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胡兰成《今生今世》读后感

    在“见字如面”中看到蒋方舟因读张爱玲的书而引出对胡兰成的些许评价,出于对一个有政治污点的才气文人的好奇,想要从其文字中去了解他,随读了比较有名的《今生今世》。

此书除了他描绘故乡和他所遇女子的故事,令我觉得津然有味外,每他只写自己时,常令我气闷。

书中写到他发妻重病,他去义父家借钱。义父已殁,义母钱财当然难借。他“在俞家一住数日,家里差梅香哥来叫我回去,我只得向义母开口了,但是她只说:‘家里哪有钱?我就不响,和梅香哥只说得一声:‘我去了绍兴就回胡村’”,他起先欲再外出借钱,但中途遇至雷暴雨,他返至义母家“又一住三日,只觉岁月荒荒,有一种糊涂,既然弄不到钱,回去亦是枉然,就把心来横了。我与玉凤没有分别,并非她在家病重我倒逍遥在外,玉凤的事亦即是我自身遇到了大灾难。”

他直至已觉妻子去世才辞别义母返家。这些看得我心凉不已。借不了钱,他当是无能为力,但竟宁可藏起来不肯面对家人,亦不肯面对自己。倒来得那么大一堆理由为自己洗脱。或许他并不认为自己在洗脱,反而觉得如此即是对的。而即将辞世的妻子连他最后一面也见不得,何等凄苦,唉。

他可令一女子深深钟情于他,他亦应有时是深情款款,但最厉害的是他随时可以将款款收起,可谓对自己的深情有时是奔流四海,有时是相对不相识。这全在他个人的喜好。他想爱便爱了,想不爱便不爱。全书中,很多“我也不遗憾”“我也不气恼”“我亦不心思沉重”这类的句子,看起来像是无憎无喜,深得佛理。但他又偏以风流才子自命,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是只爱自己。没有什么事和人可牵挂可被伤害,实是铁石心肠。感情只是他打发闲聊人生的一种游戏。

而他在书中提及的几段感情,有一些还是为了立命存世,而处心机地谋取。美人于他是花,闲时赏玩,愉悦身心,并为之画图吟诗。但花凋花落,他是全无伤感。他后来还为了能以一假身份得以获得现世人承认,一步一步极之有计划的取得了一名士的信任,从而得到了工作和新的身份。

他这样的人,是可以安然存于世上,同时不乏风流和韵事。他在提及张爱玲那章,说张爱玲不介意他已有妻室,更不介意他挟妓游玩。其实,除非张不爱他,否则何来的不介意。

而当他在三地坐拥三娇时,张爱玲要他抉择,他反而怪责爱玲不懂得他,张终究是忍不住。

“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了的。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时惟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而胡兰成照常是“当下我看完了这信,竟亦不惊悔。”

这个男人曾令张爱玲说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亦令张爱玲说“我将只是枯萎了”。这样的男人,如有机会,他总是会不断地伤害爱上他的女人。而他总振振有词地觉得,她们受到伤害,是不懂得他的缘故。

唉,世上情事,当真是一笔糊涂之帐。

胡兰成的《今生今世》,止庵为之作了序,里面有一句深得我心“才子文章,无论意思文字,难免取巧做作,仿佛不甘寂寞,着意要引得读者叫好,胡文亦不例外。”

但《今生今世》不妨一看,只因除了里面有绍兴乡情,还有一名临水照花的民国女子张爱玲。


附胡兰成简介:

胡兰成(1906年2月28日-1981年7月25日),中国现代作家,原名胡积蕊,小名蕊生,浙江绍兴人,张爱玲的第一任丈夫。 胡兰成年轻时曾在燕京大学旁听课程,擅长写作,后追随汉奸汪精卫,抗日战争时期出任汪伪政权宣传部副部长,曾为汪精卫执笔,是出了名的汉奸。

1940年发表卖国社论《战难,和亦不易》,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鼓吹"和虽不易但也要和",为汪精卫的卖国行径洗白。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胡兰成借道香港逃亡日本,晚年旅居台湾开课教书,其文学才能曾影响部分台湾文人,1976年因其汉奸背景被迫离开台湾,1981年7月25日因心脏衰竭死于日本东京。 代表作有《今生今世》、《山河岁月》、《禅是一枝花》、《中国文学史话》、《今日何日兮》等。

成长经历

胡兰成,1906年二月廿八日(清光绪三十二年二月初六)出生于浙江省嵊县下北乡胡村,小名蕊生。祖父胡载元,父胡秀铭,母吴菊花。兄弟七人,行六。大哥积润二哥积忠,为前娘宓氏所生,三哥积义四哥梦生五哥怀生七弟固有为吴氏所生。

1917年拜俞家为义父。侄女青芸(三哥之女)约此年出生。

1918年参加芝山小学会试。进绍兴第五师范附属高小二年级,期间认识在绍兴营里当兵的熊俊(剑东)。第一次跟父亲去杭州。

1919年高小毕业,进入绍兴第五中学,只读一学期,因学生风潮回到胡村。

1920年跟表哥吴雪帆进杭州蕙兰中学,同学有钟志谦、于瑞人,另与表哥的同学及好友马孝安、汪静之、崔真吾、刘朝阳等交往,受到五四运动影响。从海宁周承德先生学书法。

1923年夏天,始议婚事,女方是棠溪(余姚市四明山镇)人唐玉凤。在蕙兰中学读四年级,因编辑校刊得罪校务主任方同源,被学校开除。

1925年九月,父亲去世,享年五十八岁。十月,娶玉凤。婚后在胡村小学教书。

沦为汉奸

1936年6月1日,广东军阀陈济棠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联合发动反蒋的"两广事变"。胡兰成在《柳州日报》上发表了一系列政论文章,积极鼓吹两广与中央分裂。他的政论引起各方的注意。汪精卫系统的《中华日报》也邀他撰稿。他的文章发表后又受到日本刊物的青睐,当即译载。抗战爆发,上海沦陷后,他被调到香港《南华日报》当编辑,胡兰成提出了"战难,和也不易"的观点,客观上为汪精卫与日本人合作的叛国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深得汪精卫及其夫人陈璧君的赏识。陈璧君认为他是个人才,想见见他。经过打听,才知道他还是一个月薪仅60港元的小编辑,一家生活很不易维持,且眼病甚重,无法应召去见"夫人"。陈璧君为此狠狠地责备了主持该报的林柏生,认为他埋没真才。林柏生大为惶恐,连连谢罪,立刻提升胡兰成为总主笔。

1937年3月受汪精卫之邀,胡兰成任上海《中华日报》主笔。1939年12月正式前往南京任汪伪政权宣传部次长、伪行政院法制局长,成了以陈璧君为首的汪的嫡系"公馆派"的一员儒将。当时汪精卫称他为"兰成先生",经常向他"殷殷垂询",他因此被称为汪精卫的"文胆"。胡兰成踌躇满志,自诩"稳坐政论家第一把交椅","和平运动时位居第五",不料因此得罪了汪精卫、周佛海和林柏生等人。胡兰成很快就被免去职务,并曾被捕入狱,最终被排挤出汪伪政权,又成了"一介布衣"。

被排挤出汪伪集团后,他通过日本使馆的官员清水、池田笃纪,和日本军政界的少壮派人物拉上了关系。日本宇垣一成大将约见胡兰成,向他请教:如果日本失败,应该向谁求和。胡兰成献计道:"向重庆求和,必遭到拒绝;至于延安,可以取得某种军事上默契,但于大局无补。求和必须向英、美,别无他途。"宇垣认为他的话有道理,由此他的身价倍增。

爱情婚姻

胡兰成之于女人,就如同贾宝玉之于女人一样。一样的懂得,一样的爱惜,一样的成为女人命中的魔星。他与张爱玲,是于千万人当中相遇并且性命相知的,所以才令张爱玲在梦中喊出"兰成"二字。张爱玲对胡兰成,是完全倾心,没有任何条件的,哪怕胡兰成在赞美她的时候,也一样的赞美着她的好朋友炎樱;甚至胡兰成与她在一起时,还偷着与苏青密会,被她撞个正着。虽然心头酸楚,但也罢了,因为眼前这男子,是说过要给她现世安稳的。

流亡路上,先是护士小周,后是斯家小娘,张爱玲不是不能容忍这两个女子的存在,要不,她也不会一直寄钱给身边总有女人的胡兰成。她是不能容忍胡兰成竟用同一颗心去爱不同女子。她是一个多么骄傲而不合流俗的人,她不能容忍这样的没有区别。千里寻夫,只为要胡兰成做出选择,但胡兰成竟不肯,只是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这才有了胡、张的倾城之恋变成情天恨海。张爱玲走后终于来信,胡兰成展开信时,如同青天白日起了一声响雷,信上说,"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我是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

《今生今世》一书,写了与胡兰成有关系的8个女人,除了后来染病的全慧文及被张爱玲取而代之的应英娣(歌女小白杨),其他的6位,书中所占篇幅竟大致相同,平均用力到如此,胡兰成还是应了他不做选择的话。《今生今世》中的8位女人,民间女子五位,分别是发妻玉凤、女教师全慧文、护士小周、斯家小娘范秀美、日本女子一枝。其余三位,一是红歌女,一是临水照花的才女张爱玲,还有一位,最后则与胡兰成在日本生死相守,终老于岁月。这个女子比起张爱玲的不寻常来,竟丝毫也不逊色,她便是原来上海滩黑帮老大吴四宝的压寨夫人,上海滩的大姐大佘爱珍。《今生今世》乃是一部胡兰成的"群芳谱",令后来多少女子心折不已,胡兰成上世纪60年代末在日本讲学,他的女弟子居然分成两派,为争宠而斗,胡兰成之于女人的魔力,由此又可见一斑。

1944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胡兰成给张爱玲以"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婚姻承诺,有效期只有四年,最后她称这个男人为"无赖人"。1947年胡兰成与张爱玲离婚。

1954年3月,胡兰成与佘爱珍结合。他与佘爱珍结合,是他一生中所有夫妻或准夫妻型与女人结合中的最后一次。是年佘爱珍刚过五十,胡兰成四十九岁。结婚头两年,两人仍是分居,佘爱珍与李小宝住新宿,胡兰成一人租住日本人家,两人之间却经常吵个不休。最令胡兰成伤心、伤他自尊的是,当他得知佘爱珍在香港的风光,当年李小宝租住的房子每月租金即达一千多港币,联想起当年偷渡时佘只给了他二百港币,这才明白,他把佘爱珍当体己知己,佘爱珍却不了解他,更是从来没有看重过他,可两人却成了最后的夫妻,这真正是他人生最后的讽刺。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