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非暴力沟通》好好说话

非暴力沟通

第一次接触《非暴力沟通》是在2018年,思新有一期的嘉宾分享主题就是《非暴力沟通》,没想到今年梦想家部落一月份的共读书单里也加入了这本书。书本身并不厚,用差不多用2天的时间读完,内容比较浅显易懂。但千万不要因为内容的容易理解,就认为这是一本很简单的书,这本书真正困难的部分在于如何把你看到的文字转化成行为,并且将行为固化成习惯。所以,此处又要重提那句话了“道理看了那么多,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你没去做啊·····

插个题外话:昨天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有个对于习惯的定义我深以为然。书中说“习惯是知识、技巧和意愿的结合”即你知道了为什么做,怎么做,然后愿意做,如此一个习惯才能形成。那么,这篇文就是解决怎么做的部分,至于为什么做,我相信已经无须赘述,大家都太知道沟通的重要性了。


言归正传,先说说这本书。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来自百度词条)

这种沟通方式可以简单概括为四个词: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词不是割裂的,而是四个循序渐进的步骤。

观察:诚实的表达你看到的东西,而不是评价

我看到·····

感受:我们对于观察到的事物,或者对方的行为,有什么感受。

一般用“我感到·······”来表述

需要:因为什么原因(需求或者价值)导致我出现了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请求: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请求,寻求帮助。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是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越是描述清楚的请求,得到回应的可能性越高。

你是否愿意······,这里注意区分请求和命令。

这是整本书的核心观念,其余的内容基本都是由这四个核心步骤引申出来的。


那么关于这四个步骤的运用,以我的理解,举一个小小的例子

你与朋友约了下午3点见面,已经3点10 分了,对方还没有到。这对于时间观念比较强的你来说,是个很难容忍的事情。终于,你的朋友出现了,那么此时你会怎么向对方表达自己介意他迟到的事实。(如果你不介意,那么就请忽略这个例子)

A:你怎么这么不守时啊

B:你怎么总是迟到

C:你比约定时间晚了10分钟

相信凭直觉,我们都会选择C,因为这个对方更容易接受。但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说出A或者B。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非暴力沟通真正重要的点在于,后面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以及请求,所以这段话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你比约定时间晚了10分钟,等你的这段时间我觉得特别无聊,我比较看重时间观念,所以下次你要准时”。

And last 注意语气,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除了上面的沟通四步骤,还有就是关于倾听。很多时候别人选择向我们倾述,不是想得到建议或者听滔滔不绝的大道理,而是需要被理解和被感受。这时候,一个好的倾听者应该是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去全身心的倾听对方,如此才能真的理解和接纳对方的感受。然后将我们感受到的东西反馈给对方,但不是结论或者是评判,更不要着急凭借自己了解的不完整片段就给出建议。因为这样往往不能帮助倾述者,反倒可能引发反感,谁会愿意在需要得到理解的时候听一个人滔滔不绝的讲大道理呢

细想起来,这一方面,我做的好糟糕啊······

最后,重温非暴力沟通的公式:我观察到了什么,那让我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因为我的什么需求/价值,我才会有那样的感受,所以我请求···


当然,从两面性来看,这个沟通原则也不是万金油,不是任何场合都适用。践行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并不是让我们放弃个性,或者永远都不发脾气。沟通是双方向的,如果对方对于你的非暴力沟通完全无感的话,那么该发脾气的时候还是要发一发的,毕竟会有一种人把别人的尊重当做没个性好说话。

|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非暴力沟通》好好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