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写作省时间,记住这两个要点,你也能快速写出好文章

姜昆和李文华老师有个相声叫《时间与青春》,主题是提醒大家珍惜时间,哪怕5分钟、10分钟也要好好利用。其中有个段子说,单位里的小王对时间从来没什么概念——

你问:给你五分钟,你能干什么?

他答: 五分钟?抽根烟。

你问: 十分钟呐?

他答:抽两根。

你问: 那一小时……?

他答:抽一盒。

这个笑话表明,不会利用时间的人只能虚度光阴。

当时表演和收听相声的人可能都没有想到:几十年之后,由于网络的发达、信息的爆炸,如今学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已经成了我们必备的一项生存技能。很多事,由于时间所迫,我们只能通过碎片化时间来完成,比如写作。

用以往的观念来看,写作肯定是应该用一个整块时间的,所以很多人在持续写作无法坚持时,给出的原因就是:我实在没时间。

事实真是这样吗?

就拿《写作7堂课》的作者秋叶老师来说吧。他是大学老师,每天要上课、要处理教务、要批改作业;同时还要应付各种培训邀请;然后自己开了几家公司也要管理;在网上开的课程也需要批改作业……事情已经够多的了。可他在保证这些工作正常进行,甚至出色完成之外,还能保证质量地完成日更。

你敢说自己比他还忙吗?那么,秋叶老师是如何做到的呢?

答案就是:利用碎片化时间

如何做到碎片化写作

下图是秋叶老师附在《写作7堂课》里的一张表。表里详细介绍了他是如何用一小时的时间完成一篇文章的。

接下来我们把这个过程详细解说一下:

第1步,记录灵感要具体、形象

找灵感这件事对于写作的人不算太难——无论是平时刷手机,还是在生活、工作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想表达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的灵感。

大多数人也知道要把灵感记下来作为题材。尽管如此,可到坐下来写时,还是不知如何下笔。甚至有些人看着自己写下的灵感关键字,连当时想要表达的观点都忘了。

所以,记录灵感只写关键字还不算完,一定要定个标题,找张图片,写一句详细说明。

标题不用太过精心地想,表达大概意思就行,因为成文后还要再斟酌;图片呢也不必非得要和你的灵感密切结合,有点联系就行;说明一定要尽量具体一点。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对灵感的具体化、形象化,实际上就是在把它写入你的潜意识,为你接下来的列大纲和找素材提供必要条件。

第2步,利用“视网膜效应”收集素材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以前没在意,可自从自己买了个名牌包,就发现大街上背这包的人真不少;自从自己怀孕了,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孕妇,这就是所谓的“视网膜效应”,它是指当一个人产生特别的需要时,就会下意识地去关注与之相关的事件或现象。

所以,我们需要多花一点时间把灵感深化一下,让大脑意识到这是你接下来必做的一件事,那么从此以后,大脑就会利用“视网膜效应”在潜意识里帮你搜集相关的资料。就算你无意识地在浏览一些信息和资料,大脑也会自动与灵感做联系,一旦发现可用资源,就会跳出来提示你。

此时你需要把这些素材作为要点,记录下来。它们也许可以帮你确定文章大纲,也许是你文章中需要的金句或者案例。

第3步:把素材加工成可直接利用的组成部分

收集好的素材,可以再选择零碎的时间把它进行修改,使其能更好地为我所用。比如图片的裁切或加水印,案例隐去真实信息等。

第4步:动笔开写,一气呵成

这些事情都做好了,最后利用一个相对大块点的时间开始写文。写一篇主题确定,大纲完整,素材齐全的文章,很容易找到一气呵成的酣畅感。

通过这个具体的过程,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碎片化写作原本是被逼无奈下的选择,但正因为你是通过碎片化时间完成了下笔之前的所有步骤,这无意中拉长了一篇文章在你脑海中发酵的过程,所以反而能使文章的质量更高!

了解了这个过程以后,请大家记住三个关键点:

第一,灵感要马上记录,而且不能只写关键字,要写出详细的观点,最好配上图片,方便自己的潜意识开始为文章工作;

第二,把此后收集到的素材作为要点记录下来,它们也许会变成提纲,也许会变成论据。

第三,平时注意多积累文章框架,这样有了素材以后,可能很快列出大纲。

秋叶老师的这套碎片化写作的流程,其实还是对框架式思维的运用。可见,《写作7堂课》里第一堂课中讲述的“框架式思维”何其重要,想详细了解的,请看此文——想学好写作,你有必要先画一张成长地图。

如何提高碎片化时间的产能

不过,就算你掌握了这个框架,可能还是会有一个困惑:每个环节就花那么点儿的时间?!大咖能行,我可不行。

对此,秋叶老师指出:这很正常。原因是在此以前,你从未有意识地培养过自己对碎片时间的利用能力。我们就像相声里的小王一样,让诸如1分钟、3分钟、5分钟甚至半小时这样的短时间在无意之间都白白溜走了。

那么如何改变呢?

首先,了解自己单位时间的产能;

第二,通过记录培养自己利用碎片化时间的能力。

具体地说:就是首先统计一下,看看自己在1分钟、3分钟、5分钟、10分钟……这样的短时间内到底能做点什么,这样就可以对自己的碎片时间产能有个了解。比如:把灵感变成标题,秋叶老师用1分钟,而你可能需要用5分钟。

做这个记录的目的,不是让你因为看到了自己和牛人的差距感到气馁,而是为了帮你制定更切合实际的计划。

明白自己做这件事需要5分钟,起先就限制在5分钟内。慢慢做多了,时间就会缩短。这样,你能体会到自己的成长,会受到鼓励。

所以,凡事请不要跟别人比,那会让你因挫败感而放弃;请跟自己比,今天比昨天进步了就很好。

另外,再送大家一个小工具,这是秋叶老师给出的一张评估表格,需要的朋友可以通过它进行碎片时间产能的训练:

按照这样的步骤和方式不断地去实践,可能开始时你还做到一小时完成一篇文章。但你会不断进步,实现你自己的最快速度成文,并在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中肯定自我,越写越开心……

通过第3堂课的内容,老师再次向我们强化了“框架式思维”的重要性,因为它在三堂课中都有体现。想了解“框架式思维”的朋友,请查看我之前的文章——想学好写作,你有必要先画一张成长地图

另外,如果你学习并应用了本堂课里老师讲到的提高单位时间产能的方法,那么不仅是学会了碎片化写作,同时也学会了时间管理。

所以,截止到第3堂课,《写作7堂课》中所教授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在写作中,更可以运用在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使我们受益终身。所以,我忍不住推荐:大家一定要来阅读这本书啊!

书名叫《写作7堂课》,作者秋叶。

你可能感兴趣的:(碎片化写作省时间,记住这两个要点,你也能快速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