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

文/凌

上次我和先生去天雹水库徒步,策划着下次带着孩子一块来。现在的孩子多数都是宅男宅女,想诱惑他们出来不太容易。上个周末我和先生临时有事,没能成行。这个星期再次邀请孩子出行。

孩子起初并不是太乐意,借口不能按计划完成暑假作业。我坚持运动比写暑假作业更重要,愣是把他给劝了出来。他运动方面不算得擅长,主动性自然是不够的。最后当然是我动之以情,我们全家很久没有一起出行为由,让他挪了窝。

我们家只有两根登山杖,想着孩子可以在山脚捡一根木棍辅助上山。结果,木棍已经被他人拿完了,他只能空手上山。原本,我以为爬山过程他会气喘吁吁,结果,他倒是轻轻松松就上到了半山腰,不得不停下来等我。

看着孩子总是走走停停,我让他不必等我,和其他老师一起向风门岭进发。先生看我爬山略显吃力,陪着我照顾我。我几乎是爬个半坡就得找个地方歇会,先生则不停地用手机记录着我的疲态。我实在累得不行,找个树根就坐下,先生又是递水又是递饮料补充能量。

看着孩子欢快离开的身影,我和先生感慨,孩子终归是要离开我们的。当我们希望孩子陪着我们,反而严重限制了他的发展。先生笑着答:“孩子培养好了,要么是国家的,要么是另外一个女人的,跟我们其实没有太大关系。”先生人间清醒的答案让我笑得喘不过气来。

人世间有一种爱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分离,那就是亲子之爱。我们所谓的培养,都是为了分离的那一天做准备的。还有两年,他就要离开我们独自生活。离开了我们给予的帮助,他能否继续开心、快乐、幸福?

说是两年,但我们真正相处的时间实际上是194个小时。我们还有如此有限的时间彼此交流、学习、成长。有人问我,你这么多教育的奇思妙想是怎么来的?我思考了一下,全部是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我们总以为我们一直为孩子付出,但我们从来没有问过孩子是否愿意接受我们的付出。其实,我们在给予的同时,孩子也回馈着我们。看着孩子心满意足的享受,我们心中会升起一种幸福感。

如果不能全程陪伴孩子不如早点放手和祝福。爱是我们之间思念的丝线。而我给他最好的爱就是教会他所有独立、自理、自主的技能,学会凡事靠自己去解决问题。他必须学会建立自己的社交圈子,寻找身边可用的资源,解决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

当孩子不再依赖我们的时候,恰恰表示他开始变得强大。与孩子建立了强情感依赖联系的父母往往因此逐渐失去某种价值感,产生失落感。相反的,我们存在的价值不是给予孩子依靠,而是让孩子自立自强。此时,是该为孩子和自己欢呼的时候,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他毕竟是要做自己人生高峰的攀登者,过程中感到吃力是正常的,意味着自己在走上坡路,这是一种幸运。舒舒坦坦、安安稳稳,当然好,但也说明长久以来可能没有什么成长和提升。这是每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

回看我们自己,也只是走到人生的半山腰罢了,我们还得继续爬属于自己的山峰。一路上看风景变幻,旅伴更迭。孩子只是我们人生旅途中出现的旅伴,尽管作为父母心中有万般不舍,我们都得欣然面对分离的那一天。而真正陪在自己身边的,只有那个老伴,甚至可能只有自己。

我唯有在心里默默祝福,不论他在或不在我的身边。祝福他,也祝福我自己开心地接受人生路上的各种挑战!

你可能感兴趣的:(攀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