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癌症日思索健康

昨天看到很多关于癌症统计数据和科普类的文章,才想起今天是世界癌症日。

世卫组织资料显示,2020年全球有1000万人死于癌症。自己所见所闻的癌症患者也不在少数,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癌症的诱发因素包括客观因素和行为习惯。

客观因素有年龄、环境、基因、职业暴露等。年龄无法抗拒,随着年龄的增加,患癌概率也会增大。环境污染而言,如果是大环境污染,可能个人也无法逃脱;如果是个人环境污染,如装修污染等,还是可以尽可能去避免。基因则是和癌症家族史有关,自己的出生也无法更改。职业暴露则是暴露于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中,比如射线,如果从事有风险的职业,需尽可能做好防护;如果自己无法耐受,可能需要换职业。

行为习惯则是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据相关数据统计,现代人类所患疾病中有45%与生活方式有关,而死亡的因素中有60%与生活方式有关。可见,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可为促进健康做出突出贡献。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首先需要学习科学的医学健康知识,从而意识到行为习惯中不健康的方面,同时也能够避免被不科学的健康养生宣传所误导。再者,意识到自己有些行为习惯不健康后,需要付诸行动去改变,否则也无济于事。有众多的例子,如老烟民说,有的人吸烟一辈子也没得肺癌,并且还挺长寿的,有的人不吸烟,还是得肺癌去世了;如老酒民说,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小酌怡情不伤身。其实这部分人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饮酒伤身,但仍在为自己不想改变习惯而找借口。所以多学习,有足够的勇气去改变行为,坚持不懈,有自制力,才能真正促进健康。如避免吃滚烫的食物、喝滚烫的水,不吃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低盐低油低糖,不憋尿不憋大便,少熬夜,戒烟限酒,适量运动,保持精神愉悦等,说起来道理都懂,但真正行动起来才有效。

此外,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有很多人害怕体检,因为体检出来毛病心力就毛,如果不体检就不知道,反倒心情愉悦,不担惊受怕。然而,很多疾病在早期发现,临床治愈的机会要大很多,如果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则生存救治几乎就大大会减少。所以应根据自己的家族史、习惯,选择科学的体检项目,改变自己的思维,不要怕,如果检查结果无问题,则保持了健康,如果检查结果有问题,则早治疗,提升治愈机会,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一个比较关注健康的人,如果我明确知道某种行为习惯对健康不利,我会主动去改变,不给自己放纵的机会。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无趣,因为少了很多享受乐趣,比如享受香喷喷的煎炸食物的乐趣,享受快乐肥宅水的乐趣,享受通宵达旦耍的乐趣等等。但我的思维方式是,如果改变行为习惯可以促进健康,我将尽所能去改变,因为这是自己可控的部分,我想努力做到不留遗憾;而对于不可控的部分,比如家族史等,我会坦然接受。如果将来某天自己得了重病,自己去回想时,能拍胸脯说能做的自己已经都做了,这就是不可控的因素带来的重病,我接受命运的安排,然后尽可能去过好最后一段有尊严、有质量的时光。

疾病的痛苦和不适只能自己去承受,富贵贫穷均如此。改变自己可以改变的,接受不可改变的,同时寄希望于医学、科技的发展,尽力维系健康,尽量不留遗憾。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世界癌症日思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