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与黄龙白马滩九郎庙

赵氏孤儿与黄龙白马滩九郎庙

杨永生

  由陈凯歌导演,聚集了葛优、范冰冰等一批大牌明星的贺岁大片《赵氏孤儿》于12月4日开演,目前正被炒的火热,引发人们对历史上这一著名故事的种种兴趣。

(九郎山上的这处石庵,据说赵氏孤儿曾在此藏匿)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左传》、《史记》、《东周列国志》等历史名著都有记载。然而不为人所知的是,我省黄龙县白马滩镇的九郎山(历史上属于韩城),正是当年赵氏门客程婴携孤儿赵武(赵文子)藏匿的地方,九郎山上的九郎庙(宫)是为纪念、祀奉赵武、程婴、公孙杵臼而最早修建的庙宇。


(被毁的九郎庙址上,巨大的石柱、石碑处处皆是)

  史记,赵武的曾祖父赵衰,早年随晋文公重耳出游,后帮助晋文公创建霸业,使晋国一度成为众诸侯国之盟主。其祖父赵盾曾先后辅佐晋襄公、晋灵公执政。其父赵朔也是晋国的统兵将领。晋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7年),赵盾因遭奸臣屠岸贾陷害,为避杀害出走,还未出境,其族人赵穿兵变杀死灵公,赵盾回来拥立晋成公继续执政。

  成公亡,晋景公即位后,仍象灵公、成公一样,昏庸无度,听信屠岸贾之谗言,以赵盾弑君之罪未加追究为由,于景公十七年(公元前583年)将赵氏族满门300余口抄斩,唯赵朔之妻庄姬公主(晋成公之女,又说成公之姊),闻讯躲进公宫才幸免,数日后生一男,取名赵武,即人们常说的赵氏孤儿。屠岸贾听说赵氏有遗孤在宫,率兵搜查没有得到,气急败坏,宣布要把全国半岁以内的婴儿全部杀光。为了保全赵氏孤儿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赵氏门客公孙杵臼与程婴(韩城人)商议,“假抱遣孤,甘就诛戮,以脱赵武”:程婴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由公孙杵臼领着藏于山中,然后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屠岸贾听信了程婴的举报,残忍地杀死了公孙老人和“赵氏孤儿”。随后程婴又使计脱身携带真孤儿赵武藏匿于山中,直到十五年后,被晋悼公救回宫中。当然,屠岸贾及全族被诛杀,程婴来到公孙仵臼牌位前,自刎而死。赵武将其与公孙杵臼遗骸一同埋葬于程婴故乡韩城。按照赵武的遗愿,他死后也被和程婴、公孙杵臼一起埋葬在韩城。位于今韩城市西南11公里的卫东乡堡安村古寨内,有赵武、程婴、公孙杵臼三人之墓,分别名“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晋程义士婴墓” ,人称 “三义墓”,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祠墓仅1公里。后人修庙于当年赵氏孤儿藏身之地,今黄龙县白马滩境内,旧时地处韩城、合阳、澄城三县交界,素有“鸡鸣听三县”之说的九郎山(古称梁山、藏山、韩山等,因有九郎庙,后被当地老百姓称为九郎山)。


(白马滩籍退休干部王德晖(左)、薛存郎多年来自动承担起保护和研究九郎庙的工作,期望有朝一日能恢复)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悲剧之一《赵氏孤儿》的故事,在白马滩口口相传,直至今日仍让老百姓津津乐道。最早在元代,剧作家纪君祥创作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此后又有各种剧种改编过的同名戏剧,一直广为传播。法国文豪伏尔泰曾将此剧改编为《中国孤儿》。2010年,陈凯歌执导同名电影《赵氏孤儿》,将于12月4日公映。


(九郎山下的一个天然石柱,叫“避静台”,是旧时历代官员携带百姓祈雨的地方)

  据《韩城县志》载,九郎庙最初修于周显王五年(公元前364年),名“救郎庙”,“后经历代一再重修,累世弗替” (道光三十年合阳县重修诸神庙碑记),其规模及耗资越来越大。明朝万历年间,九郎庙正殿、享殿全部换用石柱和铁瓦,石柱均由合阳县各乡村邑镇奉献,铁瓦由韩城、合阳、澄城三县分别铸造,“铸造瓦一叶,费银六分五厘”(韩城县重修晋奕应侯庙碑记)。到明末清初,以九郎庙为中心的诸神庙因其相当规模,已有“韩山寺”之称。在其寺院内有救郎庙正殿、享殿及玉皇、土地、关帝、元帝、雨师、娘娘、观音、东岳、西岳等配庙,又有钟楼、鼓楼、乐楼、南楼四个楼,还有戏台、山门、道院、僧院等建筑,占地数十亩。寺院对面山梁上,东边有虫郎庙(俗称老虎庙),西边有风伯庙。寺院周围,山前有白龙洞,山后有青龙洞,山下有避静台,山上有风洞、观音洞和龙王井。附近山谷还有赵武的放马沟和饮马泉。许多的天然景致,千百年来曾产生了许多优美的传说……


(被黄龙县文物馆抢救保护的九郎庙铁瓦)

  九郎山,地处黄龙山腹地,偏僻而且山势险要,的确是一个藏身的好地方。程婴就是韩城本地人,他当然熟悉这里,才会携带赵孤藏身于此。司马迁故里芝川镇与白马滩相邻,司马之说肯定可信。据记载,明朝重修九郎庙时所用的铁瓦都是由山羊一块块驮上去的。九郎山四周峰峦叠嶂,鸟语花香,清泉飞瀑,鹿鸣谷应,因了九郎庙,自古以来吸引着秦、晋、冀、鲁、豫的朝拜者和众多游客。历代地方官吏,文人墨客纷纷在此赠匾留言,树碑立传,留下许许多多的石刻墨迹。

可惜的是,一九四六年国民党军伐阎锡山驻韩城九十军,以造军火为名,将九郎庙铁瓦全部拆除,庙内铁器及文物几乎被洗劫一空,给九郎庙造成了最惨重的破坏;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又将流散在当地民间的数百件铁器文物,投入熊熊铁炉;“文革”时期,红卫兵破“四旧”,将九郎庙正殿和玉皇殿及庙中塑像彻底拆毁。从此,延续了两千三百余年的九郎庙就成为一片废墟,现惟有大量修庙碑记残留在漫山遍野的瓦砾之中,当地文物部门和群众正在积极开展保护和争取恢复工作。

(参考史料:《左传》第十二回、《史记.赵世家》、《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七回和第五十八回、《山海经》、《韩城县志》《龙乡后土》等)。

————————————————————————————


  杨永生【笔名:尘野、九天、黄龙、绿洲、揽月】,陕西黄龙人。作家、副研究员职称。系首届黄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首届黄龙县作家协会主席:《黄龙》杂志主编;《绿土地》文学报主编;《黄龙之窗》总编。著有:《民间故事集》、《民间歌谣集》、《民间谚语集》、《绿土地》文集、《龙乡之韵》、《风华野史》、《龙乡后土》、《开怀饮放声歌》、《龙坛长吟》《心溪流韵》等。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西安市秦砖汉瓦研究会理事;延安市作家协会理事;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心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西安研究院研究员;黄龙县政协委员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赵氏孤儿与黄龙白马滩九郎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