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新手特教老师和家长易犯的小错误,你中了几条?

作为一名新手特教老师,我在犯错这条路上也算吃尽了苦头。有些明明看上去差不多的操作,导致的结果却可能天差地别。

今天我就将这几年来我犯过或是看别人犯过的一些小错误总结起来,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不强化

有很多家长和新老师训练的时候容易贪心,认为孩子现在看我了,我要抓紧时间,尽可能多做一点任务。殊不知,孩子心里想的却是,“这啥时候才到头啊”。

一大串的任务做下去再强化,孩子并不知道他刚刚哪里做对了,反而容易觉得还不如不做。

2、错误强化

经常有老师苦口婆心地带孩子,却带着带着就带出了许多行为问题。举个例子,做任务时摇头晃脑,心不在焉。虽然做出了目标行为,但是这样就可以强化了么?

不可以!

这反而可能把不端正的态度和投机取巧的心态都强化进去了。因此我们要强化的是更加“干净”明确的目标行为。

3、不会用区别强化

孩子1秒钟说出正确答案,和犹豫5秒钟后说出答案,我们的反应有没有任何差别呢?分清楚强化的主次级关系真的很重要!

首先要知道孩子的强化物是什么,有哪些,有多强。普普通通的任务就给普普通通的强化。要是一不小心完成拽出天际的任务,那就要给可以飞出银河系的强化~

4、不辅助

无论是我自己还是后来看见的许多新老师,开始都有这样一种可爱但是必须要舍弃的想法:再给娃一次机会吧,也许他自己可以。

于是乎就单纯再给一遍又一遍指令,期待正确行为的出现。殊不知就是这些回合彻底让娃不知道他要做什么和我们在做什么,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5、不撤销辅助

每次课后和老师们一起讨论孩子的特点和进步情况时会发现,很多孩子不会泛化,只在课堂里,或者妈妈身边的时候,才会这个技能,和其他人在一起的时候就表现不出来了。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可能是没有撤销辅助导致的。

有个新老师说孩子会了一些动名词,是从模仿发展出来的。但是由于没有完全撤销辅助,比如必须指着孩子的手,孩子才能完成举手的动作,这其实并不算孩子真正学会了举手。

6、前期指令变化多端

新老师和一些家长常常会怀疑,难道我换一种指令的说法,娃就不会了么?难道这样娃不是可以让娃学到更多么?

但是我们要知道,前期在1还没有学会的情况下,就去学乘法口诀,也太强人所难了!

这样做≠跟老师一起做≠看我做≠跟我做,在我们心里一样的意思,在孩子们看来全都是不一样的。

建议可以学习一段时间,在娃渐渐get到这个指令的意思之后,再开始逐渐变化指令。

7、指令不灵活

举个例子,有一个接受了3年干预的5岁学生,对所有职业名称都滚瓜烂熟,但是换了个指令的问法,对着同样的图片就是一脸懵。

指令灵活的要求一方面是趋近于利用他原本会的东西,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学会新技能;另一方面就是在他会的基础上不断变化,不断应用到生活各处。

8、没有目标

很多家长和老师想要教的东西太多,以至于根本没有目标。

比如我和家长说要在生活里教学,家长就开始天文地理,无所不教,隔天我发现娃啥也没学会。

所以我们应该先定一个小目标,至少已经非常明确当下要学会的是什么,找到最主要的矛盾,从最短板入手,学会之后再循序渐进引入下一个目标任务。

9、过于顺从学生

新的特教老师容易怕学生,总是觉得自己没有魅力,没有魄力。孩子底线一踩,新老师就晕了,有时其实家长也会有这样的困惑。

但是没有一个孩子不会踩底线,这是人类天赋。只要会强化,不怕踩底线。老师要咬牙坚持住自己,孩子就会开始学会指令和规则。

10、没有感情的DTT机器

很多新手老师在督导的过程中会比较注重自己的流程是不是出现了错误,以至于完全不去真正理解孩子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最后往往是一看操作,做得全对;回头看看,孩子崩溃。

孩子想吃东西,我们给飞机;孩子累了,我们还没完成代币系统;孩子刚会发音,我们想教安静……

老师要真正关注到学生的状态,在乎学生的感受,和学生时时刻刻在同一个“频道”上。对学生的状态更加“敏感”的老师,会在教学中给孩子更多有意义的反馈,孩子也会更爱你!

好了,以上就是我总结的十个新手老师和家长容易犯的错误,来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来源:MyStar ABA

你可能感兴趣的:(十个新手特教老师和家长易犯的小错误,你中了几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