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第四单元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是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单元。该单元强调以学生语文学习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文生活情境中体验语文、应用语文,形成特定的语文素养。本单元属于“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课程标准指出: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剖析、评价文化现象,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增强文化自信。”本单元围绕“家乡文化生活”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分别是“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教材同时提供了三篇学习资源,分别是《调查的技术》(毛泽东)、《访谈法》(王思斌)、《节日与文化》(钟敬文)。学生活动替代了传统授课,学习资源替代了单篇课文,面对全新的教材、全新的单元,短短9课时如完成三个大型学习活动?如何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社会实践?这不得不让我们对单元教学设计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从开始进入新教材的教学开始,其实我们对新教材使用背景下的语文学习就有诸多疑问。比如语文学科与生活实践有何关系?学生兴趣与实用价值如何兼顾?教师的专业可否撑起活动指导?课本的学习资源如何有效使用?语文知识如何转化为学生技能?课上所学与课下活动如何关联?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在实践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新课标指出:“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的学习,需要学生聚焦特定文化现象,自主梳理材料,确定调查问题,编制调查提纲访问调查对象,记录调查内容,完成调查报告,就如何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等专题展开交流研讨。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开展社区文化调查,搜集整理材料,对社区的文化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生活演变等进行分析讨论,增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通过各种传媒,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聚焦并提炼问题,展开专题研讨,解释文化现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建设各类语文学习共同体,在阅读、表达中探析有关文化现象,拓展视野,培养多方面语文能力;通过社会调查、观看演出、参与文化公益活动等,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因此本单元学习活动也应该使学生走出校园,接触社会,通过访谈、调研等形式介入当下现实生活,化被动地接受生活为主动地思考和改造生活,通过学写地方人物(风物)志、设计调查问卷、实际参与访谈、撰写调查报告等活动丰富语文学习的方式。就语文能力而言,学生由阅读资料而获取知识,由言语实践而获得语文技能,由语文学习活动而提升素养,再运用所学举一反三,从而解决生活问题。简言之,就是要求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聚焦特定文化现象,参与家乡文化建设,提高对各种文化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学生用语文学习的方式来参与当代文化,参与当代文化又可以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这是将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极好途径。

二、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为了更好地进行学习活动,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课余时间,分散地完成课上学生活动指导,利用十一国庆假期的时间阶段性地完成每一项学生实践任务。整个单元的教学设计可分为五个阶段,具体过程如下:第一阶段:前期宣传预热阶段。老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明确“家乡文化生活”调研方向,建立合作小组。第二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这一阶段是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重点在于学生活动的指导工作。具体内容包括如何进行访谈,如何编制调查问卷,如何进行家乡人物(风物)志的撰写等。第三阶段:活动实施阶段。各组根据研究方向,利用十一长假,进行参观、考察、采访、调查等活动,了解家乡人或物,文化与风俗,根据参观及调查数据,总结实践活动得失,思考家乡文化生活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撰写家乡人物(风物)、“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报告、家乡文化生活建议书等书面资料。第四阶段:活动成果展示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同时挑选优秀研究成果,进行年级展示。

第一阶段宣传预热阶段,根据独山子文化生活的实际和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向,学生和老师共同献计献策,提出了如下研究方向供大家参考:

1、独山子区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调查

2、独山子区图书室藏书与借阅情况调查

3、独山子区商家招牌体现的商业文化调查

4、独山子区文化习俗、生活方式的变化调查

5、新疆或者独山子区美食文化的调查

6、独山子区对传统节日传承情况的调查

7、独山子区邻里关系亲疏变化情况的调查。

8、独山子区近三十年住宅情况变化调查

9、我的父辈们的节日记忆

10、家乡人物(风物)志考察(劳模、文化名人、建筑、工厂、企业、雕塑、景点)。

11、独山子家庭人口迁徙情况的调查

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组队,最终班级形成了五个小组,五个小组分别给自己的小组命名,然后选出组长协调小组工作,然后分配小组学习任务。

在活动准备阶段中,我们让学生提前阅读学习资源《访谈法》(王思斌),通过阅读获取必备知识,初步了解访谈的含义与类型,明确访谈的准备与技巧;同时补充相关采访知识,如访谈的流程、访谈中的提问技巧等,使学生对访谈技巧有更详实、更细致的理论基础;最后推荐学生观看《朗读者》《锵锵三人行》《鲁豫有约》等访谈类节目,在访谈节目中,引导学生学习主持人提问的技巧与把控话题的能力,学会设计访谈提纲。在学写人物(风物)之前,我们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地方志作品,了解“志”的写法,学生在阅读地方志中逐渐建立家乡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写“人物(风物)志”的意义和方法。“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我们让学生先研读教材中的学习资源《调查的技术》(毛泽东),了解调查的具体要求和措施,通过阅读与讨论,熟悉和掌握基本的调查技术。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补充课外的学习资源,明确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如:有明确的主题;结构合理、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应答方便;控制问卷的长度;便于数据的统计、校验等。学生在设计调查问卷的过程中还需时刻注意问卷要反映调查研究的主题,问题设置要有梯度等等。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时,还可以参考教材上的《调查报告结构表》,从标题、摘要、目录、调查背景与目标、调查步骤与方法、调查内容与分析、调查研究结论、建议、参考资料等完善报告体例,尤其是结论和建议方面,要引导学生对调查材料进行深入的挖掘分析,对家乡文化生活形成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节日与文化》(钟敬文)是理解参与家乡文化的理论指导。阅读这篇文章后,学生可以考察家乡的风俗习惯、邻里关系、生活方式等,在对家乡文化生活现状做过调查的基础上,也许会发现一些不足,可以提出改进的建议。比如对独山子夜市发展规划的建议、对加强独山子明珠女神特色建筑宣传的建议、对新疆美食走向内地的建议、对独山子文化旅游开发的思考等。建议书或倡议书是这一学习活动的有效反馈。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活动提示,明确两者的书写格式,同时补充了解建议书与倡议书的区别。建议书的对象可以是家乡的相关部门,写建议书要认真负责、严肃对待,内容要具体,语言要精练,语气要委婉得体。

在活动实施阶段,我们集合全组之力做出了“家乡文化生活参与”的活动策划书,给出相关要求和案例,便于学生调查访谈,撰写调查报告、建议书等书面资料。这个阶段,学生不断地通过QQ、钉钉等线上形式跟老师进行交流,老师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和建议,最终形成小组有价值的资料。最后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学习调查、访谈和实地考证,搜集整理资料,聚焦提炼问题,进行专题研讨,提高对各种现象的认识能力和阐释自己见解的能力,这是学习方式与思维水平的提升;学生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可能要面临着访谈问题的设计和实际访谈中突发的各种变故等问题,这个时候引导他们灵活处理访谈中的各种变故,学会灵活应对诸多不太配合的调查者,这也是考验他们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时候;家乡文化的调查,学生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认识我们熟悉的生活的家园中,同时通过访谈调查,见证家乡时代变迁,辩证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的关系,既可以丰富师生的生命体验又能提升高中生对当代文化的参与意识,真正将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真正将家国情怀渗透到了学习活动中,完成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经过前期的宣传和引导,学生在十一国庆假期完成了他们的调查访谈活动,撰写出了他们的人物(风物)志和调查报告,语言和手法上虽然略显稚嫩,问题的逻辑性也还有待商榷,但是学生的表现已经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他们在这一段时间通过查阅资料,走街串巷的考察,面对面的访谈等活动既圆满的完成了之前学习活动中的任务,还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历史发展和文化生活,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高一(2)班邹家熠组的方向是“石油对独山子人文化生活的影响”,他们现在问卷星上编制调查问卷,了解独山子石化公司员工对职业选择及文化生活的相关情况,接着为独山子的“精神坐标”王继谔同志撰写人物志。接着撰写出了“独山子石油工人文化发展的调查报告”,认为“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石油工人精神为基础,兼容并蓄各类文化,不断丰富,不断包容,形成了与时俱进,兼容并包,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石油工人文化。这文化不仅指导着独山子石油企业的不断发展,也成为了独山子社会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的指导思想。最后针对调查中的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他们给出的建议如下:

1、政府应该多宣扬石油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一致性。

2、文化部门应该多举办一些活动;多通过讲独山子的历史,历代人民的奋斗历程来发扬独山子的石油精神;加大教育力度,在教育中体现石油精神。

3、建立相应的制度,去让人们了解石油工人的精神。把石油精神融入进建设中,使人们不断了解石油精神;通过党史教育来使人们了解石油精神,加强家乡文化了解。

高一(2)班杨睿组的“独山子夜市文化调查”,通过街头采访常去夜市的顾客、夜市经营商家和夜市周边居民了解夜市发展对独山子人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他们在调查报告中这样写道:“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现今人们扩展了眼界,也对“新型夜市”有了更多的期望。比如有人想到,通过抖音平台宣扬家乡饮食文化特色,希望家乡饮食文化也可以成为网上所谓网红打卡地,这的确是一个思路,但抛却网络资本运作不谈,光是把夜市包装成网红地此举其发展是否会冲击传统饮食特色,却又是一大问题了。加之近年新冠疫情肆虐,夜市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挑战,这更给夜市生产者带来了一定的忧虑,从座无虚席到门可罗雀,人们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就餐人数骤减成为夜市生产者的新难题。但疫情的阴霾终会散去,人们心中的希望之火不熄,夜市发展还是有很大前景的。总之,独山子夜市发展趋势总体向好,惟愿家乡经济继续发展,宣扬特色,为家乡更添色彩。”调查报告最后对家乡夜市的发展给出了如下建议:

1.完善机制,加强管理力度。

(1)建立餐后评价制度。鼓励消费者用餐后评价商家,如有不满可以给商家提供意见,为夜市商家建立良好的品牌。

(2)政府加强对食品管理的力度,促使商家加强服务工作,做好食物保障,规范夜市运行。2.加强宣传,转变观念。

政府、夜市经营者可以利用电视台、短视频APP进行大力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家乡特色美食,为夜市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3、转变观念,生态运营。

(1)烧烤尽量使用无烟煤,加强垃圾分类,及时打扫。

(2)倡议光盘行动,制定垃圾分类规则。

(3)加强与夜市周围居民的沟通,尽量早些打烊,避免扰民。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调查方向,选择和自己志同道合的同学作为小组合作的伙伴,第一次对身边的普通人进行采访,第一次对自己的家乡有了不同的认识,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自己的建议,参与家乡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活动激发了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我们给了学生一个资源和抓手,学生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落实了学习目标,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生活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还在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和实用文体写作能力,真正的做到了让语文走向生活实践,在体验学习中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

  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是统编教材最具特色的地方,也是对教师来说最具挑战的一个单元。本单元教学任务对一线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它是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旨在以语文活动为核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体验、运用语文,形成相应的语文素养,体现了“2017年版课标”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纲,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线的教材编写理念。当然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这种综合活动课容易进人一个误区:有的学生认为学习只是活动,缺乏对活动意义的深刻思考,有时教师也缺乏对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重要概念和恰当学习证据的明确关注。这些在今后的实践中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希望这次有益的尝试能给我们的带来很多关于用好新教材的思考。也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有更多有意义的情境任务引领学生活动,让学生发现学习的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统编版第四单元教学实践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