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匣子思维》

说到失败,我们都不会感到陌生。毕竟每个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失败,我们和失败的关系也远比想象中密切得多。比如刚开始学走路时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学拿筷子吃饭吃的满脸都是饭粒;上学的时候,背诵课文时会忘记或背错,做算数时会遇到解不出的难题;踏入社会开始工作后,公司给的考核指标完不成,和同事关系处不好。当我们遭遇这些失败时,第一反应肯定是特别生气、懊恼,高考失利、婚姻破裂等这些打击特别大的失败,我们还会觉得害怕,会忍不住推卸责任。

今日读到这本书迫不及待的想要整理一些什么,它来的恰逢其时,似乎提醒了我什么,细想这样的消极处理方式往往只是逞一时之快,更多的时候还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

我们到底该如何对待并处理生活中这么多大大小小的失败呢?这本《黑匣子思维》的作者马修·萨伊德阅历丰富,也是个特别励志的人。他自学考入国际知名学府牛津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是英国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曾经两次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退役后又开始专职写作,是《泰晤士报》的专栏作家。他在取得这些成绩之前,肯定也品尝过很多次失败的滋味,但他没有被吓倒,而是从中总结出了一种高效的思维模式,不管做什么都更容易获得成功。这种思维模式就是“黑匣子思维”。

总结一下黑匣子思维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思维。毫不夸张地说,它和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我们活着的每分每秒都在它的影响之下。

黑匣子最初是指为了记录重要的飞行数据而装在飞机上的两个匣子。这两个匣子,其中一个用来记录飞机的电子系统接收到的所有指令,另一个用来记录驾驶舱内的各种声音。一旦飞机出事,事故调查员就能通过这两个匣子记录的信息分析事故原因,了解飞机出事前发生了什么,飞行员们进行了怎样的操作。这能帮助整个航空业发现问题、改进不足,让飞行变得更安全。之所以称为黑匣子,倒不是因为它们是黑色的,而是因为它们记录的数据在一般人看来特别神秘。实际上,为了方便调查员在飞机失事后能尽快找到黑匣子,它的外壳是显眼的橘红色。因为有了黑匣子的帮助,航空业得以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有针对性地改进缺陷。也因为如此,飞机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根据统计,飞机的事故发生率只有二百四十万分之一,也就是说,一架飞机每飞行100万次,才会发生不到0.5次的事故。这可比汽车和火车的安全性高太多了。后来,人们总结了航空业对待飞行事故的态度,也就是理性看待失败,愿意对失败进行调查总结、从中学习并持续改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黑匣子思维。黑匣子思维揭示了失败确实可以是成功之母,这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但问题在于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却没几个人真正重视并且真的照着去做呢?

有句话我们肯定都听过:明明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句话虽然扎心却也是事实,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失败。不得不说,大部分人遭遇失败时,本能反应就是害怕、逃避、装看不见。更激烈一点的,还会推卸责任,让其他人背锅。不管是哪种表现,本质上都是抗拒失败,是一种错误的态度。说到底,这都是因为我们缺乏黑匣子思维,陷入了“闭路循环”的典型表现。闭路循环?顾名思义,闭路循环就是思维模式是封闭的,不是开放式的。如果你的思维陷入了闭路循环,面对失败时,你会选择曲解或忽视其中有用的信息,导致无法从失败中获得学习和进步的机会。这是一种和黑匣子思维完全相反的思维模式。

Blue and Silver Stetoscope

为了更好地理解闭路循环,书中引用了医学史上著名的放血疗法的故事。说起放血疗法,就是一个人生病之后,医生就会通过一定量的放血进行治疗。你大概会觉得这算哪门子治疗啊,听着就恐怖。但在人类医学发展史上,不管是不是科学有效,放血疗法可以说是出现早、治疗范围广、应用时间还特别长的治疗手段了。一直到19世纪,放血疗法还被公认为是正确的治疗方法。当然,现在我们知道,放血疗法效果有限,而且存在致命缺陷。病人会因失血而更加虚弱,更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但在当时的医生看来,确实有病人因为放血被治愈了。但那些治疗失败而死去的病人呢?面对这些不幸的病人,医生们却开始集体陷入“闭路循环”的思维中。他们不去思考可能是放血疗法存在问题,而是把责任推给病人,认为是病人病得太重,连放血疗法都无力回天。这种错误的思维模式导致医生们忽视了大量死亡的病人,而且无法从这些失败案例中获取有效信息推动医学的发展。这就是缺乏黑匣子思维,陷入“闭路循环”带来的可怕后果。它让我们错误地对待失败,无法找到导致失败的真正原因。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错误应对方式尤其应该引起警惕,书中给这两种错误方式命名为“认知失调”和“叙述谬误”。

我们先来认识“认知失调”。这是一种心理机制,指的是当你的认知和日常经验受到挑战时产生的不安感。

说完了“认知失调”,再来了解下另一种应对失败的错误方式——“叙述谬误”。这说的是我们在事情发生后编造一个理由作为这件事的合理解释。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还会用同样的理由去解释完全相反的事实。像我们经常说的“马后炮”就是一种“叙述谬误”。比如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就经常会陷入“叙述谬误”。中国有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小孩子就是需要打才能学会做人。如果一个人一做错事就挨打,但长大后还对父母特别孝顺,那么大家就会说,看老话说得没错吧。但如果一个人因为经常挨打导致心理不健康,长大后对父母也不孝顺,这时大家又可能会说,对孩子不能动不动就打,还是要多点耐心好好引导。如此看来怎么说都有理,这是不是很矛盾的两种解释?解释来、解释去,就是不反思问题本身。但这却是我们经常会做的事。

书中所阐述的“认知失调”和“叙述谬误”这两种表现还会带来自我欺骗,让人意识不到失败。当一个人连自己都骗的时候,就会发自内心地觉得自己没做错,这是十分危险的状态。

这个时候,就急需黑匣子思维,让你不容易陷入这些错误的思维模式。黑匣子思维能改变我们对失败的错误态度,让每一次失败都能发挥最大价值。我们从提高抗压力和激发创造力两个方面谈一谈黑匣子思维的优势。第一个优势是黑匣子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理性看待失败,把失败看成是人生的一部分。这么一来,失败就没什么可怕的,一个人的抗压力也就提高了。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试验,证明了黑匣子思维与抗压力的关系。试验中,一群女生先接受了智商测试,然后被要求完成一项开始阶段难度就很高的任务。试验结果发现,高智商女孩因为经历的失败少,没有学会如何正确对待失败,缺乏黑匣子思维,在困难面前很快失去信心,没有顺利完成任务。这个试验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越是一帆风顺的孩子越容易因为一点点挫折就一蹶不振。所以说,如果能让孩子从小多经历些失败,培养出黑匣子思维,那么他就不容易被失败打倒,也不太容易走入极端。黑匣子思维带来的第二大优势就是激发创造力,成为创新能力强的人。因为很多时候,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来自于对现实问题的优化解决。比如著名家电品牌戴森的创始人詹姆斯·戴森,就是因为无法忍受传统吸尘器的低效,才开始了对吸尘器的革新尝试。当时的吸尘器里面都有一个装灰尘的袋子,也就是吸尘袋,一旦灰尘把袋子的小孔堵死,吸尘器就失去了吸力,就算把袋子里的灰尘倒掉也没用。于是戴森就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最终他花了三年时间想到了解决方案,又花了五年时间进行了五千多次试验,终于发明出不需要吸尘袋的真空吸尘器,引发了吸尘器市场的革命。如果戴森在五千多次的失败面前放弃了,他就永远不可能发明如此高效的吸尘器,世界上也不会有戴森这个充满创意的家电品牌。所以,大多数缺乏黑匣子思维的人很容易成为“闭路循环”的俘虏,受困于“认知失调”和“叙述谬误”,看不到失败的价值。

而拥有黑匣子思维的人不但能正确认识失败,抗压力更强,还能将失败变为成长的动力,实现创新突破。

我们如何才能拥有黑匣子思维,怎样才能做到呢?它要求我们理性对待失败,最起码的一条就是不能否认失败,但偏偏否认失败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人类特性。这也是一般人难以拥有黑匣子思维的原因之一。相对于承认犯错和失败,否认和掩饰失败能带来更直接的好处。比如不会伤害自尊心,可以平息内心的不安与恐惧,以及维持社会地位和声誉。这也是为什么地位越高权力越大的人,越不容易承认错误和失败。这种认知上的弱点有时候还会造成本可避免的人间悲剧,比如一再发生的冤假错案。

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做到以下三个方面:重新定义失败,愿意从失败中学习,尝试建立试错机制并持续调整做法。下面就具体说说分别该怎么做。

首要的一点是重新定义失败,发现失败的价值。这要求我们走出“犯错等于无能,失败等于耻辱”的认识误区。如果能够换个角度,把失败当作学习成长的契机,就有可能打破“闭路循环”,形成向失败学习的意愿和决心。这就是积极看待失败带给我们的改变,做到了这一点,接下来就是培养真正想从失败中学习受益的意愿。我们可以从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和尽量避免不公正的谴责两方面入手,让学习失败的意愿慢慢生根发芽。公开透明的环境有利于经验的共享,让我们能从别人的错误中得到警示而避免重蹈覆辙,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自发地想要从失败中获益。除了营造公开透明的环境外,还要尽力避免不公正的谴责。谴责也就是批评问责,这不管在企业还是在家里,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因为谴责别人对自己有利,而且我们普遍认为谴责能维护纪律,让人更少犯错。但事实上,谴责不一定能带来更低的失误率,而且谴责行为并不都是公正的。而不公正的谴责对我们建立从失败中学习的意愿有百害而无一益。

有了对失败的正确认识和从中学习的意愿,最后要做的就是建立试错机制,不断尝试调整,直到找到解决方案。所谓的试错机制,就是像自然进化那样,不断进行小的尝试和改变,取得更大进步的过程。在试错过程中,我们第一步可以利用“边际收益”的原理获取更大的进步。然后一边尝试,一边获得有效的信息反馈;最后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作出调整。什么是“边际收益”呢。简单地说,边际收益就是把一个复杂的问题拆解成几个部分,针对每个部分进行优化,再把优化后的部分重新组合起来,原来的复杂问题就能得到更好的解决。在应用边际收益原理时,要注意搜集有效的反馈信息,再根据对这些信息的分析进行下一步的调整。不停地重复这一过程,就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重新认识失败,愿意向失败学习,借助试错的力量和边际收益的效用帮助自己不断纠错,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犯错。有的错误很小,犯了也没啥大影响,但有的错误却会涉及到各种损失,比如金钱、时间甚至是生命。如果我们缺乏黑匣子思维,不能及时发现失败,找出不再重复犯错的办法,那么失败就会不停积累。最后哪怕本来是微不足道的失误都可能造成致命的危机。

怎样跨过障碍,在生活中培养和应用黑匣子思维的方法。清除否认失败的观念,重新定义失败,加强从失败中学习的决心,建立纠错机制,运用边际收益的魔力拆解问题,小步调整优化,最终取得进步。当我们下一次再遭遇失败想要逃避或推卸责任的时候,记得想想黑匣子思维是如何教我们面对失败的。壬寅年9月初一 xi zh

你可能感兴趣的:(《黑匣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