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够完美,但依然值得热爱

读欧·亨利的短篇小说时,作品中透出的不是凄凉和悲惨,而是一个个含泪的微笑。

这很像许多人的生活。比如纪录片《女子宿舍》中的那些女子。

2010年,吉林市电视台记者戚小光出品了一部时长为75分钟的纪录片,片中的主人公是当地像沙丁鱼一样挤在“女子宿舍”中的女人们。

她们挤在一起的原因是因为,这里住宿24小时的花费只要两元。

住在两元女子宿舍的绝大部分女人是没有出路的,她们或被亲人抛弃,或没有技能和社会保障,有的还出现精神问题,她们赖以生存的是仅剩的日渐稀薄的力气。

戚小光原本是要拍一个“很主旋律”的题材,一个有爱心的女人做好事的故事。可当他跟着这个女人进到这“蚂蚁穴”一般的小天地时,赫然发现——

尽管处在同一座城市里,这里却跟他生活的世界完全不同。

这一拍就是五年,戚小光深深地陷了进去。

他说要把这个片子“献给中国的农民工”,他希望片子在工地的脚手架前、工棚里,坐满农民工的露天电影院里放映,他希望每个看到片子里的人能够产生这样的共鸣——“喔!她们多像我的母亲、姐妹、外婆、姨妈!”

“我一定会躲在银幕边,大声地笑,这比得什么奖都欣慰!”说这些话时的戚小光笑出了声。

这就是纪录片、访谈等写实类作品,也就是非虚构作品的独特魅力,它真实地记录时代的变迁,记录个体的悲欢,给我们看生活幽微的深层,那里展现的同样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社会在大踏步前进,这并不代表每个个体的人生都顺利圆满。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问题。非虚构作品总会有它的位置和价值存在。

就像我手上的这本《依然热爱生活》,从现象级访谈类节目《凉子访谈录》500多名受访者中精选出20个倔强的灵魂,深挖他们关于挫折、成长和奋斗的全景故事,读后令人深受触动。

他们中,有在婚姻中倍受煎熬却懂得及时止损的肖肖、顾雅南和莞莞妈妈,有受困于原生家庭却努力挣脱牢笼的晓静、秋秋和拾一,有遭遇人生暗礁却继续勇敢前行的秦望、照二和静妍……虽然各自遭受了生活的不幸,却依然都倔强而顽强地努力前行。

十八岁的姑娘小丹,本该在最好的年纪坐在教室里为梦想打拼,却被突至的白血病长期困在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病房,连晒晒太阳都成了一个简单而奢侈的愿望。

她的姐姐静妍,刚刚大学毕业,便放下了考事业编的个人目标,留在北京陪父母照料妹妹。普天之下最常见而又持久的感情,便是这血浓于水的亲情。家人的倾情相伴让病魔不再可怕。

为中医之崛起而读书的李言朴,在已经过去的二十六年的人生里,生活中并没有起过什么波澜。然而,这个看似普通的女孩,却用热爱与努力,一路狂飙,她这一路走来的人生历程,简直自带特效和光芒。

从小到大,父母对她的管教都不严格,他们觉得只要女儿健康快乐就好。就是在父母这种没有施压的轻松环境下,言朴养成了随遇而安的品性和洒脱。

可是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她却不是随性而为,而是自小就树立了学习中医的梦想,又始终脚踏实地学习中医知识,且乐在其中。其勤奋踏实的学习态度甚至引得所读大学里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主动悉心指导。

再联想到2020年高考成绩湖南省文科第四名却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的女孩钟芳蓉,不得不感叹在九零后甚至零零后的年轻一代中,能够从小就有清晰的人生目标,且又能守住初心稳扎稳打的孩子,真的是越来越多了。

相信李言朴、钟芳蓉这样的年轻一代会继续带着心中的梦想在未来驰骋,绽放属于她们的光芒。能够按照喜欢的方式去生活,能够尊重或理解这样的生活方式,这体现了我们社会的进步。

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之下,个体生命的小河不知道在哪里就会突然出现漩涡,但是只要坚定心中的方向,一路向前,就终有可能汇入浩瀚的大海,迎来人生的开阔。

当年住在两元女子宿舍她们,过着朝不保夕、毫无保障的生活,却不抱怨,不埋怨,用全部的能量干着城市里最低贱的力气活,在城市化进程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写下孱弱却不可或缺的一笔。

《凉子访谈录》中的新一代年轻人,面对着节奏飞快、竞争激烈、困厄重重的现代社会,一样展示了昂扬的斗志和不懈的追求。面对磨难,绝不妥协。生活不够完美,但依然热爱生活。

许多优秀的非虚构作品都反映了个体在时代洪流中的抗争与努力,这些个体包括他们,也包括你我。

我们不能仅满足于在他们的经历中感慨人生,而是要为发出微弱光芒的他们加油助威,为陷入困境中的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道义上的。让这个社会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让每一个个体不再面对生活的困境时感到无助和绝望。

就像本书《我想出门晒太阳》篇中那样,静妍从未想过在网络的那一端有数不清的人愿意帮助他们陌生的一家。他们素不相识,很可能平生都见不到,却愿意在有着各自难处的人生中向另一个泥潭中的家庭伸出援手。

这就是人性中不可磨灭的善良。它可能破碎,可能残败,但它永远都在。纪录生活中的苦难,更纪录人性中光辉的一面,带给人无尽的希望与信心,这才是这类作品真正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不够完美,但依然值得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