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杂谈(三十一)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

该开始的时候就开始,该结束的时候就结束,这是大智大勇的境界

        上次分享,我们借用佛家的理论,对“道者反之动”这句话,展开了一个阐发,说任何一种状态,不管是好的状态还是坏的状态,都有一个不可避免的从萌发到旺盛,再从旺盛到衰败的过程。如此一来,好像有点宿命论的意思,也好像有点悲观主义的味道。其实不是这样的,所以今天,我们就对老子的这句话展开进一步的思考。


        关于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有个著名的段子,就是说假如有一个杯子,里面装了半杯水,那悲观主义者就会说:哎,只有半杯水了!而乐观主义者则会说:哇!还有半杯水呢。其实我们对“道者反之动”这句话的理解,也存在这样两个角度。因为当我们说:事物总会向其相反的状态转化,这实际上是一个中性的表达。在悲观主义者看来,好的状态会往坏的方向转化,比如爱情终有褪色的时候,生命终有消亡的一天,等等诸如此类吧;那在乐观主义者看来,这也可以意味着坏的状态回往好的方向转化,比如倒霉的日子终有尽头,低潮过了就是高潮等等。所以,“道者反之动”,只不过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个中性描述,怎么理解?还是看个人的角度。


        如果问我的角度,我可能两者兼而有之。因为这句话在我心中确实是一个有点近乎客观规律的存在,所以使得我对有些事情感到悲观,对有些事情又感到乐观。先说悲观的一面,我是真切的感受到,促使事物得以发展状大的最重要原因,到后来,往往也就是使得事物走向衰败的罪魁祸首。比如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凭借某种经验和方法,不断地获得了成功,每一笔投资都获得了预期的回报,事业的每一步推进都非常顺利。然后在后来的日子里,一般而言,很多人就会变得非常相信自己的这一套,结果当外部环境出现变化的时候,因为不能及时调整,结果慢慢就走向了衰败,甚至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要说这种当初的成功经验,最后却变成了畔脚石的例子,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历史上,都是不胜枚举。比如日本的近代史,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一系列扩张本土利益的战争中,凭借近代社会改革和军事改革的种种经验,不断地取得超出预期的成功,从中日朝鲜战争到日俄战争,再到侵占东北,日本人都如愿以偿。这也使得他们相信,自己的经验可以不断地复制,野心可以不断地满足,终于到了二战,这样的经验不再有效,最后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由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孔子在谈到老年人的时候,会说老年人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得”,所谓“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要说对《论语》里孔子的这句名言,历来都有很多不同的解读。而我的理解就是:一个人有点年纪以后,特别要警惕别把自己奋斗几十年得到的人生经验,当作可以无限复制的法则,千万别说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得米都多”。现在有些人,还没真正老呢,就活在了自己过去的辉煌里,对年轻人动不动就“想当年我们怎么怎么”,那无论是指导年轻人的事业,还是干涉年轻人的爱情,都起了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还是《大学》里那句话说得好: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一个人从生到死,应该都怀着这样一个态度。


         说到这儿,就要说到我对“道者反之动”这句话,感到非常乐观的一面了。正因为万事万物都会走向相反的一面,任何一种状态都有结束的时候,这样新的更好的事物,才会有出头的那一天。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一个人老是呆在主席台上不下来,那别人就永远只有在下面看着的份儿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所有的进步,不都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结果么?所谓生生不息,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当然,我这并不是说,前浪们就都该死在沙滩上哈。


        最后来探讨一下宿命论这个问题。其实,即便衰长荣枯,是人生难以逃脱的一个规律,我们也大可不必发出一种宿命论的哀叹。因为除了死亡是我们真正难以逃脱的结局以外,其它的事情,还是可以发挥一下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当发现事物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我们至少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在亢龙有悔之前,就在另一个层面上开启一个新的开始。我想,这也是老子说“道者反之动”这句话的一个真正用意。就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那句话,如果说,老子如此说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让我们放弃对老天爷的幻想,从而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那老子之所以会说“道者反之动”,也是为了让我们放弃那种事物会永远辉煌的妄想,从而积极地应对各种新的局面。


        只不过话说回来,道理是明白了,但我们具体应该按照什么原则来应对呢?我觉得有八个字,可以作为我们做事的一个重要指导。那就是: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知道到了这个时空节点,某件事情应该开始去做了,就努力地去做它;知道事情到了这个程度应该停下来了,就果断地停下来。这八个字,出自《易传.文言》,原话是: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这段话啥意思?还是说说我的理解,那就是:懂得开始的人,可以和他探讨最微妙的智慧;懂得结束的人,可以和他探讨最深刻的人性。在我看来,如何开始?是属于智慧的学问,主要取决于你对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的精准程度。分析到位了,那就应了那句话: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如何结束?则是属于性格修炼方面的东西,主要取决于你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在不该贪恋的时候就别再贪恋,然后还要有勇气准备迎接新的挑战。我想,经常炒股的朋友,对“知至至之,知终终之”这八个字,应该是特别有感触吧。当然,所谓知易行难,这世间真正能做到“知至至之,知终终之”的人,从来都是少之又少,因为这需要大智大勇,常人实在难以做到。但还是那句话,虽不能至,但可以心向往之。修行是一辈子的事,只要我们看准了方向,找准了目标,日积月累之后,就算不能像70岁的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至少也可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下期预告  :画圈圈

这篇分享写着写着有些跑题,不是管不住笔,实在是有感而发 

个人公号第贰月

喜欢记得关注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子杂谈(三十一)知至至之 知终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