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圣学不传,误解甚多

做交易的人不了解《中庸》这部经典,不去深入学习《中庸》中的投资智慧和哲理,实在有点太过于可惜。

经常听到做交易的人有学佛的,有学道的,就是不见有学儒的。殊不知,千古圣人,心学大师王阳明在儒释道全修,全部精通了之后,最终却选择归宗于儒,不无道理的。儒家有大学,有中庸,这些都是哲学经典。

中庸不是平庸,不是差不多,不是缺乏个性,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差一点都不行,无过不及,恰到好处,分毫不差,天人合一。中庸之道,就是追求极致完美。儒家思想的浅近和深刻,最高智慧和自然法则,尽在中庸二字。

如果说佛家主张戒过,道家主张勉不及,都还只是两个层次的境界,都是一深到底,去了就去了;但是儒家的中庸,戒过勉不及,两个极端都去过,最后还要再回来,它是三个境界,有三个层次的意思,自然比佛家、道家还要再深些,还要再高些,还要再难些。但是,这些深、高、难,难就难在中庸上——难在又回来上,看似稀松平常上。

做交易的人,至少是应该去了解中庸之道的。

圣学不传,误解甚多,中庸就是被误解最多、最大的国学至宝。

什么是中庸?中庸两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女人的身材,中庸身材就是魔鬼身材,而不是中等身材。中庸身材就像李连杰的老婆利智的身材,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不肥不瘦,该凸凸,该凹凹,哪儿哪儿都不差。

这还只是静态的去理解中庸。而真正的中庸,是动态的。

上面我们说了,中庸不是差不多就行,而是差一点都不行,戒过勉不及,追求极致完美,这么高的标准,怎么能做到呢?所以,孔子也说,确实做不到。《中庸》原文这样讲: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意思是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平定,官爵俸禄可以推辞不要,雪白锋利的刀刃也可以踩上去,而中庸的要求却不能做到啊!

这是静态的去理解中庸,它就像一个数学上的极限值,只能无限接近,而不能百分百做到。

实际上,中庸应该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第三个层次的中庸境界,其实是有两个条件的,那就是极高明,也是广大与精微,道与术的两种能力,都达到过极致,然后就又放下,在没事的时候,不表现出来,像个普通人一样,但是一但遇到事了,那事,需要处理在什么样,就处理成什么样,比如在交易中,机会来了,要求的是,在该入场的第一时间入场,分豪不能差,入场以后,该推仓,要快速而迅猛的把仓位推上去,一个位置都不能错过,如果错过了一个推仓的位置,那可能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做交易的人都知道,行情节奏踏不准,包括入场节奏与加仓节奏,后续怎么都做不到,一波本该赚钱的行情最后可能都会亏钱,这就是中庸,这波行情做完了,就完全放下,归零,下一波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再比如,当运气不好,帐户连续回撤时,这个时候要守了,要风险控制了,那么不该亏的钱一分都不亏,把自己防守的能力发挥到极致,自己的交易系统要求怎样做,百分百做到,这就是中庸。

所以,中庸真的不是行情来了,我在差不多的位置进去就行,不是差不多的位置,而是差一点都不行的位置,进早了,可能没有确认突破,进晚了,可能已经走了一大截了。这就是差距。

做交易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学中庸、要修中庸之道?因为中庸是讲度的学问,讲坚持的学问。无论是交易还是其他任何事,我们都知道,做到不重要,纯度才重要;一次性做到不重要,持续性做到才重要;没有足够的量,何来引起质的变化?关于程度与纯度的学问,除了我们知道一句“坚持就是胜利”之外,哪里有关于它的学问?

我们所存在的问题,不是知道多少道理,而是对一个简单的道理,对它的感悟有多深,如何加深对一个重要的道理的感悟?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恐怕就是深刻的学习关于这个道理的智慧了。

比如诚的问题,我们中国人都知道诚的重要性,无论做什么,都要诚信,诚为本,诚为第一重要的事,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殊不知,把诚的道理讲得最透彻的是《中庸》。中庸中讲,纯诚不二,至诚无息,不仅仅只讲诚字,而且把诚字的道理讲透了。

什么叫诚,不二才叫诚,做才叫诚。不要看他怎么说,而要看他怎么做,他说的不一定是他的本意,他做的一定是他最大的意思,最真的想法。做到还不够,还要一直这样做,才是诚的体现,至诚无息,一刻也不停才叫诚。同时要求程度和纯度,试问,还有谁的标准能比《中庸》高?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做交易的人,一定不得不懂《中庸》之道。

你可能感兴趣的:(14圣学不传,误解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