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水浒传之后,我们可以发现其中隐藏了很多未解之谜,今天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破解一下,晁盖被射而死之谜。
水浒传第六十回“公孙胜芒砀山降魔晁天王曾头市中箭”中描述了,宋江带领众好汉攻打芒砀山归来途中,路经金沙滩,江湖好汉段景住对宋江讲,自己在金国盗得一批宝马,要献给他,可是被曾头市的人给抢走了。宋江随带段景住去往梁山,然后派戴宗前往曾头市打探消息。戴宗回报说,曾头市有兵马数千,有武功高强的江湖高手史文恭带领曾家五虎统领,他们不但抢夺了宝马,还言称要活捉梁山众头领。晁盖闻言大怒,不顾宋江等众人劝告,势要自己统兵,踏平曾头市。
可谁知,刚到曾头市就中了暗箭,箭上涂有剧毒,并刻有史文恭的名字。晁盖回到梁山上没几日,晁盖就含恨而亡,死前晁盖留下遗言“那个捉的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之主”。很奇怪的是,箭上明明有史文恭的名字,晁盖为什么不说捉的史文恭的为梁山之主呢?还有,晁盖一直很看好宋江,当时还曾想这奉宋江为主的,自己死前为什么不传位给宋江呢?种种迹象表明,晁盖之死并非那么简单,那么真凶到底是谁呢?
在对水浒传多次详读后,通过排除法基本可以排除是曾头市杀了晁盖,暗箭应该来自梁山内部,具体原因有以下:
当时书中所写,戴宗回报众头领,曾头市不但抢了马,还声称要活捉众位头领。事实却是如此,曾头市打造了很多囚车,分别写着晁盖、宋江、吴用等人名字。并且在晁盖攻打曾头市时,曾家五虎之曾涂出阵说,“杀了你们就不算好汉,看见囚车了吗?我要一个一个把你们捉进去装起来!”既然如此,怎么会放箭并且是带毒的箭呢?放此箭明显是要人命的,这与当时说法前后矛盾。
书中描写当天晚上,晁盖偷袭的是北寨,而当时明确写史文恭守得是中寨,未有交代史文恭半夜跑到了北寨去——熟悉明清小说的都知道,他和近代一些小说不同,如果人物有做什么事情,都会交代清楚,直接写明,所以当时,晁盖应该没有与史文恭碰上的可能。
在箭上刻名字更加是不合情理,虽然近代很多武侠小说中,都会为了描述角色的特色,在其暗器上面刻上名字或标记。但在这里面,既然是要暗箭射死晁盖,史文恭不会傻到将刻有自己名字的箭射出去,这不是明摆着让梁山好汉找自己报仇吗?所以当时晁盖也是心里怀疑真凶的,所以在遗言才会说“捉得射死我者”而非“捉得史文恭”。可宋江却在第二天不动声色的将“那人”定为史文恭了。
根据书中描述,当时史文恭完全没必要暗箭伤人,首先,史文恭骑着抢来的宝马,而自己本身就是武功第一之人,晁盖的武功与其相差太大,史文恭完全可以活捉晁盖,没有射暗箭的必要。
水浒传作者对当时晁盖劫寨的描述是,晁盖当时带领呼延灼、刘唐等人去劫寨,安排林冲、徐宁等人在村口接应。而当晁盖进村后,自告奋勇当向导的两个和尚突然不见了,发觉不对的众人,急忙调转马头往村口撤,在撤退途中,晁盖脸上中了箭,也就是说,当时晁盖是背对敌人,面对林冲、徐宁等人时中箭的。
书中有线索说明,曾头市当时也并不知道是谁射死了晁盖。在后来宋江率兵攻打曾头市,打到中箭,曾头市扛不住了,写信求和。在关于射死晁盖这件事上,信中说了句“无端小卒,施放冷箭”——表明当时曾头市也想找到谁射死了晁盖,这就说明并非是曾头市的人放暗箭。
后来梁山的回信更是耐人寻味,宋江回信说,“你们必须交出马来,赔礼道歉,并将抢马凶徒郁保四交出来”,却只字未提射死晁盖凶手之事。射死老大和抢马孰轻孰重不是明摆着呢吗?关键是双方书信中竟都没有提这个事情。
以上种种线索,都表明凶手并非来自曾头市,而且宋江明显还知道这件事,很有可能这件事就是宋江安排的。那么这个凶手到底是谁呢,我们通过三个原因和一个动机来解析。
原因一、作者写作结构
水浒传整体有着完美的对称性,作者将每个人的结局和他的功罪之间暗中关联,虽然没有一一点评,但是读者可以通过人物结局,倒推出作者对每个人的褒贬态度。比如:写结局好的呢,有说李俊的,有说燕青的;也有通过解脱这方面说,鲁智深、武松、公孙胜的;但从世俗角度看,还是认为朱仝结局最好,当节度使,活的最长,因为朱仝为人谦和、缜密、忠厚。谁的结局最差呢?战死杭州的的两个头领:一个是井木犴郝思文,被方腊军活捉后千刀万剐,砍头示众;一个就是金枪手徐宁,一箭射中脖颈并未中要害——巧的是这是支毒箭,更巧的是神医安道全刚被召回东京,徐宁挨了近半月,痛苦死去。这一点呢,是将徐宁列为了重要嫌疑人。
原因二、作者的价值观——现世报
作者在描写中不动声色地表达因果报应,运用了很多的现世报:施与人着不久就还报于己!例如,两解打虎与两解之死。解珍解宝是登州猎户,功夫高强,登州山上出了只猛虎,官府悬赏,兄弟两人去捉虎。他二人用弩箭射中老虎,老虎负痛滚下山崖而死。最后两解是怎么死的呢?征方腊时,在乌龙岭,二人请缨攀崖而上,被伏兵乱箭射中,掉落悬崖而死,和被他们杀死的老虎结局一样。这就是现世报。
那我们再看徐宁与晁盖的死状,晁盖被射中脸上,拖了一段时间,痛苦而亡;徐宁同样是被毒箭射中,痛苦死掉。
原因三、作者的春秋笔法:暗埋线索
作者在书中并未写过徐宁放出一箭,但却多次暗示徐宁是箭术高手,在哪里说的呢,我们看看作者对徐宁的赞美诗,而且是两次在说:第一次是,徐宁追回宝甲被拐上梁山答应入伙后,在演练钩镰枪法时的一首《西江月》中:
臂健开弓有准,身轻马上如飞;
弯弯两道卧蚕眉,凤栖鸾翔子弟。
第二次是在童贯率军征讨梁山,梁山排九宫八卦阵全体大亮相时的一首《七律》中:
锦鞍骏马紫丝缰,金翠花枝压鬓旁。
雀画弓悬一弯月,龙泉剑挂九秋霜。
作者两次称赞徐宁是箭术高手——都没舍得如此文字赞美过花荣和庞万春这一南一北两位顶级射手,而却以重墨描写从未射过箭的徐宁。作为写出如此巨著的作者,肯定不是无聊所写,也不是疏忽忘记了,那么徐宁的箭射向了谁呢?又射到哪里呢?——其实作者如此绵延千里的伏笔中,为我们刻画一个如此隐藏的画面:曾头市前的那个晚上,这边厢徐宁健臂开弓有准,那边厢晁盖普通栽落马下。
徐宁以刻有史文恭名字的毒箭于夜袭混乱中射死晁盖,以下犯上,遭了现世报!再联想整部书中,只有徐宁和晁盖两人死于毒箭之下,且前后惨状都是一样。
一个动机、那么种种线索指向徐宁,可徐宁与晁盖无冤无仇,他的动机在哪呢?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发现,这个动机根源就是水浒传的终极矛盾:招安。要说水浒传中都有谁强烈支持招安的,我敢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徐宁,为什么呢?
我们先从徐宁的身份地位来说,徐宁不但是朝廷金枪班教头,更是皇帝的仪卫,在东京地位很高,日子也很舒服,当然更怀念以前的生活;其次,徐宁是梁山好汉中唯一被明确表示有儿子的人,那年月父亲是强盗,儿子的身份也自然是强盗,为了儿子的前程,徐宁也要盼着招安;最后,徐宁上梁山的过程,透露着自己的一种无奈之举,所以他盼招安的心也是非常疯狂的。而当时局势,招安的最大阻拦就是晁盖,晁盖非常享受在水泊梁山的舒畅日子,对招安十分不感冒,因此要想招安,首先要除去这个最大的绊脚石。因此说,徐宁对晁盖,虽无私仇,却有深恨!
当其时,以七大理由排除射暗箭的为曾头市,定位到梁山泊;有以三大原因和一个动机定位杀人凶手为梁山好汉徐宁。浅薄见识,贻笑大方,请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