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打骂又害怕,“权威”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

2016年3月3日,福州警方发布了一则悬赏通告,受害人谢天琴被人杀死在福州市晋安区一所中学教职工宿舍内,其22岁儿子吴谢宇有重大作案嫌疑。

直到今年的4月21日,逃亡1162天的吴谢宇在重庆机场被抓。

吴谢宇,是个天才,但也是一个顶着天才头号的弑母嫌疑人。

2009年,吴谢宇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进福州一中,被同学们成为“学神”。

2012年,吴谢宇被北大提前录取。

哪怕在人才济济的北大,吴谢宇依旧保持着“学神”的称号。

“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廖凯原奖学金”、GRE接近满分。

就是这样一个完美、聪慧的孩子,居然犯下了弑母的罪行。

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虽然吴谢宇已经落网,但是关于他弑母的动机,却仍不可知。

一般说来,完美的高智商孩子犯罪都与其背后的家庭因素密不可分。

因为完美孩子的背后,是绝对权威的父母。

畅销千万册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作者尹建莉在前言中写道,当我们手上有块玉时,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手里的这块玉会随着我们的教育方法变得精美或是破碎。

其实每个孩子的初始都是一块璞玉,但由于家长错误的管教,孩子从璞玉变成“朽木”。而家长们却在痛心疾首,抱怨孩子不努力、不争气,天生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

01 永远正确的家长,永远失败

家长和孩子之间,家长是绝对的权威。

“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懂什么?”“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信不信,我打你!”

我想每个父母都对孩子说过类似的话,其实,我们说这种话的时候,是很不自信的。

因为,自信的父母不怕孩子的挑战。

我有一个同事,他说他的父亲相当的强势,哪怕他现在30岁了,他和他父亲的关系也相当紧张。

比如,他和朋友闲聊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时,他父亲突然插话,“所有问题都是源于你们的不作为,现在的技术那么发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在我看来,你们根本就没有认真工作。”

我同事忍不住反驳了他的父亲,结果还没有等我同事说完,就被他父亲强硬地打断了,“没有什么是我不知道的,我说是什么就是什么。”

听完他的讲述后,我终于明白了这个同事为什么和别人交谈时,特别容易脸红,也理解了他为什么在工作中总是唯唯诺诺,做事拖泥带水,没有主见。

因为他对自己的决定和想法没有自信。哪怕好不容易鼓足了勇气展示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因为别人的一点点质疑或者疑惑,就会立马打退堂鼓。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他懦弱、自卑的性格特点。

总有一些父母,他们永远正确,不需要学习,不需要听建议,更不需要反思。

如果父母永远是正确的,那么孩子面对的只能是失败和窝囊,他会慢慢地形成一种认识:自己不行。

如果父母从来没有错,孩子遇到的所有疑问都会变成自我否定的催化剂,他会慢慢丧失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面对这个问题时,尹建莉老师引用了科学史上的一条重要法则,“假设有某个对立方能永远处于强势地位,那么世界的秩序就将遭到毁灭”,这解释了为什么永远正确的家长最具有破坏性。

但试想一下,一个连“不”字都不敢说出口的孩子,他能收获成功么?

不能。

所以,永远正确的家长们,不如放下“正确”的执念,如果你永远都是正确的,那你何苦把你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呢?

唯有放下永远正确的念头,才能走出一直失败的厄运。

02 不做披着家长皮的“怪兽”,打骂孩子要不得 

我的女儿欢儿今年3岁了,正是第一个叛逆期的年纪,无论我们说什么,让她做什么,她一定是一口回绝我们。

有时不仅是回绝,更会反着做。

感觉这个年纪孩子,总有用不尽的方法让父母生气,暴走,狂怒。

昨晚,欢儿学我们做饭,倒了几勺水进米桶。我看到这番景象,忍不住说了她几句,结果这个小小人,不仅不认错,还又哭又闹地把我推开,把米撒的到处都是。

我脾气也上来了,就逮着她,狠狠地打了她屁股几下。

这孩子,一边哭一边不服输的说,你打,你打。

过了一会,问她,“错了没有?”

她说:“没有错。”

问她:“还要哭么?”

她说:“还要哭,就要哭。”

问她:“你还想被打屁股么?”

她说:“妈妈,不打屁股了,屁股打痛了,打其他地方。”然后她还把小手伸出来,让我打。

听到她这么说,真的差点把我气得半死。

哎,“武力征服”失败。

尹建莉老师认为,“儿童身上屡屡不能解决的问题,背后一定有家长教育方式的问题。打骂是家长们最常用且运用得最得心应手的一种方式。可它也是最没效、最具有破坏性的一种。

教育孩子其实很简单,根本用不上打骂她。

如果当时我能耐心地和欢儿交流,以做游戏的方式和她一块把米桶收拾好,估计不仅不会出现刚刚“女哭母捶”的一幕,还能在游戏中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其实,野蛮教育真的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仅是为了让父母出口恶气。

“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不能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不能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

03 孩子应该怎么管,“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没有时间观念和危险的概念,所以家长应该管。

但是,也要管的科学、管的合理。

楼下的壮壮妈,海龟博士,工作能力超强,教育孩子也一点也不含糊。

我有次听她诉苦,说壮壮一点都不听她的话,什么都需要她操心。

壮壮妈说:“这孩子吃饭不好好吃,东西到处扔,玩了沙也不洗手,到了写作业的时间也不好好写作业,甚至,连穿鞋也要我操心。我怎么生了一个傻儿子啊!”

有一次,壮壮不写作业,壮壮妈把壮壮按到座位上,甚至把书给他翻开,笔帮他握好,就差抓着他的手写字了,可壮壮还是一个字都写不出来。

越是自信和成功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就越高,因为他们本身就自我管理严格,所以也会对自己的孩子管理严格。

可是管理太严格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感受不到自由,做事有压力,感觉自己什么也做不好,久而久之就会拖延、没有自控力。

尹建莉老师认为:“一个被管制太多的孩子,他会逐渐从权威家长手下的‘听差’,变成自身坏习惯的‘奴隶’。”

所以,孩子遇到问题,管不管,当然要管啊。但真的不是细无巨细,而是多放手让孩子去解决。

“不管”并不是对孩子的放任,更不是对父母权威的削弱。相反,“不管”能更好的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和自由,多给孩子一些犯错的机会,孩子才能从错误中收获成功。

“不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它更需要父母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的思维方式。

04 不当权威,当伙伴 

为人父母,总希望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权威,成为孩子的榜样。可一旦有权威意识后,父母和孩子之间,就不再是平等的地位了。

父母总是高高在上的俯视孩子,而孩子则需要抬起头仰视父母。

在这种不对等的关系下,可能很难收获一份良好的亲子关系。当父母意识到自己问题的时候,不如试试以下三点建议:

一、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

除了天才以外,每个孩子的智力差距真的很小。但因为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领悟能力不一样,所以,在一定时间内,会有一定的差距。

比如说,别的孩子两岁可以背100首诗,而你的孩子,却说不清楚一句话;别的孩子可能已经能用英语流利交流了,而你的孩子还在背ABC。

如果父母这样就否定自己的孩子,或者强力灌输知识让孩子进步,孩子就会越抗拒,本来差距很小的孩子们,也渐渐地拉开了距离。

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成长速度,拔苗助长使不得,半途而废也使不得。

因此,父母教育孩子,多一点耐心,切勿操之过急。

二、父母需要学会倾听

每个孩子遇到一滩水,一堆沙,甚至几片落叶就可以玩的不亦乐乎。

而家长是绝对体会不到这种喜悦的。因为,父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此时,不如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问问他水、沙、落叶到底有什么乐趣。

尊重孩子内心的各种想法,尤其是在他逐渐长大,变得越来越有思维的时候,当父母和孩子的想法发生冲突时,放下让孩子听话的念头,而是和孩子沟通,倾听他的想法,做个“听话”的父母。

三、给孩子犯错的特权

我们都知道,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会犯错,小孩子更会犯错。

犯错,是孩子试探和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自我成长所必需的。

不允许孩子犯错,则要求孩子处处完美,事事听话。这样的孩子是压抑和不安的,因为他没有应对错误的办法,继而没有适应多变社会的能力。

作为父母,应该把犯错的机会还给孩子,尽可能给他多个选择,而不是直接给他一个命令。

绝对权威的父母是严厉、高标准的代名词,看似孩子快速成长的保障,其实更多的是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所以,不如放下权威,在教育孩子时,多一点耐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宽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不听话,打骂又害怕,“权威”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