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小墨训练营消化日作业

2021-12-05

一、将学习内容整理成思维导图【见配图】

我还是没有学会使用思维导图,但正在学习。

我的导图仍然是以整理笔记为主,虽然这种方法并不好——小墨已经说过多次——但一时半会我还无法达到更高层次。慢慢来吧。

这次导图,我画了至少两个半小时,并参考了晨阳同学的电子版导图。在此致谢!

二、上完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

实话实话,收获颇丰。

下面结合我的笔记做一下文字复盘。

这节课,我认真地从头听到尾,用比较笨拙的方法做了5页笔记,努力地像吸血鬼一样吸取讲座中的营养,并顺手写下一些我的联想的关键词。

(一)【金句收集 · 联想发散】

1.与其他书籍配合阅读,获得立体认知。

小墨讲到了“历史+人物传记/同期小说/纪录片/电视剧/博物馆/实地体验”等读法,我想加一项——“历史+地理(尤其是地图)”。

葛剑雄教授研究的是历史地理学,他的《历史学是什么》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本,里面有很多将历史、地理结合起来的案例,它们让我打开了一扇认识历史的门。虽然从上初中起,我就知道历史和地理是密不可分的,知道历史是时空二维的组合;但是,那时候我总不能把历史事件和书上的地图彻底联系起来,头脑中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清晰的空间框架,历史只是一股“时间的流”。

深深触动我,让我从根子上认识到历史和地理关系之密切,并让我建立起空间框架的书是《透过地理看历史》。

后来,我得到一本《鸟瞰古文明——130幅城市复原图重现古地中海文明》,这是一本很厚的画册,作者是法国的让-克劳德·戈尔万。它打开了我探寻地中海文明的一扇重要的窗。那段时间,我一遍阅读画册上的古城复原绘图,一边对照谷歌地球,寻找遗迹,找到了包括位于北非突尼斯的迦太基古城遗址、奥林匹亚古城遗址、特洛伊城遗址在内的多个遗址,还找到了维京人首次入侵英国登陆的那个小岛。当时我也在读《中世纪三部曲》,凡是涉及到地名的,为了加深印象,我也打开地图寻找。这种读书方法让我读的很慢,但记得比较牢,理解的比较深。我觉得,时空结合,才能对历史有更加立体的认知。

2.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正确的生活。

【联想发散·狼牙月笔记】

这是小墨在评析《月亮与六便士》时说的一句话,也是她的一篇评析文章的标题。

对于年近半百的我来说,这个道理并不深奥,但是它却再一次将“人应该如何活着”这一哲学命题拉进我的视线,让我反思我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可能带给我的结果。漂泊五年后,我再一次回归平凡却又神圣的讲台,面对的是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的生活,表面上是平淡,内心里却是波澜。强者或自诩强者的人有一个特点,他们总会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在他们看来显得弱小的人。传播自己的思想,用以影响他人乃至影响社会、影响世界,当是这类人追求的重要目标。这个世界仍被“强人逻辑”的大网笼罩,从古至今,从未变过。

但是总有人不愿被人笼入别人编织的网中,于是在毛姆的笔下就诞生了“史崔兰”(思特里克兰德)这一理想人物。读者可以在史崔兰那里获得一种心理补偿,通过心理投射完成自我修补,获得一时的心平气和。

可是“史诗级渣男”与“天才画家”史崔兰的决绝,并非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我们更多地是半个身子被别人的网捕获,半个身子挣扎着,并高举双臂,呼唤自由。即使如此,即使我们身处如此半自由的状态,也不妨碍我们在心灵放飞自由,不妨碍我们自己去追求我们自己认定的那种正确的生活。生命就是如此,一个悲喜剧交织的斗争的过程。

3.做一个“体验派”

【联想发散·狼牙月笔记】

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追问会跟随一个爱思考、不满足的人很久很久。孔子四十就“不惑”了,当今时代,不知有多少人四十岁的人还充满迷惑、疑惑,或在生活巨浪的裹挟下奔波,用一日日的琐碎繁忙掩盖住自己的“惑”,自我安慰自己已经是个“明白人”。

我属于“晚熟的人”——但并非莫言笔下的那种终究识了时务的晚熟,而是内心一直还存有迷惑与疑惑。我于是常常这样安慰自己:也许只有那出家多年的大和尚才能没有“惑”吧,如我这样的宇宙中的微尘,如果连“惑”都没有了,要么我真傻了,要么我揣着明白装糊涂,自欺欺人。

既然“惑”难除,那就“体验”吧。这个不断探寻生活、生命和宇宙真理的解惑过程,可能才是我的生命的最本源的意义。

小墨说她是一个体验派,她要体验为人妻、为人母,要体验不断学习、不断精进的过程,体验每一天发生在她身上的改变。

来吧,让我们一起体验起来!

4.改变,只能在行动中发生。

【联想发散·狼牙月笔记】

读实用类书籍为宜正确的方法就是“行动”。没有行动,就不会用改变;没有改变,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会变成没有任何实用性的废纸。

小墨举了一个例子,她在读《精要主义》后就按照“二八定律”确定了个人的“精要”——做读书自媒体。她给她的人生目标做了减法,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

自重新回归讲台,我开始写教育笔记,有下水文、小诗歌、读书随笔等等,目的有二:精进自己,鼓励学生。我写的不多,不能每天坚持写,只能每周末加班。这样一来,我就没有时间在拿出毛笔写字画画了,没有太多精力玩配音秀或在各个朗诵群进行诵读了,我暂时舍弃了它们。对现在的我而言,读书写作是让我感受到自我存在、自我精进的最好方式,它能让我不至于在平凡中堕落为平庸,让我继续保持一颗有温度的善良的敏感的心灵(但这些对做某些事情无益却有害,这就是复杂的世界啊);而近似于禅修的书法绘画,更适合我退休之后的生活。

5.文学的魅力在于它的“未知结构”。

【联想发散·狼牙月笔记】

这句话应该是余秋雨先生当年在“百家讲坛”中讲座时提出的一个论断。文学作品充满隐喻和言外之意,具有“未知之美”。

6.美国富人家的孩子都在“苦读”,只有穷人家的孩子才成天呼唤“快乐学习”。

【联想发散·狼牙月笔记】

在号称“教育严重内卷”的今天,“减负”的政令以滔天巨浪之势向一线教师扑来,欲把不识时务的老师们拍死在沙滩上。教师脚下有薄冰,头上悬着剑。

此次“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是减的学生的学习效果;领导要的是“作业减下来,成绩升上去”,就是尽量减少粮草耗费,还要让战马夜行八百。

这确实是个特别好的构想,有着一般人看不到的伟大的战略意义。

我们每周五下午要上报下周的作业,要做好每天的安排,学校要进行公示。某地区级城市的某实验小学,一年级却是没有书面作业,老师们只是每天把在校听写获得100分的学生名单在家长群公布,并且友好地提醒那些没有得100分的学生的家长:现在双减,我们不留作业,一年级时打基础的时候,这么几个拼音都得不了100分,以后怎么办?于是,学校的“内卷”变成了家长的“内卷”。一个朋友的孩子正上一年级,她向我诉苦:“没办法,人家老师确实没有留作业,人家只是到校后进行听写,然后公布获得100分的学生名单,你家长看着办……”

可能“苦读”是“内卷”的重要表现,于是很多砖家都倡导“快乐学习”。学习,哪来的那么多快乐?

学习之始,往往伴随着刻意练习、强迫重复等机械活动,只有学进去了,学习者才能体会到“苦中乐”。

不同的人对学习带来的主观感受可能不同,但一定有不少人没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他们沉在学习初始阶段的苦中不能自拔,于是转身离开,不在学习。而那些能够看到“学习本是个苦差事”这一本质的人,就有可能坚持到跳出苦海、离苦得乐的那一步。

向未成年人一味鼓吹“快乐学习”,只是给了那些学习能力本来就差的人一味甜美的安慰剂,却无法给他们奋进努力的根本动力。

聪明人会从苦开始,刻苦奋进,最终离苦得乐;懒笨的人只会高呼着“我要快乐我要自由”的口号,享受泡沫般的兴奋,然后陷入永久的苦的泥潭。

7.不要用考试思维来读历史书。

【联想发散】要学会给大脑松绑。对一本历史书,也需要先按9要素整理出整体逻辑框架,然后通过导图厘清关系、熟悉人物、梳理事件梗概,然后再进入细读。

9.读历史的最高境界:以史观今,增强现实洞察力。

(二)【核心概念】

不同书籍不同读法,目的不同,读法不同。

书籍分类:阅读目的——主食阅读,美食阅读,蔬果阅读,甜食阅读

书的内容——文史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三)【好书举例】小墨提到的书籍

1.主食阅读——“生存需求的阅读”

  实用类书籍:《论法的精神》《如何结交比你优秀的人》《能力陷阱》《精要主义》《民主与教育》;

2.美食阅读——“思想需求的阅读”文学类书籍

(1)文学:《小王子》《老人与海》《月亮与六便士》《包法利夫人》《倾城之恋》

(2)历史:《明朝那些事》《全球通史》“中世纪”“韩国减负”

(3)哲学社科:《苏菲的世界》《基都教会史》《论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

3.蔬果阅读——“工具性阅读”

各类辞书、词典等

4.甜食阅读——“快乐休闲的阅读”

漫画、玄幻、爱情、武侠等(供努力上瘾的人消遣之用)

三、你接下来针对性的行动是?

第一,用小墨万能读书模板等方法论,继续阅读《读懂一本书》《精进》。

第二,选定一本小说,用小墨读书法完成三遍阅读,重点是能熟练运用万能读书模板完成初读,从“作者及背景”“画思维导图”“写读书文章”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完成阅读。

以前只在书上画过人物关系图,但没有梳理过情节逻辑关系,对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没有进行最终整理,也没有上升到“思考层次”以联系自己的实际谈收获。

第三,梳理自己的阅读体系,找到最大漏洞,通过2022年阅读,弥补主要的最大的漏洞。


“阅读不同书的能力”思维导图(制作:狼牙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记:小墨训练营消化日作业)