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杂记(2)慢课

其实在学校的小故事挺多,也很有意思,甚至很有教育意义。因为曾经记录孩子的小故事,被家长恶意揣测过,现在写班级故事,心里还是有阴影。今日桐下读吧“挑战21天写作”的主题是记录自己的课堂片段,我就如实记录今天的一节慢课。

训练课前准备的常规,花了两分钟。孩子们今日比昨日的动作快了很多。

出示了一首古诗,教读,朗读,拍手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计划这学期,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孩子们读一首古诗,练练嘴皮,找找对古诗的感觉。

昨日检查他们读课文,发现他们读长句子问题很大,所以昨天专门花了十分钟左右,带着孩子们一句一句读。然后请他们回家读五遍,大声朗读给爸爸妈妈听。

先采访了学生,请回家读了五遍课文的请举手。大多数孩子举手,有孩子大声嚷嚷“读了的”。我做了一个小声的手势,请他也用手势表达,不随意吵闹,保持课堂安静。

只有静得下来的课堂,思维才能动起来。

请孩子们齐读了课文《我多想去看看》,检测他们的读书效果,还可以。

指名读,教孩子倾听,学习评价同学的朗读。我在黑板上写上:我要夸夸他——;我要帮帮他——。请孩子熟悉点评的基本句式。让他们知道,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叫读正确。逗号,句号的停顿读出来,不结结巴巴,就叫做读流畅。声音自然的放声发出来,不吼,听起来清晰,就叫做声音响亮。当然,也给孩子们说,还可以夸自己觉得别人读得好的地方。如果觉得不好地地方,可以帮帮他,给他提建议。

一个孩子读了第一自然。首先请所有孩子掌声感谢那个孩子分享自己的朗读。然后请孩子举手点评。因为要点评别人,孩子们倾听很认真。大约十多个孩子举手要点评。

“我要帮帮他,我觉得他的声音有点小,希望他声音大一点。”一个女孩点评。

“我们评价时先夸后帮,也可以只是夸奖。你夸一夸他。”我提醒到。

女孩愣了一下,随即说:“我觉得他没有丢字漏字,读得正确。”

“掌声送给会点评的孩子。”

稀稀拉拉的掌声。

“给别人的掌声要真诚热烈。表示你懂得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刚刚那样的掌声,我感觉不到真诚哦。”

重新鼓掌,热烈了许多。

我站在读书孩子的身边,随即问:“别人给你提建议帮助你,你接受吗?”

“接受。”

“那就应该谢谢帮助你的人哦。”

“谢谢你!”读书的孩子向点评的孩子致谢。

第二个孩子点评。

“我要夸夸他,我觉得他的朗读没有乱停顿,很流利。我要帮帮他,我觉得他的后鼻音读得不够准。”

“哪个字?”

“‘北京’的‘京’”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北京。“

“谢谢他的点评,他在听的时候很认真哦。”

有掌声,然后读书的孩子向点评的孩子致谢。

第二自然段,请另一个孩子朗读。其他孩子继续评。这一次,举手点评的人更多了。都能够关注到字音准不准,句子对不对,停顿自然不自然,声音是否响亮。

“我要夸夸他。他读得流利。我要帮帮他,我觉得他的声音还是小了点。可以再大声点”

当孩子这样点评时,读书的那个孩子不乐意了,抱怨说他的声音不小,不给点评人致谢。我悄悄在他耳旁说:“别人既然给你提了建议,就该说声谢谢,表达你的礼貌。别人的建议,不一定完全用得上,你自己能做出判断,很好呀。”那个孩子就礼貌的致谢了。

读完,点评完毕。

我请孩子左手压书,右手指字,安静地听课文的录音。一边听一遍指。

教室里只听得见课文录音,我则满教室跑,孩子们真的能够指向录音里的每个字,说明他们确实听得很认真,既训练他们的听力,培养专注力,又让他们对文章的整体朗读有感觉。

然后我出示天安门的图片。

“谁看过天安门?”

全部举手。

“什么样的天安门?”

“雄伟的天安门。”

“你怎么知道的?”

“课文里写的。”

“矮矮的建筑,能不能说雄伟?”

“不能。”

“小小的建筑能不能说雄伟?”

“‘雄伟的天安门’是什么样的呢?”

“很高,很大。”

“雄伟”这个词有些抽象,孩子们还需要一定的积累,我没有继续拓展。

出示了天山的图片。

“这是天山。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天山很美丽。”

“你看见了什么?”

“我看见了天上的云很白,天很蓝。这儿很美。”

“我看见了山上面有雪,下面有绿草。”

“你是说这里的山顶上有雪,山下有草,两种颜色搭配起来很美?”

“我还没说完,你先别说。”孩子着急了,跑到讲台前,指着图说:“这上面是雪,因为上面的温度很低。这下面是绿草,因为下面温度要比山上高。这个中间,雪和草的颜色融合了。整个看起来很美。”

我带头鼓起掌来,然后向同学们检讨自己:“刚刚我打断了他的发言,是不礼貌的。”我转向发言的孩子鞠躬道歉,“对不起,我不该打断你的发言。请原谅。”

”没关系。我原谅你啦。“孩子一本正经地说。

下课铃声响了,似乎离我预设的知识目标还很远。中间还有几次因为孩子浮躁,专门停下来静息等待。

反思这堂课,真真算得上一节慢课。但是我竟然很喜欢这样慢慢的感觉。老师不慌不忙,学生不喧哗,不着急,不恐惧。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杂记(2)慢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