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格小语:教养,就是“心里始终装有别人”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妈妈带着8岁的儿子跟团出国游。

前两天,集体吃饭的时候,她把儿子喜欢吃的菜都挪到他面前,完全不顾同行其他人吃惊的表情、异样的眼光;饭后乘车,她拉着儿子冲到前面抢占前排座位;到了景点,为了照相出“效果”,她让儿子攀爬雕像……

随后的几天中,大家渐渐跟这对母子保持距离,特别是集体吃饭,他俩身边的座位总是空的。

旅行结束准备回国,儿子突然问妈妈:“为什么大家都不理我们?”这个妈妈却说:“我们也不要理他们,以后谁认识谁啊!

儿子其实已经感到自己和妈妈似乎不太受欢迎,最后终于忍不住问出来,可惜的是妈妈却没能觉醒。

我想说的是,良好的教养,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称赞,而是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发展自我。

关于教养,孔子用四个字就讲清楚了:“克己复礼。”

克己,就是心怀敬畏,保持距离,留一些余地,是贵族精神的内核;如果觉得好的就伸手去拿,甜的就去吃,美的就去争、去占有,这不是克己,是缺乏教养。

人一旦学会了克己,“礼”就生成了,而有了“礼”,“礼”积多了,就成了“德”。

“礼”是什么?是人和人、人和物欲之间的距离。在实践上,“礼”就是“心里始终装有别人”,因为“心里始终装有别人”,眼里就有活,时时处处,举手之劳,一言一语,都在照顾别人、帮助别人、成就别人,可能都是在小处,但,“礼”往往都是在不起眼的地方。

有“礼”之人,因为内心里与他人、与利益有了适当距离,形成了空间。因为有空间,扭曲的东西也就会被理顺、流畅,人身上的喜悦与幸福便会油然而生,有“礼”之人,自己是愉快的、自己是最大的受益者。

欢迎投稿

“林格小语”是林格老师自己学习教育的笔记,多在旅行途中、工作闲暇随心而记,此身、此刻、此地,十五年来从未间断,目前已经累积到了5000条,近一百万字。任何一条“林格小语”,至少切入、化解了儒释道经典中的某一个“眼”,都是林格老师自己活出来的,用身体捂热了的经典之经典。基本书院由此生成了“一道一阶学经典课程”。

关于今天讲解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之“眼”——克己复礼,如果您刚好有些感悟,结合您自己的实践或者故事,不妨写下来。字数不要低于800字,必须署名,投稿给我们,我们将精选后发布在《基本书院》公众号内,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证见和体悟,让文化介入我们的生命,沉淀我们的文化底蕴。请恕不能一一回复。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格小语:教养,就是“心里始终装有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