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文庙品儒学,感悟先贤智慧”研学实践活动设计

赣州文庙简介

文庙,是古时候人们供奉和祭祀圣人孔子的地方,也是古代官方设置的学府,是供读书人平时学习和科举考试的场所。

赣州文庙位于赣州城东南厚德路东段,这一块区域在宋代是赣州城的宗教文化区,至今这一带还保存着慈云塔、文庙、武庙、光孝寺、夜话亭、濂泉等宗教文化古迹,其中文庙建筑群占地面积最大。

文庙在唐代是一座道教教观,名叫紫极宫,唐人李群玉有《紫极宫斋夜诗》存于世。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诏改紫极观为大中祥符宫,并徙旁边孔子庙中的孔子像于宫中。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知县钱顗重教兴学,修夫子庙,立为赣县县学。之后,县学屡经建废迁徙。

清代乾隆元年(1736),知县张照乘复迁赣县县学于此。因为县学同时也是祭孔的场所,所以称为文庙。总平面布置为四合院式,主要建筑保存完好,占地达一万多平方米,由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东庑、西庑、大成殿、崇圣祠、尊经阁、节孝祠等一组建筑组成,红墙碧瓦,翘角飞檐,殿宇宏敞,气势雄伟。其中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高达15米,气势宏伟,带有显著的赣南特色。

赣州文庙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校址,是江南现存的四大文庙之一,建筑风格具有显著的地方特色,在全国也不多见,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珍贵遗产。于1987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前面是一座三门汉白玉牌坊,牌坊的上方刻有“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等对圣人孔夫子的颂词。牌坊后面是一个半月形的泮池,池上有一座“状元桥”。

半月形的泮池和中间的状元桥比较有意思。文庙依山而建,当士子进文庙拜谒孔子时,拾台阶而上,喻意着扶摇而上、步步登高、平步青云。仪式结束后,出文庙就比较麻烦了,古人比较忌讳走下坡路。为了解决这一尴尬,就把两边泮池做成形似一把拉满弦的弯弓,中间的状元桥则为竿箭,而出文庙的士子则为箭头,全套喻意着“开弓没有回头箭”,即出文庙的士子以后的仕途将后劲十足、前程似锦、官运亨通。

走进文庙,廊柱高大,朱门重重,厚重的大成门上钉满了像一个个小碗似的金光闪闪的铜钉。进了大成门,经过一个宽阔的庭院,可以看到有两层飞檐、盖着金色琉璃瓦的大成殿,殿前长着两株古柏,显得巍峨、庄重,令人肃然。  大成殿的大门上方挂着“生民未有”的匾额,大殿里面,正中是孔子的塑像,两边是他众多弟子的塑像。孔子塑像的上方也挂着匾额,写着“万世师表”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在大成殿的左右两侧,各有一排长长的庑房,那就是古代读书人学习和考试的地方,虽然简陋,却处处散发着历史的书香气息。

赣州文庙的很多东西都是珍贵的文物。例如大成殿上的黄、绿两色琉璃瓦,瓦面鲜亮,那是乾隆年间制造的,有两百多年历史。文庙庭院的两侧分别有钟房、鼓房,钟房里挂着一口巨大的青铜铸钟,上面铸着“大明永乐四年丙戍春刘渊然命工铸造铜钟一口”的字样,该钟距离现在已经有四百多年了。

文庙研学价值

文庙既是尊孔之地,又肩负着宣传礼教、传播文化、弘扬儒学之重任.文庙是儒家文化的代表性建筑,它精美的建筑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且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文化精神的载体。文庙与古代赣州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传承儒学传统思想和文化教育的特殊载体。设计多元、个性的研学实践活动,可以弘扬传统文化,启迪生命智慧。可以让学生感受国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温文尔雅的君子气度。明白“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哲理。

研学活动一:开笔礼

活动目的:

在多种形式的实践体验与经典诵读中感受“开笔礼”的庄严与神圣,培养仪式感。启发和引导孩子从懵懵懂懂之中进入学习做人、开启智慧这个新阶段,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儒雅的君子之气。

活动时间:约90分钟

适宜对象:幼儿、低段小学生(家长可陪同参与)

活动程序

—、开场礼

祭孔音乐声中,统一着装,随国学导师有序通过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列队肃立于大成殿前。

二、正衣冠

了解正衣冠的内涵及重要意义,并检视自己的衣冠。

三、击鼓明智

国学导师讲解“击鼓明智”的寓意,学生亲自体验击鼓,表达自己的远大志向。

四、拜“孔子”

由国学导师领拜孔子,行标准的三拜九叩礼,表达对先师孔圣崇高的敬意!

五、朱砂启智

国学导师用红色朱砂笔为学子开启智慧之门,以期目明心亮更好学习。

六、开笔破蒙

现场握笔描红,写好“人”字,寓意在人生的启蒙阶段,要学会做人。

七、齐诵国学经典

国学导师领读,齐诵《论语》、《弟子规》选段。

八、了解文庙

绕大成殿一周,并由讲解员为学子们讲解赣州文庙。让学子们了解文庙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道具准备

(1)提供服装;(2)提供笔、墨、纸、书写桌;《论语》、《弟子规》诵读折页。


研学活动二:体验传统六艺文化

活动目的:

六艺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体现着文武兼修的特点。研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文化内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活动时间:三个小时

适宜对象:高段小学生、初中学生(家长可陪同参与)


活动程序

一、参观文庙

在老师的带领下,统一盥洗、换汉服,参观整个文庙,并聆听讲解。


二、六艺之“礼”——开笔礼

孔子曰:不学礼 无以立。

开笔礼也叫破蒙,是中国古代传统中对少年儿童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在开学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都有着重大意义,被称为人生四礼之一。

流程见活动一

 

二、六艺之“乐”——古曲欣赏、歌舞、吟诵展演

钟鼓齐鸣、弦歌雅意,在舒缓的古代乐曲里,去了解人生的节奏。各代表队展演歌舞节目。


三、六艺之“御”——交通现场模拟,交规知识竞赛

六艺中的御,原始意思是驾车的礼仪,如“按辔、徐行”等,一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二是表示一种纪律。

场景模拟,交通常识讲座;各代表队参加交规知识竞赛。


四、六艺之“数”——数学趣味游戏、巧解鲁班锁

数,即数学。中国古代数学很早就已经很发达,古代数学家把数学起源归于“周易”以及“河图洛书”,以汉代“九章算术”的出现为重要标志。离我们很近的如九九乘法表、勾股定理等等,都是我们古代的发明。数,同时也指理数、气数,即运用方法的规律、技术、技巧。我们的祖先,用至高无上的智慧,把数用于各个领域,希望我们能很好的传承下去。

研学项目安排有趣味数学游戏,巧解鲁班锁。


五、六艺之“书”——古法拓字、桃李春风

指的是识字、书法、绘画等项目设置。

1、古法拓字

古法拓字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它是利用宣纸和墨汁,将石碑上的文字和图案拷贝下来,成为记录真实历史、传承书法艺术的重要途径。

2、桃李春风

出自宋代杨万里《送刘童子》诗:“长成来奏三千牍,桃李春风冠集英。”桃李指教授的后辈和老师的学生,此成语用来比喻学生受到良师的谆谆教诲。“桃李春风”这个环节需要大家用画笔沾上水彩,依次在这幅画卷上画上花朵,代表作为莘莘学子对老师的尊敬,同时也代表学海无涯,将知识发扬光大的决心。


六、六艺之“射”——投壶、射箭

1、投壶

投壶是古代中国传统礼仪和宴饮游戏。颇和中庸之道,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波流散,所以为正也。中正,道之根底也。

2、射箭

射箭可谓是中国古代体育项目的鼻祖。射箭是一种礼仪,要求全神贯注,庄重肃穆,一丝不苟,以达到神清气定的状态。放射之时,排除杂念,认真思考,明确目标。这和我们现在学习时的状态要求是一样的。“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一场君子之争吧。


道具准备:

(1)提供服装;

(2)提供笔、墨、纸、书写桌;《论语》、《弟子规》诵读折页。《桃李春风》画布。

(3)古乐、音响、简易舞台。

(4)交通场景(如红绿灯模拟标志等)

(5)书法拓片、宣纸、墨汁

(6)投壶、射箭道具及场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进文庙品儒学,感悟先贤智慧”研学实践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