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慈悲

今天听中国大学慕课的积极心理学课程,讲到了自尊如何培养,其中一种方法就是把自我贬损(挑剔)转化为自我慈悲。

弗洛伊德把人格分为超我,本我和自我。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把爱唠叨的母亲,暴躁如雷的父亲,严厉苛刻的师长合并并且内化成了一个抽象的原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超我。心中的超我不断地监督我们的自私,懒惰,贪婪,分心,贪玩儿,超我的作用是避免我们误入歧途。


西游记里的唐僧代表着道德,是超我,八戒代表欲望,是本我,悟空代表灵活,是自我。他们几个人,各司其职,一路同行,互相制约,互相补充。

心理学家吉尔伯特说过,如果童年遭受了过于苛刻的批评,拒绝,被别人惩罚,受虐待,容易让人缺乏价值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害怕引起别人的愤怒,过分讨好别人,经常自我批评,羞耻感过强,这就构成了自我贬损,影响人的自尊。

所以,我们要把自我贬损转化为自我慈悲。

自我慈悲是指对自己的友善,宽容与关照,自我慈悲不同于自我放纵。自我放纵就像一个没有原则的母亲,任由孩子吃太多的奶油冰淇淋,而自我慈悲更像一个有耐心的母亲,用信任的目光看着犯了错的孩子,相信他下一次会做得更好。

研究表示,和自我贬损的人相比,自我慈悲的学生更少恐惧失败,有更多的效能感,在学习中更可能追求深度的掌握,也更努力去追求,不会为了回避惩罚而消极怠工,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的内在动机,更少有焦虑情绪。吉尔伯特研究发现,简短的培训能够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慈悲,让他们在后期的很多方面都表现的更好。


下面我们来体验一下提升自我慈悲的练习程序:现在调整你的坐姿,放松肌肉,放慢你的呼吸,闭上你的双眼。再次调整,让自己更舒适一点。现在试着回想你最近经历过的一件出洋相的事情,或者感到惭愧的事情,或者很自责的事情,或者是很懊恼的事情,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当时你对自己说了什么?让那个懊恼自责惭愧的你穿一件沾满污点的白衬衫,从你当前的位置分离出去,出现在离你两米远的正前方。在原来位置上的那个你,像慈祥的老人面对犯错的孙子那样,对分离出去的那个懊恼的你说一些鼓励的话!

时间到,现在请那个分离出去的你再回来,回到你所在的位置上,让两个你合为一体,重新感受自己平稳的呼吸和有力的心跳,感受自己松弛而舒适的身体肌肉,你是不是又充满了能量?

刚才是一段自我慈悲的冥想练习,练习的重点是不用习惯化了的超我对自己,而用智慧、善良、充满耐心的长者形象对犯错的自己。这是一种自我观照,在犯错的自我之外,分离出一个善意的观察着的自我,而不是那个习惯了的威严的超我。

练习自我慈悲需要注意两点:第一,要使用自我宽恕的口吻。苛刻的长者会指责孩子不该犯这样的错误,而慈爱的长者会理解孩子为何犯错,并鼓励孩子去做的更好。第二,要把孩子的问题看成是每个人都可能犯的错误,所以提到缺点时不要说“你的错误”,可以说“我们的错误”。

希望大家可以学会自我慈悲(慈是让自己快乐,悲是心疼自己的痛苦),减少自我挑剔和自我贬损,让自己成为一个自尊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