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这样沟通,中国的农村也变成暴力战场

关系类型:村领导和村民

关键词:导火索,情绪,需求,评判,全身心倾听

需求关键词:自我表达,同理倾听,尊重,接纳

时间轨迹:2019/11/21星期四

这个不能算是一个案例,应该算是一个暴力现场的回放,以及我有感而发的随笔。

今天上午,我受邀到一个地方去讲书,讲的是《终身成长》。给到我讲书的地方的定位是一个乡镇下面的一个村的文化服务中心。这是我讲书这么久以来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邀请,也不知道下面什么情况。驱车1个小时,到了指定地点,果然是一个乡村,不过这个乡村建设得非常整洁干净。村委会也修得相当不错。村长是一位40多岁的男士,接待了我,就安排我来到要讲书的地方,是这个村的文化服务中心的一个多媒体教室。教室设备还挺齐全的,也比较干净,看起来这个村非常重视村民的精神生活。然后,我就开始做讲书前的准备。可能是因为这样的读书活动不多,投影仪这些设备很久没有用了,所以调试设备花了不少时间,不过村长很配合,尽量满足我的要求,帮我调试设备,我真心感谢。看得出这个村长是个非常厚道实在的人。在这个过程当中,陆续看到有一些参加活动的人过来了,村委派了几位工作人员协助参加者签到。我在调试设备过程中,看到来的人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家。最年轻的也有50多岁了,很多老人家操着一口本地话,看来是只会说本地话。年轻人一个都没有。这种状况在中国农村非常普遍,现在的中国农村基本上只剩下老人家和留守儿童了,年轻人都出外工作生活。村里面冷冷清清,所以这次的读书活动也是政府部门希望增加村镇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项举措。


设备调试了差不多了,人也来了差不多了。我就准备开始讲书了。突然间,从外面冲进来一个男人,非常愤怒地用本地话冲着村长大声吼叫,看上去视乎还有和村长干架的态势。这个状况我讲书那么久,头一次碰到,而且还是如此暴力,着实吓了我一跳,把已经准备好的讲书开场白硬是给吓跑了。接下来发生的情况是,教室里已经坐下来的几个人跟着劝架,场面相当混乱。我依稀听到的是,这个男人不断指责村长,说村长做事不公平,说话难听,等等等,总之都是评判的语言,不仅如此,还带着一些粗口,村长也着急了,反驳了几句,然后还有另外一个男人不知道什么原因也掺和进来一起吵架。我的天哪?虽然我也算是走社会有些年头了,这种情况我是第一次遇到,我这是来干嘛的呀?我今天是受邀来讲书的呀,是来传递知识,用知识点亮社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呀!这情况太超越我的认知水平了吧。我直接懵逼,不知道该咋办,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几个男人在大声吵架,然后几个老人家,而且还是妇女,在旁边劝架,吵了大概5分钟,那个男人硬是被劝架的人给推出门去了。接下来就是现场沉默3分钟,一片寂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那种场景吗?相当尴尬。

我做了几次深呼吸,定了定神,尽量稳住自己的心情,不让自己被刚刚结束的爆炸的负能量扰动。然后我要求把教室门关掉了,开始讲书。不过肯定是严重影响自己今天讲书的状态。在讲书的过程当中,我特别观察了一下村长,他一脸不高兴,一句话也没有说。今天的讲书内容讲的是《终身成长》,我就借题发挥,说到固定型思维的人的一个表现就是推卸责任,出了事情,都是别人的问题,自己都没有错。而成长型思维的人碰到困难和挑战勇敢面对,承担责任,有大局观,不去计较个人的得失等等等。勉勉强强讲到一半,门突然间开了,之前那个愤怒的男人又冲了进来,继续冲着村长大吼大叫。这次的话,有一句我印象特别深刻,原话是这样,你以为你是村长,后台就很大吗?很了不起吗?我也有后台,有本事来比一下。这话当着这么多村民的面说出来相当刺耳,而且听上去像是话中有话,如果不知道情况的人,肯定会误解。不过很奇怪,这次村长和第一次的反应完全不太一样,村长一句话都没有说,选择了沉默。这定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有呀,不会是我刚刚讲的《终身成长》这本书的一些内容就起作用了吧。反倒是在场的村民们坐不住了,几个妇女硬是又把这个愤怒的男人给推了出去。这么三番五次地给这个男人整了一下,我自己也完全失去状态,草草把后面的内容给讲完,原定60分钟的讲书,我实际只讲了30多分钟,这大概是我自从讲书以来表现最糟糕,体验最差的一次了。


活动结束以后,我收拾好设备,就去村委找村长。我想他刚才经历了这么强烈的暴力沟通,也许需要我的帮助吧。我先是拍拍村长的肩膀,关切的问他,你还好吧!村长。

这个时候视乎碰到知音了,一下子叽里呱啦地和我说了起来,不用说,这个时候他最需要满足的是自我表达的需求了,那么我的状态肯定是全身心地倾听了。原来,情况是这样的,这次活动开始的时候,村委的工作人员需要给每位到场的人签到,要每个人自己签到,那么有些人来了没有去签到,所以服务人员就喊了一圈,这个男的估计是没有听到,结果没有去签到,后来服务人员完成工作就走了,结果这位男士就认为村委的人特别是村长不尊重他,应该去特别提醒他签到。村长解释说,现场人那么多,不可能一个一个去通知过来签到的,估计是表达的语气不太好,结果激怒了这个男士。大家可以看到,这个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随着村长继续往下讲,才知道这个男人的愤怒是累积下来的。原来这个村大部分人都姓潘,而这个男士不姓潘,是外村人(极有可能是倒插门的女婿),所以这个男人老是觉得村里面的人排斥他,不尊重他。村长很坦诚说,村民根本没有这样的想法,这个男人已经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了,大家早就接受他是一村的人了,反倒是这个男人经常很容易发脾气,和别人吵架,实在是非常不受欢迎。不得不说,村长的言语当中也充满了评判,实际情况是怎么样的?也未必如此。但是,我现在的工作就是倾听,倾听,倾听,不要做任何的评判。所以说,今天的签到事件,其实是一个导火线,或者是一个诱因,让这个男士长期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彻底激发出来(也许是尊重,也许是接纳,也许是关注),才出现如此强烈的情绪反应

这个事件的发生,再一次证明了暴力沟通的普遍。咱们国家发展到现在,国家领导一直在大力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而和谐这两个字其实就是非暴力。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先做起,从家庭的暴力沟通模式的改变开始。那么,大到社区,组织,国家和社会和谐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呀!所以,光头哥的非暴力沟通传播任重道远呀?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果是这样沟通,中国的农村也变成暴力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