的、闭塞的、固执的、沉默寡言的斯巴达形成了。

补充:这里可以举两个例子,让我们更直观的了解斯巴达人。

第一个例子,第二次希波战争,大部分城邦组成了希腊联军,马上要打仗了,波斯已经快兵临城下了,其他城邦都出兵了,但是斯巴达没有,因为到了他们要开运动会的时候了,别人催他,斯巴达说,等十天之后的。所有城邦都惊呆了…...

第二个例子,斯巴达人有个观念:战场上不能把后背留给敌人。要么战胜,要么战死。还好那场战争的指挥官是一个不受条条框框约束的人,根据敌我双方的情况,做出了一个战略性撤退的决定,等到敌人“乘胜追击”的时候再反扑。但是战士们无法接受。指挥官一直劝、解释,不听,最后没办法了,把战士们中有地位有威望的弄到营帐里,连命令带哄的,好在终于同意了。


雅典的改革


雅典的改革,要比斯巴达晚一个多世纪,主要是雅典人太热衷于殖民,要不是城邦内阶级矛盾太严重,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估计还要再晚很久。

不过,雅典的改革,则是完全不同于斯巴达的。雅典人有思辨精神,敢于创新,不受条条框框所约束,而且能人辈出,先后有五位改革家,给雅典带来空前的盛世。本篇先讲前四位。

第一位,梭伦

出身贵族,但是等到他继承家业的时候,家产已经配不上身份了,变成了中产阶级,于是,只能出国做生意,40岁时回到雅典时,财产已经是顶流级别了。

在梭伦回国的时候,国内阶级矛盾已经很明显了,但是他选择中立,不加入任何一方的阵营,于是,被权贵们看中,推选他为执政官,让他来改革。

梭伦下手也是挺狠,敢于对自己下刀的,是真的勇士。

公元前594年,44岁的梭伦提出:废除 “无法还债的人要变成债权人奴隶”的法律,将货币贬值,减少已经发生借款的欠债人的负债。这里补充一下,借钱有很多也是为了创业,所以也是一条鼓励创业的政策。

那些债权人基本都是权贵,一想着,这梭伦是自己找来的,而且又不是钱一毛都没有了,就也都接受了。

雅典货币贬值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其他城邦的、说希腊语的人,都要移居雅典经商,连带着希腊哲学的中心地也转移到了雅典,人多力量大嘛。

3年后的公元前591年,梭伦开始进行政体改革:只依据收入,将雅典公民分成4个等级,其中第四等级的平民没有被选举权。

虽然还是财权统治,但是至少给了普通人通过努力能过上等人生活的可能。

梭伦改革后也和吕库古一样,担心自己死亡后改革被禁止,所以放逐自己,不同的是,他既没有要求雅典人发誓,而且在十年后梭伦回了雅典。

【为了跟斯巴达人的生活形成对比,这里也说明一下,雅典人是如何生活的:雅典不会去筛选婴儿,也不过集体生活,一直在自己家里居住。到了7岁,去学校学习读写、珠算,再大一点,增加学习内容,诗文朗读和背诵,也会学习弹琴、跳舞。12岁之后,鼓励下午去体育学校,全裸或者半裸进行肌肉锻炼(还记得前面说的参加奥运会要全裸吗,是一种美的体现)。18岁之后,不同等级的人就去登记士兵,参加不同兵种的训练,也叫实习期,共2年。两年后,成为正式士兵,国家发放武器,带回家,有战争的话,就要带着武器去集合。50岁以后,转为预备役,只有重大战争或者关系存亡了才会被要求出战】

第二位,庇西特拉图

庇西特拉图的一生可谓是非常精彩:

先是被梭伦发现,与梭伦合作,利用计谋,抢占了一个岛,成为了雅典全民心中的英雄。接着,梭伦落幕,当时的两大财团为了得到领导权,都拉拢他这个大英雄,但他始终在这场争夺战中保持中立,即使成为一个财团的女婿也不改变初心,被一次次暗杀后,无奈举家逃亡(财团的女儿也背弃自己的父亲了),离开雅典。而后,一家人在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创业,赚的盆满钵满,又结交了各地权贵,甚至与他的雅典支持者保持联系(基本是山区的第四等公民)。

最后,在公元前546年,时年54岁的他发动政变,率领1000名雇佣兵和雅典的支持者登陆雅典,雅典士兵弃战回家,两大财团出逃。这场没有流一滴血的政变,让他成为雅典统治者。他也被后面的改革者称为僭主(独裁者)。

雅典在他的统治之下,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接管了之前逃走的财团的地区。实行农田改革,划成小块,分给之前支持自己的山区农民,并根据土地品质来收税,税费用于城邦国家雅典各机构的运转经费,比如,士兵的所有装备从之前的自己负担便成为都由国家承担。

他鼓励农民缴税后的剩余农产品拿到市场出售,有的农产品还通过海运销往希腊其他地方,农民收入增加。他还向雅典的贸易商无条件提供自己流亡期间的销售渠道(果然是领导人的格局)。

他制造并发行了德拉克马银币,稳定了雅典的货币,贸易商们就可以使用这种有信用的货币来交易。之前经济发展不通畅,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他城邦不认可雅典的货币,现在则没有这个问题了。

他鼓励第四等人设计生产高档商品——壶,并承诺国家帮忙销售,要打破其他城邦的垄断。而雅典人确实争气,想象力丰富,画艺出众,甚至当时还有“画师”这个职业兴起。后来,雅典的壶几乎席卷了整个地中海市场。

他还利用之前当矿老板时的关系,与各个城邦建交,据说,他统治的这20年间都没有出兵过。国家的安定,也为商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雅典,在庇西特拉图这个独裁者的统治之下,蒸蒸日上。

第三位,克里斯提尼

克里斯提尼的家族就是前面提到的两大财团中的一个,所以,他也是权贵。虽然他们家族城邦内的土地被接管了,但还有超级多的海外资产。

也许是为了复仇,也许是为了反对独裁者,克里斯提尼要推翻当权者,当时是庇西特拉图的儿子。

这时,斯巴达也很讨厌雅典的统治,毕竟雅典的商人、农民,虽然其中有人可能没有被选举权,但都是公民,都有选举权。而在斯巴达,商人、农民等都是下等人,所以,斯巴达很怕雅典教坏“小朋友”。

于是,克里斯提尼利用这个契机,联合斯巴达,战胜了庇西特拉图的后代。但斯巴达并不想让克里斯提尼掌权,毕竟看起来克里斯提尼并不是能帮助斯巴达推翻现有政策的人,便推举了一个亲斯巴达的雅典人伊萨哥拉斯为执政官,而且推出了几条政策,比如,解散公民大会,新的机构都由伊萨哥拉斯决定等。政策一推出,就遭到雅典公民的强烈反对,并且围堵斯巴达的国王和伊萨哥拉斯的城堡,斯巴达人被迫回国。

公元前508年,时年57岁的克里斯提尼终于回到雅典,成为了执政官。他的改革中心思想有两点,一是,绝不允许独裁者政治在雅典死灰复燃,因为那不民主。二是,要激发公民的活力,毕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具体的做法主要是,划分部落、区域,建立户籍,一共10个部落。其中的德谟区是现代国家‘城镇’或‘村落’的雏形。有了户籍之后,雅典公民的名字发生了变化,必须有区名、父名和本人名字,名字中不再出现阶层的家族名称。

在政体方面,可能是克里斯提尼太害怕会再出现庇西特拉图这样的独裁者,所以,弱化了执政官的权力,以前是9个人,现在因为有10个部落,所以,增加了1个执政官,并且大大缩小了他们的权限。而且这10个执政官只能从第一、二等级的公民中选举,相当于是削弱了权贵阶级的利益。果然是敢于对自己下手的勇士!

执政官的权力弱化了,自然就有其他上位的官职——10位将军(相当于明朝的内阁)。是由公民大会选组的,任期只有一年,可以连任,只要是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不论什么等级都可以投票,只要有被选举权的都可以参选。

克里斯提尼的改革还创设了由500人组成的“布列”(只是一个叫法),相当于公务员,从10个部落满30岁以上的居住者中分别抽签50人构成。抽签代表着神意,是诸神的决定。可能就是用所有人都能接受的方法,给所有公民出人头地的机会。

将军是选举,公务员是抽签,体现的是一种灵活性,做每一件事都是出于目的,而能实现目的的方法都是好方法。如果是斯巴达人,可能只会抽签吧,没有目的,只要结果而已。

就这样,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给普通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为下一个改革者的上台提供了可能。

【科普:克里斯提尼还创建一个制度:陶片放逐,即通过大家在陶片上刻上某个人的名字投票,超过3000人投票某人,就可以以“可能给雅典带来危害”的理由对其放逐十年。但是不没收财产,家人也可以在雅典生活,十年后可以回来。这个制度一年只能用一次,最后演变为政治手段】

第四位,地米斯托克利

底层人民地米斯托克利,是在希波战争中脱颖而出的,是一个拯救了希腊、强化了雅典的人。

波斯一共入侵雅典两次,两次中间间隔10年。

在公元前490年的第一次希波战争中,地米斯托克利虽然被任命为将军,但那时他还只是个配角,主角是一个曾经有和波斯作战经验的人。在这个有经验的人的带领下,雅典靠自己的力量,在马拉松以1万士兵对战波斯1万5千的士兵胜利,波斯阵亡6400人,雅典阵亡192人,波斯退兵,不过,此时已经有很多城邦都被波斯统治,要缴税,士兵也归波斯管制。

在间隔的十年间,地米斯托克利断定未来的战场一定在海上,可能是因为看到了和波斯人数上的差距,而且波斯是擅长陆战的。所以,他向公民大会提出,要建至少200个战船,但当时,雅典人飘了,觉得自己实在太厉害了,因而认为曾打败波斯的重装步兵更重要,所以,都不相信他。

他的反对者中,有4个核心人物,出身贵族。

公元前487年,37岁的地米斯托克利,通过造谣让公民相信某某人做了什么对不起雅典的事了,利用陶片放逐制度,击垮政敌。经过5年,他驱逐了那4个政敌。

这五年期间他也造了很多船(驱逐一两个之后,就通过了造船提案),而且还改造船,使之更适合战斗。

清除政敌后,地米斯托克利还修改了现有的体系,增设首席将军,吸取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经验,为了战时能统一意见,而他自己也出任下一年度的首席将军。所谓首席将军,其实就是独裁的意思,但是确实是除了他,别人都不行。

地米斯托克利是一个一心为国家的人,为了对抗波斯,他召回了所有被陶片制度放逐的人,包括他的政敌们。

公元前480年至公元前479年的第二次希波战争中,比较有名的战役有三场

第一场:温泉关之战。

在这一战中,肩负艰巨任务的是年过六旬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防守温泉关,禁止敌人通过。

列奥尼达率领1万人,其中300人是已婚有了孩子的斯巴达勇士,抵抗波斯的20万大军。电影《斯巴达300勇士》就是拍的这段历史。

波斯之王薛西斯和希腊联军对峙4天之后,终于有所行动,发动进攻两次,但都以失败告终,甚至自己两个亲弟弟也战死了。

斯巴达300人只有一个人受重伤,离开了战场,其他人没事。但是人数差距巨大,其他城邦决定撤退,还有几百的底比斯人叛变投降了,最后,只剩下不到1000人,包括斯巴达的300勇士。

后面的战争记录的不是很详细,其他城邦的战士要么在前期被打死了,要么投降了,只有斯巴达的300勇士一直坚持到最后到最后一个人死去。

发生在公元前480年8月的这场战斗——历史上著名的“温泉关之战”,以斯巴达最后一个士兵战死宣告结束,波斯虽然获胜,但是损失了2万人。本来是位绅士的薛西斯气的要命,在众多尸体中找到了列奥尼达,砍掉他的脑袋,挂在矛尖上示众。

第二场:萨拉米斯海战

虽然斯巴达勇士们让波王损失了十分之一的战斗力,但是仍然还有18万人,如果在陆地上战斗毫无胜算。所以,地米斯托克利决定要开展海战。

这里有一些现实问题,不是你想打海战,就能打海战的,波斯都已经攻进雅典了怎么办?

让雅典人搬家去别的城邦。

联军中的其他城邦不同意怎么办?

地米斯托克利放出风声,假意自己要加盟波斯,给别的城邦施压,毕竟雅典投降的话,对希腊联军的打击是致命的;之前被放逐回来的政敌也帮助他去劝服别的城邦,由于这个政敌给大家的印象是很正直的,大家都愿意相信他。最终,所有人都同意海战。

公元前480年秋季,萨拉米斯海战在拥有900艘战船的波斯帝国和不足400艘战船的希腊城邦国家联军之间展开了。

由于雅典的船更适合作战、桨手们更熟悉这里的环境以及地米斯托克利高超的指挥,最终打跑了薛西斯

第三场:普拉塔亚陆战

薛西斯虽然自己落荒而逃,但留下了十多万大军继续准备攻打希腊,这对希腊来讲是个天文数字。所以,还是要组建军队,开展陆地战争。

斯巴达本来是本国保护主义原则(可能是不太懂得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300勇士的牺牲刺痛了他们,而且一直以来对抗波斯的胜利都只属于雅典人,他们忍不了了,于是决定打破自己固守的法律,派出大规模勇士,背水一战。由于两个国王,一个战死一个病死,他们只好选择了来自王室继承人的监护人帕萨尼亚斯来指挥战争。

陆战4万对10万。

初战,波斯军队因为战术不当,最厉害的骑兵指挥官阵亡,其他骑兵看见指挥官阵亡后,赶快撤回,所以伤亡不多。

希腊联军利用这个机会,转移阵营到河流旁,解决了饮用水的问题,两方人马隔着河流对峙了八天。第九天,波斯将领改变了战术,阻断希腊军队的粮食补给。

这个战术确实打的希腊人措手不及,他们只得被迫转回之前的营地,但是4万人的移动不容易,波斯军队趁机发动战争。在这里发生一件有意思的事,原本的阵型,波斯军队中最厉害的骑兵和超级精锐对阵斯巴达士兵,斯巴达的总指挥有点怕了,想跟雅典军队换一下队形,对方也同意了,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只能在夜间换,结果第二天白天发现,所有士兵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上了。哎,硬着头皮上吧。

斯巴达指挥官采取了战略性撤退,在波斯的骑兵乘胜追击的时候,出其不意的用长为身高2倍的矛去刺马,这样骑兵不得不变成步兵,而波斯步兵的装备不如希腊士兵的,所以,一击即破。最后,波斯的总指挥被斩首了,剩下的波斯士兵开始逃窜。

波斯撤退之后

雅典海上军队开始单独行动(其他城邦都不愿意),成功拿下了波斯人在爱琴海最大的海上军队基地,促使附近地区的希腊人鼓足勇气,脱离了波斯的统治。并且继续北上,切断波斯陆上军队入侵希腊的路线。

相信只有地米斯托克利这样的鬼才才能谋划这一切。他也是一个懂得急流勇退的人,除了之前亲自指挥了萨拉米斯海战之外,其余的战役都退居二线,只当一个谋士,不再抛头露面。

最后,第二次希波战争,以波斯的失败而告终,波斯之王薛西斯回去之后彻底人格分裂,抢了儿子的老婆,王后气不过,砍了儿媳妇的四肢,王室乱作一团......

除上述之外,地米斯托克利还有一个成就——雅典与比雷埃夫斯的城市一体化。

在与波斯的对战中,地米斯托克利迫不得已强制疏散了雅典的所有人,但是他知道,这种极端的手段不能反复使用,所以必须加强雅典的抵抗能力。虽然此时的雅典已经是海上强军,但是陆战还是不太行,即使在雅典周围建设高高的围墙,也很难守住,于是,他想到了要利用自己的海上能力。

此时,爱琴海已经回归希腊,这意味着雅典可以用自己的船只从海外运来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但是雅典不靠海,距离外港比雷埃夫斯还有7.5公里,为了让雅典临海,地米斯托克利决定用道路将两地连为一体,两侧以城墙相围。他还考虑将雅典和另一个岛之间,也用这个办法连接。

这使得雅典成为希腊的一大通商中心,在海上作战、运输和贸易方面,雅典彻底赶超了曾走在希腊最前面的科林斯和埃伊纳,即使后面国内政治陷入低迷,通商中心的地位还是无法撼动,直到150年之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建成。

然而,在一体化之后的第七年,公元前471年,地米斯托克利遭陶片放逐。很可能是因为政敌的陷害,因为至今仍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罪名。

此举启发了斯巴达人,5个监察官不仅给了第二次希波战争陆战的总指挥定了死罪(担心个人英雄主义影响国内政治,毕竟这位总指挥人气太高了),而且还要求雅典人审判地米斯托克利(因为他的支持者都是平民,斯巴达担心国内会受影响)。于是,斯巴达和雅典达成一致,要求地米斯托克利回国,被地米斯托克利无视后,发布国际通缉令。

地米斯托克利只能开启逃亡生活,但一路上都有人给他生活用品、船、钱,而且基本上不管他到了哪个地方,那里的国王、人民都热烈欢迎他,大家都深深地记住了这个萨拉米斯英雄。

在希腊几个城邦兜兜转转之后,地米斯托克利累了,逃到了波斯,与被他战胜的薛西斯的儿子(当时波斯的王)成为了好友,在波斯度过了最后的时光。

地米斯托克利的一生可谓是辉煌又潇洒的。只是个低等公民,但是却能凭借才能一步步成为国家的执政者,在败军之际,危难之间,扭转大局;万众瞩目之下,仍能看清自己,始终专注于想达成的目的,不断增强雅典的实力;被驱逐、通缉后,仍能活出自我,完美落幕……

你可能感兴趣的:(古希腊人的故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